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咬人!     
《父母必读》2009,(4):128-128
孩子咬人,经常把小朋友吓得跑得远远的。这种交流方式不被社会认可,因此常常让他处于困难的境地。别人会提防他,害怕他,甚至会经常议论他。你会因为有一个“坏孩子”,而感觉自己的教育很失败。  相似文献   

2.
长大的感觉,不是生来就有的。儿子2岁的时候,开始关心起比他小的孩子来,经常提一些诸如“妹妹怎么只有这么一点点大”之类的问题。当知道自己也是由这么一点点儿大起来的时候,他瞪着大眼睛疑惑不解。没有长大的孩子会无缘无故地大哭,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连走路也不会。这是儿子对“长大”的最初理解。妈妈十分重视儿子的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要轻易地给一个孩子下定论,譬如这个孩子很聪明,那个孩子脑袋不够用,因为智力的高低与成就的大小之间并不一定是等号.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智力高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优越性,但作为孩子本身,他们不会意识到这些,他们认为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事实也证明了,聪明的孩子并不是个个都有出息,相反,智力不出众的孩子却因自己的努力而收获成功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呵护,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更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4.
现在很多人都希望孩子快速成才,于是拼命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和灌输知识。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市面上也有了许多如何让孩子快速成才的书籍出售,什么“神童方案”、“成才秘诀”比比皆是。受此影响,现代年轻的父母们衡量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会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特长考了几级,英语水平如何等,而对孩子的行为道德则显得不够重视。显然,不少做父母的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过度热衷,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起跑线上”。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时间表。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身上的智能优势是不同的,但“每个孩子都…  相似文献   

5.
自信是一个人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生活中获得成功与快乐的重要因素.一个有自信的人能靠自己的力量使看似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使可能的事成为现实,因此,一个拥有自信心的学生往往更容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机制下,很多孩子缺乏自信,他们对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没有自信心,甚至感到悲观、失望.  相似文献   

6.
才哲 《成才之路》2013,(23):3-I0001
今天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要在这样的社会中成才,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起决定作用的,只有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才不可忽视的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助推器。良好的家教有利于培养孩子远大的志向。如果父母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7.
对于肯奋斗的人来说,成功在于选择。天才就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天下几乎没有一个父母不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却总有那么多人倍感失望乃至绝望,因为孩子的成绩与父母的目标遥不可及!可是,父母们是否想过,天下又有哪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进步呢?哪个孩子不盼望得到父母的欢心呢?却不知为何,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他们身不由己,就像一座座大山挡在面前,弱小的他们只能望山叹息却无法翻越。从事青少年研究工作多年,我经常发现两代人在同一个误区中挣扎,有时悲剧袭来令人窒息。我不能不说起秋儿,因为她用17岁的生命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鲜红的…  相似文献   

8.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您探讨孩子的社会性问题。 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现在只抓他的智力培养就够了,因为,您的孩子是否成功,既不靠父母来评价,也不靠教师来评价,检验孩子成功的惟一标准是社会,是孩子是否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是孩子能否被社会接纳。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环境对他们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到他们总体的工作质量与生活质量。所以,为了对孩子的一生负责,我们应该十分关注孩子社会性的培养问题。 能不能成功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与父母的职务、知识水平以及财产的多寡因而给他们提供的教育环境的优劣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发生联系的只能是父母的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实施这些理念的科学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PISA2009中,在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年,家长经常和他们一起阅读的15岁学生的成绩比那些家长较少或根本不和他们一起阅读的学生高很多。出于直觉,多数家长知道花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并积极参与到他们的教育中,就能够给孩子的学习生活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因为许多家长不得不同时应付工作和家庭中的各种需求,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家长也经常因为觉得自己缺乏能够帮助孩子学业成功的某些技巧,而不愿主动帮助孩子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了解学生     
孙悦 《家庭教育》2007,(11S):1-1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迟早要独立生活,父母不可能包揽一辈子。现在的孩子,他们将来要生活在比现在更复杂、节奏更快的社会中,他们需要的是适应生活、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让他们从小在生活中尝到成功与失败、痛苦与喜悦的种种滋味,他们才能逐渐养成应付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而过分地爱护或过度地干涉,都将意味着丧失孩子这种能力的培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许多家长朋友跟我说:孩子决定着家庭的气氛,孩子争气,家长就没有什么大的烦恼,就算自己在工作中有些不愉快,但争气的孩子会给家长带来心灵的慰藉;如果孩子不争气,家长就不会有好日子,好心情,心里总有阴影掠过的感觉。是啊!我们中国人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事业成功的家长希望子承父业;事业不成功的家长则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圆梦人。但这只是家长的一相情愿,家长忽略了孩子同我们一样具有独立人格,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应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他们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刘艳兰女士和她的爱人对孩子可谓费尽心思。为了给李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规范着自己的言行,这的确是很正确的教育方法,效果也不错。但在李涛升  相似文献   

12.
每一位妈妈,从生下孩子的第一天起,就期待着孩子的成功。甚至在小生命诞生之前,就已经编织起未来的梦。每一位独生子女的妈妈,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充满竞争的时代,人只有具备一定的责任感,才能自觉、勤奋地学习和工作,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自动出现的,只有从小培养责任感,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然而,现代家庭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凡事都依赖大人,遇到难事就退缩,对于成人交给的任务往往拖拉、半途而废。面对这种情况,幼儿园要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中学生屡次获世界奥林匹克竞赛奖,美国中学生则很少获得,而中国至今尚未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相反美国是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在起点领先却输在终点?所能回答的或许只有一句话:中国的孩子早熟,而早熟的孩子往往缺乏发展后劲。因为这种智力早熟,是在加量加压力的情况下开展的,忽视了悟性及创造力的培养,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百家观点     
夸奖孩子太聪明弊大于利 夸奖孩子智力高,例如“你太聪明了”,通常会弊大于利——经常被夸奖聪明的孩子更容易逃避那些可能损害他们“声誉”的困难任务,而被夸奖很努力、敢于冒风险的孩子更乐于接受挑战并获得更大的成功,相信智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可以通过学习新事物不断发展的孩子,其长期表现也更佳。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家庭生活中,父母错怪孩子的事情时常发生。在孩子面前,父母难免也会做错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是否能主动承认错误,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能够勇于说“对不起”的父母更容易和孩子建立起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那种不愿向孩子认错,而用大道理为自己辩解的父母则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甚至缺乏责任感。从孩子的角度而言,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内心渴望得到成人的公平对待。如果家长不认错,孩子将来也不懂得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教人只做正确的事,而在于要教人知错能改。一些父母的头脑中还残存…  相似文献   

17.
对孩子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外教育”,其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自明。许多成才者在回忆其成长历程时都不无感慨:是严谨而规范的“课内教育”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是丰富而有趣且适合自己的“课外教育”促成了日后事业上的成功!然而,生活中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没啥特长,就知道玩”,感觉“课外教育”无从抓起;或者,孩子十分迷恋某项课外活动,家长却不知如何帮忙。看来,在对孩子实施“课外教育”之前,家长应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增加修养,至少应知晓自己该干点啥。善于“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与爱好往往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表现…  相似文献   

18.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因为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每个人都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年轻父母们一般都已认识到智力对孩子未来生活的重要性。他们肯为孩子花钱,内心里渴望子女成龙成凤,但却迟迟见不到他们对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行动。为什么呢?以下的三种错误观念可能是其主要原因。首先是父母们通常认为,孩子的智力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他们的孩子是否聪明归因于先天的造化而不是后天培养。这个观念使父母对孩子的智力的开发采取被动的、观望的态度,他们耐心地等待着、企望着孩子的天赋才智能自己显露出来。这种错误观念是极其有害的,它使父母们不自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7,(16)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在家庭中小皇帝式的地位。他们可能有很优裕的生活,有较高的智商,但在社会生活面前却是脆弱的。几代人精心培育自己的儿孙,目的是想让他们成为成功和幸福的人。可是这种教育的结果却往往与初衷相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