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忠 《生活教育》2012,(2):40-46
教育既可成为控制人、实现社会等级的有效方式,也可成为解放人、实现社会民主的有效途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实现人的解放与社会民主的教育。解放个人、解放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实现社会的民主、公平和正义,是“生活教育”的价值取向;“闻知”、“亲知”、“推知”三种类型、性质、作用不同的知识是“生活教育”的知识论;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由此,形成陶行知独具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实抓苦练,解放学生的眼睛、双手、嘴巴、头脑、心理,激活习作源泉,在习作中描绘出生活本真呢?  相似文献   

3.
杨筠如 《考试周刊》2009,(11):223-223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美术教育是“创造未来人”的特殊塑造家,创新教育是教学的主旋律。 创造教育的问题,早已引起教育家的重视。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创造教育的倡导者,他认为,创造是教育之本,主张对学生实行六大“解放”: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解放他的空间,把他从鸟笼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4.
顾德美 《考试周刊》2011,(85):218-219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学生才能完善自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才能健全发展,才能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心理,是每一个教育者要面对的课题。作者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寻找良策.把“爱满天下”“五大解放”“教人做人”“生活教育”等思想与现代的心理分析、心理疏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方法,并且把它们贯穿在教育实践中.收到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以“人”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归宿,其实质是尊重人、塑造人、培养人、提升人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视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它应该是人性的塑造、发展、解放与超越。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形势严峻。学校要实现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目标,必须重视和解决好心理不健康因素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问题。本文从深入认识当前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性出发,在分析“心理辅导”在我国实施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具体措施。从而阐述了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陈淑琼 《福建教育》2023,(48):13-15
<正>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一种教育理念,亦是一种教育实践,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从根本上来说,让学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应当做到,首先要培育和塑造学生对待自我时的自信,它要求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悦纳自我,做到“各美其美”;其次要培育和塑造学生与人相处时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能力,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的美,能够“美人之美”;最后要培育和塑造学生拥有包容的胸怀,学会分享,懂得感恩,勇挑责任,富有担当,做到“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精神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唤起每个学生个人的人格独立性。“个性”,《现代汉语辞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心理学上解释为“个性是个体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教育学中定义“个性”为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是教育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利于自身解放的,  相似文献   

9.
论人格塑造与教育的审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成长离不开美的因素的滋养。审美贯穿在人的整个成长历程之中,它具有照亮生活与指引生活的崇高价值;对于人生而言,审美蕴含着对人的终极关怀。正是审美所蕴含的这一特别的涵义,使得学校教育必须在对年轻一代人格培养上注入审美的精神。一、审美与完整人格塑造的不解之缘“人是目的。”早在近代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就以高昂的人文精神发出了这样的宣言,并且相信这种信念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把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使个体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作为哲学的终极关怀。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深深…  相似文献   

10.
研究心理教育的基本问题,应回到“原点”思考心理教育应该是什么。心理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积极实现人的心理发展,其实质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而从哲学视野洞察,心理教育的未来走向就是:从“工具论”走向“目的论”,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关注和重视人的主体性发展,消解心理教育的“异化”现象,走向单一学科范式的“终结”。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什么:源自教育隐喻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隐喻是个人对教育理念的表达,也是其内隐观念的流露。文中重点对教育与“塑造”、“教育是农业”以及“教育即生长”等几个著名隐喻进行了解读,展示了隐喻语言的魅力。呼唤人们在探寻教育本质规律时不应忽略隐喻语言的作用,要在生活实际中找寻教育的意义,使教育学焕发出生命气息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知识,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这就是“心理换位”,其目的在于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心理换位”呢*一、备课时的“心理换位”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这就是要求教师要转变备课观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  相似文献   

13.
论情感教育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心理和生理成长的时期,也是情感形成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列宁讲:“没有人的感情,则过去,现在,未来永远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的社会价值;自居易说:“感人心,莫先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的真谛。我们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必须将情感教育融入教育之中,但是,我们在情感教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人的解放 ,而人的解放首先是心灵的解放。有人批评现在的语文教学简直是“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显然 ,只有“解放” ,语文教学才有生机。课堂教学要民主化。 当前 ,课堂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一般的做法是 :处理字、词、句 ,分析篇章结构 ,概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备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据调查当今社会有心理疾病或人格缺陷的人不断增多,这就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信、积极、友善、坚强”的健康心态,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下面就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谈一下自己的做法。一、通过活动培养自信心自信心对于塑造成功人生是必不可缺少,自卑紧张不安的心理将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我在班里开展“古诗词背诵会”、“故事会”、“小画家”、“小歌唱家”、“足球明星”等各种…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要更关注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人文关怀是对以人为本的具体化,包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十七大报告提出:“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测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的是人的解放,是人的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使人在幸福愉快中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一次国际教育会议上,留美博士黄全愈请教一位英国的教育家,却没有下文。可见,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这里集粹如下:孔子:“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  相似文献   

18.
塑造“知识人”是长期以来指导教育实践的一种教育理念。从培养“知识人”到塑造“智慧人”的理念转变,是实现个人持续发展与社会转型对教育的双重需求。“智慧人”的重要特征表现为知识的整合性,思维的独特性,理论的实践性,发展的自主性。塑造“智慧人”要在尊重自由人格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主水平、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发展性取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取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积极的成长,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集中体现为:培育求上心态、发展自主意识、塑造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0.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健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心理教育与普遍意义上的心理治疗有显而易见的区别,即学校心理教育应以预防和塑造作为根本任务,塑造学生平衡的心理过程和积极的心理特性,预防和矫治刚刚抬头的心理偏差。这是和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过程密不可分的,尤其要有先进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管理过程与之相适应。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中心,它在学生心理发展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学生的一喜一怒发生在班级里,一得一失也发生在班级里。针对学生"小干部权威"和对"自我"认识不清等心理咨询中反映出的问题,班级中应实行民主动态管理,为尽可能多的儿童提供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