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关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工作能力等进行分析得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有了明显的增长,2009届高职毕业生的能力满意度普遍下降,高职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求职服务是高校组织的招聘会等。要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现代高职课程体系和完善有效的高职毕业生求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近年来深入开展了一系列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式变革,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研究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作为衡量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产出指标,利用北京大学2012年开展的“全国高职院校教育与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包含学校层次、院系层次以及个体层次的多层线性模型,系统考察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同毕业生就业力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可以从组织模式转交和培养方式变革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高校扩招后高职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扩招后第一批毕业生正面临毕业,就业形势严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一定要开拓创新,形成特色,加强对学生的择业观念的教育和建立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做到招得进来、培养得好、推荐得出去。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高等职业学校的生命线,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是对这种新型办学模式的检验.本文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围绕学校如何促进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其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那么,作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如何应对这一严峻趋势,如何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本文将试做探析。  相似文献   

6.
订单培养校企双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毕业生就业和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的矛盾和问题。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较好解决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制约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既涉及社会、学校等客观因素,也涉及学生自身因素。文中结合我院就业工作实际和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简述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有助于国家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高职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调整专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的衔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使其符合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规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增强院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绿色通道,以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体原因,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从而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可以采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建立就业追踪调查反馈,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探索创业指导体系等措施,有效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破解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工学脱节、“产销不对路”的结构性矛盾。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使中职学校毕业生顺利进入人才和劳动市场就业,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实现真正“无缝对接”,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开展校企合作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校企合作常见形式有“订单培养”型模式、互动型模式、冠名型模式、引资型模式等,其中“订单培养”模式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文章从社会、企业、学校、学生个人四个层面选取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对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做出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较为乐观,其中企业和学校层面的认可度较高。基于此,提出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强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等建议,为提升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广泛重视。作为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锻炼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文章通过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和在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藏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新兴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探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制定就业政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西藏高职院校毕业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生就业活动参与角度定量分析了西藏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张欣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250-251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仍存在易初次就业、难优质就业,重快速就业、轻升学创业等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参加某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整理出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具体表现,进而从学校的角度分析如何回归职业教育本质,优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路径,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关系千家万户的小康生活建设,关系建构和谐社会进程。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发展变化很值得深入研究。厘清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特点,结合当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基本情况,探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不足,认为提高就业工作思想认识;狠抓教学工作及其考核制度;加强校企合作,签订就业协议;提供优质的社会培训等有力措施,为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乃至对促进高职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就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因为就业问题本身就牵涉社会稳定、人们幸福感,加之高校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承载着家庭希望,也承载着社会期望。在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同时,也出现了结构性矛盾、信息不对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广大学生不知如何求职就业等问题。因笔者从事高等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本文拟从职业指导的角度,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探讨如何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7.
如何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不平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深受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关注。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能够反映办学水平、培养质量和综合实力,就业率也是展现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的窗口,同时它更标志着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各项管理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的水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就业的不平衡。要解决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就业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凸显。为化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危机,高职院校应当全面认识国际化办学的内涵,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订单的国际化、学生实习基地的国际化以及毕业生就业的国际化等路径,培养出符合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国际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以参与国际就业市场竞争为起点,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国际化办学进程,从而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订单培养模式是一种能使学生、企业、学校实现“三赢”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小微企业是高职大学生主要就业去处,破解中小微企业招聘难和大学生就业难需要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创新,而就业工作室小订单培养是一种以项目化管理加工作室实体入驻校园的半工半学的新型小订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订单运行效率较高,学生就业发展兼顾,生企校政多方共赢等特点.未来可以采取建立以学校牵头的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区域合作联盟,校企合作建设就业创业工作室服务园,政府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聘用大学生的资助等措施深化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室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教育模式的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虽然高职院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率逐年提高,但多方面的因素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这对高职生今后健康成长、服务社会极为不利。学校教育应从学习环境的熏陶、责任感的培养、加强道德教育等方面入手,把就业压力对高职生品德养成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为高职高专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