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内容,极速性,多终端,个性化的网络新媒体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社会关系,传媒格局也因此而产生裂变。  相似文献   

2.
董琦琦 《东南传播》2010,(4):102-105
近年来,荧屏上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制作精良的电视连续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承载的意涵不禁引人深思。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感性的、当下即时的、无距离的视觉体验逐渐跻身为审美主体日常消费的基本方式。应时代精神之感召,后现代主义文化主要围绕图像确立了体系化的产业模式,图像作为文化产业链条中的生产性要素又继而刺激了消费的需求、对象与方式。鉴于图像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文本将以现下的热播电视剧目为研究对象、以受众的审美趣味为导向,着力从平民化的创作路线、对个体生存状态的观照、价值观念的重塑三个维度解读电视剧与受众的内在关系,尝试为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与实践做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张丽 《声屏世界》2000,(8):32-34
按照现代的接受美学理论,一部电视剧,当它尚未被纳入观众的欣赏过程时,只具有一种潜在的美,称为文本或本文,按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大师沃尔夫冈·伊瑟尔的观点,“由作者完成的文本仍处于一种潜在状态中,尚有待于意义的生成。”只有当它被受众(接受主体)欣赏时,才具有美感功能,成为接受客体。因此,研究电视剧与受众的审美关系,就是研究接受主体(受众)与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的审美关系。审美关系之一——适应受众受众与电视的审美关系,首先体现为一种适应关系。这是电视的艺术个性及其商品属性决定的。电视属于视听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视剧的受众批评模式,经历了无理论支撑的泛谈式批评的萌芽期,引进接受美学等理论后初步对电视剧文本进行批评解读的探索期,运用多种理论(包括中国传统理论)研究、批评的理论自觉期.本文对其不同时期的受众批评模式进行梳理分析,以探寻其嬗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剧受众的收视需求和收视行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媒介技术的赋能下,年轻一代观众不再满足于像父辈那样的观看方式:家庭场景下"守候"电视剧,而是将观看电视剧与自己的交往需求、"迷"文化带动下的表达欲、作为"播散者"进行主动分享,以及潜意识中对颠覆文化霸权的朦胧渴望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电视剧观看景观.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视剧网络传播在文化与经济方面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小觑。中国的电视剧创作者应该关注网络受众与传统电视受众的不同,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及时调整创作思路,更好地满足各类受众的观赏需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传播效果的时候,往往离不开对受众心理的研究,受众的心理状况对传播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受众逆反心理现象屡屡在新闻传播实践过程中出现,并对传播效果产生作用。本文简要分析受众逆反心理的含义、成因及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等,最后尝试提出在新闻传播活动当中减缓受众逆反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则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这一事实有区别于其他事实的足以成为新闻的东西。这个东西人们称之为新闻价值。在新闻价值的诸要素中,最能影响受众,引起他们强烈关注的,莫过于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闻对于受众,大体可分为利益型、知识型、娱乐型。其对受众的影响度依次降低。很明显,一件与受众的生产、工作、生活密切  相似文献   

9.
如何处理好新闻与受众,传播与需求的关系,一直是新闻工作长期思考的问题,本欲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新世纪以来,许多以东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观念为表现对象的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纷纷亮相荧屏,其中有一批优秀剧目相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比如,2002年播出的<刘老根>,2003年的<希望的田野>,2005年的<圣水湖畔>、<美丽的田野>,2006年的<都市外乡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老娘泪>、<插树岭>、<乡村爱情>,2008年的<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静静的白桦林>,2010年的<乡村爱情故事>等.这些作品大多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拓宽思路,成为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荧屏风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探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传播学量化研究中,统计是一个应特别慎重对待的环节。研究者必须明确统计运用的目的和统计对象的范围,理解统计手段的基本原理、逻辑要求和运用条件等,确保统计的合理与正确。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统计错误,进而导致研究结论的错误。例如,最近笔者发现,央视《1997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分析报告》中,统计的一项失误,致使5道同一类型题目的结论全面错误。它们是:第10题(不看或少看电视的原因),第13题(看电视时常做的事),第14题(影响选择电视节目的因素),第15题(中途放弃收看某个节目的主要原因),第18题(收看电视的主要目的),②作为一个有兴趣投身于传播学量化研究的学习者,笔者拟就这一个案略加分析,以期引起广大研究者对此的重视。笔者不打算一一纠正5道题目的结论错误,因它们的失误原因相同,故只需分析其中一两题即可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本文以建立电视剧本体真实的美学观为出发点,运用电影"本体论"观点,结合优秀电视剧的创作实践,探讨了摄影机记录和书写电视剧本体真实的独特功能,并对当下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存在的违背现实主义真实美学观的倾向提出了批判.  相似文献   

14.
马持节 《新闻界》2007,(6):153-154
本文从受众的注意和理解两方面的心理机制出发,探讨受众面对电视广告时的心理状态及其对电视广告互动的心理需求,进而分析电视广告传播端(包括电视广告客户、电视广告策划、制作及其承接电视广告播出的机构)应该以受众的心理需求为中心,增强电视广告在传播中的互动意识,以求的受众最大范围和最大程度的接受,从而实现电视广告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21,(5):40-46
风险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有效的风险治理,而风险传播在风险治理中处于关键环节。将后常规风险观作为风险传播的研究起点,有助于超越实在论与建构论之间的风险观争议。后常规科学反映了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在风险社会的转型,其规范结构关乎风险传播中的信任机制重塑。有必要重视专家系统的主动信任和公众的合理不信任,以实现科学理性与交往理性的融通;同时应补足风险传播能力建设的短板,从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plored how media technologies, TV content genres, and demographic and trai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fluence the amount of media multitasking while viewing TV, or “second screen viewing,” among college undergraduates. A dual structural and audience factor approach examines influences on multitasking while viewing TV, and a limited capacity theory guid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 of TV genre on multitasking while viewing. Survey data reveal that media technology access, sex, age, trait immersive tendency, and multitasking preference predict greater multitasking and that individuals are most likely to multitask during sports content and least likely to during dramatic content.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portrayal of alcohol in the most popular workplace-related TV dramas. Based 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we coded the extent and context of all alcoholic and nonalcoholic beverage appearances as well as character-beverage interaction. Motivations to drink, topic, portrayed outcomes related to alcoho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ls associated with alcohol were also analyzed. More than 90% of the episodes contained depictions or references to alcohol. Although less alcohol was portrayed at the workplace compared to other locations, still nearly one third of all consumed beverages at work were alcoholic. Regardless of the location, character–beverage interaction was more likely for alcoholic than nonalcoholic beverages. The main motivation to drink alcohol was social ease, and only a few outcomes of alcohol consumption were presented. Overall, findings suggest that television dramas convey the image that alcohol at the workplace is ubiquitous, socially accepted, and without many serious consequences. Implication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受众主体性的嬗变:媒体变革对科学传播受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时进 《新闻界》2007,(5):58-60
通过对媒体变革对科学传播受众影响的考查,本文认为:伴随媒体变革,科学传播实践中受众主体性的嬗变,是一种非线性的、螺旋式地不断发展和进步,是科学传播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文化安全面临着认知与行为的双重困境。在认知上,文化安全靠主观感知且难以被量化评估,导致文化安全与不安全的边界模糊;在行为上,国家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和对内对外行为逻辑的复杂性,使得文化安全、文化利益、文化霸权行为难以区分和被控制,导致防御性的文化安全行为易走向或被认为是进攻性的文化扩张,引发文化竞争和安全环境的恶化,造成文化安全起点与终点的悖离。  相似文献   

20.
电视节目创新技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耘耕  戴晔 《新闻界》2007,(4):72-74
本文主要从形态、内容及理念三个层面来分别论述电视节目创新的一些可行性方法与策略,并举例阐释了这些技法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