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集合,也是他的辩证法的集成成,这主要体现在《资本论》的逻辑上,马克思的辩证是贯穿于《资本论》中的一个原则,《资本论》的逻辑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在揭示和论证资本主义经济矛盾中的具体化,研究《资本论》的逻辑,不仅是学习和理解《资本论》及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需要,而且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现代社会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正面批判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同时对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抽象运用,是一种“庸俗辩证法”。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实现了历史辩证法对蒲鲁东“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基于此,对《哲学的贫困》中历史辩证法对“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将政治的经济解释和经济的政治解释结合起来,为重审马克思政治哲学建构的规范性课题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黑格尔政治哲学透过国家与市民社会辩证关系,既揭示了古典政治哲学德性规范与近代政治哲学权利规范的现代性困境,也为马克思基于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切入现代政治批判奠定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过程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研究走向深入融合的过程,是马克思思想整体性的一个缩影。随着马克思哲学批判的深入,与之俱来的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入,随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入,与之俱来的是哲学的不断修缮。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具有重要哲学意义,不仅验证和修缮了唯物史观,而且使马克思的哲学具有了现实内容,进而使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融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继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另一个领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并着重分析意识形态"替身"——拜物教,指明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是意识形态批判走向现实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比较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边际效用价值论是绝大多数西方经济学流派包括当前西方主流学派的理论基础。从二差异的原因角度出发,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可以美学阅读,美学意蕴突出表现于结构形式.《资本论》结构在处理部分与整体之关系上自觉坚持"艺术整体"的美学法则,具体表现不仅在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向,而且在于"分流-递进"的叙述技巧.《资本论》结构最鲜明特色是贯穿辩证法逻辑程序,从逻辑起点、范畴转换、原理联系、各卷衔接等,都显示出"由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联系秩序过渡到另一种联系秩序的规律".《资本论》结构不仅旨在阐释客观规律,而且意在表达主体风格.《资本论》探究的并非仅是"2 2=4"意义的经济规律,其结构形式蕴涵审美情愫.《资本论》创作作为"精神生产",不仅在论述内容上追求政治经济学目标,而且在结构形式中实践了"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这三部文献是体现马克思中期思想的主要文本。在这个阶段,分工成为经济学意义上的实证范畴,被马克思放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其地位与作用。分工范畴内涵的深化与发展就是其作为经济学范畴的历史性、批判性及其所蕴含的生产关系维度被逐步发现、揭示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马克思最终确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前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和逻辑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推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认为,《资本论》的哲学底蕴与现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马克思“早年实践观———中年唯物史观———晚年世界历史观”的哲学思想精华,集中体现在《资本论》的整体创造过程之中,《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表作,而且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制高点;2《资本论》中蕴涵着创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马克思构想”,从哲学高度解读“《资本论》的逻辑”,从理论上再现“马克思辩证法构想”,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的思想基点;3对于马克思唯物史观来说,早期手稿只是思想萌芽形态,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则是核心原理形态,只有《资本论》历史观才是系统展开的发达机体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其丰富的财富思想,不仅从“劳动”和“资本”这两个核心范畴出发对资产阶级“财富生产”的实质进行了界定,揭示了资本主义财富生产中的三种拜物教观念及其实质,而且从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进步意义上论述了财富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生产的历史作用、资本的文明意义以及财富生产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意义与社会价值。对这些思想进行哲学解读,有助于我们从经济哲学与历史哲学的双重视野领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德拉·沃尔佩把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还原为一种一般唯心主义,认为黑格尔的哲学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一种否定的神学,其辩证法也只是一种先验的辩证法;而马克思的哲学则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这种批判表现为马克思与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的彻底决裂,进而认为方法论的变革——科学辩证法——才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体现。但是德拉·沃尔佩在解释这种方法论变革的时候,并不是立足于马克思文本本身的含义,而是戴上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眼镜来反观马克思的方法论的,在本质上已经用亚里士多德的无矛盾原理和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偷偷地置换掉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的方法论还原为一般唯物主义的实验理性,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极大误读,已经远远地背离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唯物辩证法中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剖析;同时以实践观点和群众理论为基础,从唯物史观和认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体会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科学地阐述了历史辩证法这一思想。本文安排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和解释学进行一次伙伴对话,从中得到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相比较的优势。然后以历史辩证法为指导,以对话为桥梁,尝试了通往马克思的哲学文本解读方法之旅。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户口制度、基本商品的配给制及政府的职业分配制度,限制了自由择业和自由移居,所以形成了人为的二元经济现象,城市人口的人均真实收入比农村高得多。要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必须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6.
梁蒙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4):109-110
采用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两条基本的重要的线索:一条是五种关于利润的观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另一条是为什么旧经济学家会混淆利润和剩余价值,看不到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在创新已成为世界潮流和新的时代精神,创新实践已成为实践的高级形式和主导形式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创新实践"概念,由"实践"推进到"创新实践",不仅是对实践概念的深化,而且也是一种范式的转换、新的解释原则的确立、新的视阈的开启。从创新实践视阈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有助于我们将其内在的可能性加以展开或彰显出来,获得新的阐释,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其认识,丰富其内容,促进其创新。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国家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将继续,他们将继续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针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现状,从培育其人力资本流量和存量视角,结合实例,提出了打造服务型政府、丰富培训内涵等四个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剥削问题是困扰我国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至今仍未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何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经济伦理学的多维角度思考剥削问题,正确理解和处理剥削问题,对于贯彻新时期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对于形成互惠共赢、稳定的劳资合作关系,对于推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