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旨在通过考察范围副词“净”的语法化过程来揭示其主观化的用法。文章从历时角度考察了“净”由实词虚化为表示范围的副词的过程,然后以语法化为依托介绍其主观化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具有强调和比较意义的语气副词"连"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描述"连"由实词向语气副词"连"语法化的过程,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汉语史中表达强调和比较意义的一些用法,进而分析语气副词"连"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准"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名词."一准"的词汇化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语法化发生在元代,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 "一准"进一步发生语法化成为副词.在"一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语义和认知作为动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说"凡是"     
统括副词"凡是"由副词"凡"和词缀"是"构成.本文从历时角度分析了"凡"的语义演变和"是"的语法化过程.并从共时角度分析了"凡是"的句法功能和语用限制.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则”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则"是一个词性和用法都颇为复杂的词,也是一个具有典型语法化过程的词.它最初是动词,后来逐渐发展出名词、副词、连词和助词."则"的语法化过程是语义、语法、认知和语用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真"在余干方言中既可以作形容词使用,也可以作副词使用.无论在作形容词使用还是副词使用,其基本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和普通话中的"真"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从运用范围、语法功能、语法表现形式、句子语气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廓清"真"在余干方言中的基本用法,以求为方言语法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7.
近代汉语中“起头”可用作副词,表示“先前、刚刚”义。近代汉语中有些副词是动词短语经历了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演变而来的,字典辞书往往忽略了这类副词。  相似文献   

8.
副词"会"由动词演变而来,在其语法化过程中受到"适"的影响。由"适"副词的所在格式扩展到"会"副词格式,以及动词"会"本身所在格式的扩展,是其语法化动因之一;"会"所在格式的动词次类变换导致的重新分析是其语法化动因之二。  相似文献   

9.
语气副词"都"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现代汉语中具有强调和比较意义的语气副词"都"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描述"都"由实词向语气副词"都"语法化的过程。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汉语史中表达强调和比较意义的一些用法,从而确信"强调和比较"是自古就有的用法。语气副词"都"的产生有语言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稍微"类副词内部复杂,文章通过历时视角对其展开细致观察.运用语法化的规则去解释了这类副词内部单双音节词语的历时演变过程,并观察了它们与其他词语连用共现时的历时表现.从而对它们进行一次系统的历时梳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可”原是动词,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它的词性慢慢有了一定的变化,由动词逐渐向助动词、意义比较虚的副词转化,后来甚至变成了和一定词结合来表示意义的词缀。语法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主观化又是语法化的一个动因,主观性因素促动了功能语法化。文章用主观化和语法化研究了“可”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7,(10):119-125
在南宋时,"大要"由名词完全语法化为范围副词,其语法化的动因有句法环境、语义相宜、使用频率较高等,其语法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在隐喻机制作用下,"大要"继续语法化为语气副词。从民国时期开始,"大要"终止了语法化进程,两种副词用法用例急剧减少,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通过对反义复合词“横竖”的语法化阐述,推导出其语法化的路径,弄清其认知机制。主要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角度来观察该词的语法化。副词“横竖”已基本完成了其语法化过程,已进入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中,隐喻和转喻在该词的词汇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中,"管"字不仅具备名词、量词、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介词、连词、助动词和语气副词等用法。该论文首先对沈丘方言词"管"同时具有的以上这七种词类举方言实例进行论述,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及相关文献资料,试图梳理出名词"管"虚化成了动词、语气副词的过程。名词"管"的语法化,主要经历了"名词>动词>副词>语气副词"这样一个过程。同时,"管"的语法化动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原因共同促成名词"管"的语法化,语义的变化、句法位置的变化以及隐喻模式、降类原则都是"管"字语法化的重要动因和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句组合过程也属于语法化的范围."一面"经历了并列结构>主从结构的跨从句语法化,同时这也是个从复句向单句转化的过程.这里从句法、语义、认知等角度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能引起该语法化过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考察"却"的语法化过程发现:"却"在本义"后退"的基础上,受到语言的主观性的影响,通过隐喻由过程认知域映射到时间认知域;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却"逐渐具有了时间副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说"的语法化:由动词到词内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考察了现代汉语中"说"的虚化过程,"说"附着在连词或副词后,使得自身的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正在由动词变成一个词内成分。"说"的这种语法化使得现代汉语中连词或副词的表达能力更强,尽管连词或副词后加"说"的形式还未完全凝固下来成为固定结构。  相似文献   

18.
"莫非"、"莫不是"、"难道"辨析——兼论三者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语气副词"莫非"、"莫不是"、"难道"的语法化过程进行了考察,从共时的角度对三者进行了辨析.发现三者在现代汉语中虽然是同义词,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并非完全可以替换,它们的具体用法及所表达的语气等方面都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一概“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所以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概“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名词虚化而来的副词较少,情状副词"满口"正是其中之一,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偏正短语"满口"于唐五代时期词汇化为名词,明清时期其名词义项发展完整.宋代开始,名词"满口"大量处于临界环境中,在高频率的使用以及主观化的语用推动下,于明清时期语法化为情状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