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中国上古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之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上古神话和古希腊神话是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由于历史时代、地理位置、经济形式、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他们之间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有许多明显的不同,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孕育上古神话的摇篮。从历时态的角度看,神话产生在人类尚处于童年时代的氏族社会,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为人类祖先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黄河流域的上古神话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记录了人类文化演进的轨迹,从共时态角度宏观地审视黄河流域上古神话的传播,呈现出以关中、晋南、豫西交接的黄河三角地带为中心区域,向中心边缘区域,再向边缘区域,最后向其他文化区域流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创作出了许多色彩斑斓的神话,开启了古代文明的先河.上古神话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批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而且无论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还是表现其中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及乐观主义精神,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神话思维更为文学殿堂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我们认为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文化源头是中国上古神话,许多上古神话,无论是关于个人的,还是集体神话,都渗透着自强不息精神,这种精神在神话意象和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成为一条强大的精神纽带,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重视发掘自强不息精神的现代价值,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克服一味崇洋媚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中国上古神话不发达的根本原因可分四个阶段考察:语言产生之前,人们无数代全力以赴地解决生存问题,与此相随的是“重实际而黜玄想”的心理习惯;语言产生之后,神话题材必然是紧紧围绕着与生存相关的事与物:补天、射日、治水、移山,数量既少,又总离不了功利性,这就必定是孤立的、片段的;接近文字出现的时期,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又使得产生神话的基础——蒙昧状态消失得快一些,其巨大的惯性还使中国的科技一度走在世界前列,却不能保持长久;文字产生之后,有史以来“重实际”的观念演进为重视先人的经验、重史,促使神话迅速演进成传说,甚至写进了史书,一些荒诞成分较多的传说,或加以全新的解释,或加以排斥。  相似文献   

7.
远古时期的中国神话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欲望.这类神话以人类中心主义和征服自然为特征,从中体现出的非生态思想,或从文化根源上影响了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为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上古神话与古希腊神话几乎产生于同时期,但有很大不同。在保存状态上,中国上古神话是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的,古希腊神话却形成了完整庞大的神话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二者的神话形象的神格特质迥然不同,中国神话形象仁爱宽容,具有奉献与自我牺牲精神,而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崇尚智慧与力量。二者对后代文学艺术乃至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共同构成灿烂丰富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9.
著名国学家陈寅恪在评价中国古代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时提出了"新自然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新自然观"的理论逐渐形成,并成为众多评论家研究陶渊明的标签.无独有偶,英国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在其大量诗作中也呈现出"新自然观"的蛛丝马迹.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之一,华兹华斯对自然的尊崇与热爱不仅成为了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和风格特色,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世界观、宇宙观与哲学观,以致于他对宗教的信仰都被打上了"自然"的深深烙印,从而体现出与陶渊明的"新自然观"所相似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上古神话的精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神话不但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艺术珍品,也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上古神话体现的是人类超越有限的条件和局限,向往着无限境界的一种追求自由的精神。从上古神话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人类超越自然力的制约和压抑,去开创自由生存境界的意志理念和精神品格。在上古神话的内容上,强烈地表现出对人的主宰精神的高扬。在其表现形式上,上古神话往往以怪诞的形象来表现和寄托超越自然力的压制、向往自由的意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字的创造、诠释与运用两个方面说明了汉族上古神话对文字的影响,指出:某些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是在上古神话的影响下创造的,许多词的意义与运用也受了上古神话的影响。上古神话之所以能如此,是由于它是上古人民的杰作,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记载了上古祖先在强大自然前的崇拜。这种自然崇拜反映了上古祖先心中对那种客观不存在的力量的幻想,这就是我们后代所谓的"神"。这些自然崇拜的过程也成为中国神话传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感上的安慰、心理上的满足。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本体意义上的悲剧特别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说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从上古四则神话中可以看出文化背景、民族性格、审美趣味等文化心理是这种情结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华慈华斯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他因不满于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喧嚣而甘居田园,他认为人与自然是互相适应的,人的心灵能反映出自然界中最美最有超的东西,“人们的热性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二为一”,由此而追求天人合一的优美境界。保持对自然敏感、虔诚的童心是他诗歌创伤的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6.
日本列岛处于优越的自然环境中,植物种类繁多,四季景观各异.生活在得天独厚环境中的日本人,深深热爱大自然,并逐渐形成了崇尚自然和顺从自然的原始自然现.从文化艺术到宗教信仰,从建筑风情到庭园设计,处处渗透和闪现着日本人热爱自然和崇尚自然的思想.本文主要从日本庭园艺术构思的两个流派的庭园设计特色中分别探讨日本人的自然观,从中可以看出艺术创造与人的自然观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爱德华.艾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自然文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对六七十年代的环保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他的著作《孤独的沙漠》等,了解其所持自然观。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探讨解读艾比的自然观,将有利于进一步唤醒民众关注环保、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盘古神话不仅体现着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认识、思考和体验 ,更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意的描述和深入的情感体验 ,同时 ,还是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直观经验的形象概括。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观念的产生 ,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思想 ,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中国文化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9.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其中自然性神话应该说最能接近神话的原生态,因此,通过上古自然性神话更容易把握先民的利害观念。文章从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入手,试图分析原始先民利害观的形成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在比较中西的美学、诗学观念过程中,许多学人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认识,认为中国人对待自然是"天人合一"的态度,而西方人对待自然则是"天人对抗"的观念。由此观念出发,中国人对待"自然美"是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与追求,而西方人则是"征服"与"对抗"。对此观点,本文进行了辨析与反驳,认为不能简单地这样看待中西美学、诗学中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