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在新闻中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它有时是一种量的表示,有时是一种质的反映,有时给人以新的形象,有时又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同时,数字又是一个毫无感情的符号,用得不好也会给人以单调、枯燥、繁冗的感觉。怪不得有人曾说:“数字好似油彩,可以使新闻须眉毕现,神采飞扬;数字又如陷阱,有可能毁掉新闻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数字新闻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新闻,就是以数字为传播内容的新闻报道,或说是以数字体现新闻价值的特殊报道形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无不被各种数字所包围,这些数字看似抽象枯燥,但如果赋予其内涵,或将其与某些事件、某些事物有机联系,就会立即变得生动起来,产生无穷无尽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的数字付费电视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有人说:“这是一个青苹果,就等着它变红”。也有人说:“中国的数字付费电视是地平线下的曙光,终将变成蓬勃的日出。”我感觉,中国的数字付费电视,现在还不是一个可以坐等的时间问题,还有很多具体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克服,还有很多具体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  相似文献   

4.
数字资产不可忽视的财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然说到数字资产,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数字资产。从广义上来说,一切能以数字的方式存储的内容,都可以称之为数字资产。例如,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电视节目互联网的资讯电子邮件电子图书、图片、设计方案技术资料等等。随着科技的昌明,财富的存在形式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前,人类的财富绝对不可能和“无形的数字方式”沾边。  相似文献   

5.
“数字城市”是一个新兴的和非常广义的概念,目前有关数字城市的叫法可谓各持一说。如有叫“数码城市”的,有叫“信息港”的,还有叫“数码港”的等等。可以说这些不同的叫法,反应了从不同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对“数字城市”的认识和理解。一、“数字城市”的概念对“数字城市”的理解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字城市”将城市内和各种信息用可视化的虚拟(模型)方式,再现在计算机(屏幕)系统之中进行动态管理,使“摸不着、看不见”和“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以“数字”的方式输入到计…  相似文献   

6.
一、新媒体与新业务本次论坛讨论的是“数字新媒体”。什么是“数字新媒体”?当电视出现的时候,我们说电视是新媒体;当网络出现的时候,我们又说网络是新媒体。今天我们讨论的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新的传播电视的媒体形式,如IP电视、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新媒体。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写作》2002,(12):41-41
北京晚报从10月8日开始,在“深度报道”版连续推出《喜迎十六大——速读国家数字》的系列报道。8日开篇时在头版头条中说:这一系列报道是“透过一个个具体的数字,了解伟大祖国十五大以来前进的步伐”。用数字宣传成就一般会流于干巴、枯燥。可是,这一组系列报道做到了化枯燥为生动。如,标题《7.6%!全球为此欢呼的数字》、《NO.1:中国工业唱响世界》、《每天1.42亿美元:中国制造魅力》、《减少49.4%:中国演绎减法的美丽》、《37595亿:世界大腕感谢中国》、《117倍:非公经济迅速崛起》、《5000亿公斤:世界为中国农业喝彩》、《719万:中国高等教育大跨越》、《21平方米:中国人均住房达小康》等,就把死的数字激活了。  相似文献   

8.
日前,在北京召开了“数字经济与数字生态 2001年中国高层年会”。会上,信息产业各部门、各行业企业以及相关研究分析机构等组建了跨领域的“数字联盟",旨在消除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中国东、中、西部之间,不同行业、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差距,努力填平它们之间的“数字鸿沟"。在本次年会上,各专家、学者就什么是数字鸿沟、数字鸿沟表现是什么、数字鸿沟对社会生态有什么影响、如何弥补和消除数字鸿沟等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这里,我们从中摘取了有代表性的部分发言,以引起大家对“数字鸿沟”的关注。——编者  相似文献   

9.
将“项目管理”思想和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混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在优质高效地完成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的同时,还可以为我们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当然,结合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和数字资源建设的实际需求,我们在实行“拿来主义”的同时,也要进行充分地改良加工,使得项目管理理念能够更好地在图书馆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发结果。  相似文献   

10.
徐穹  晓诤 《新闻采编》2009,(4):46-47
在记录和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不过避免地要应用到一些数字;运用数字作好新闻报道,仍是日常报道,尤其是经济报道采用的方法。但是,数据往往只是我们反映成就的“工具”。有人说,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但是数字也是最枯燥的。数据背后隐藏着新闻事实,发现数据背后的事实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这对矛盾。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展现经济发展还是反映社会民生,时下很多题材的报道都会引用数据来说话。可以说,让数字参与报道,不仅使报道更显客观、公正,更具有说服力,而且一目了然。数字参与新闻报道的好处很明显,不过,弊端也很突出。枯燥死板是其一,难于记忆是其二。那么,怎么才能让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在一听一过的快速传播过程中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索。1.电视新闻运用数字,宜粗不宜精。我们的记者在进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北京     
世纪之交,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等新概念的出现,预示着国家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竞争即将进入一个更为激烈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设“数字北京”? 第一,我们认为,“数字北京”是“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都在表示相似系列概念中不同层次的状态,其本质都是一种服务经济)的必然产物,它是一项复  相似文献   

13.
萧美瑾 《新闻记者》2007,(10):52-5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数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财经报道中,成为大部分财经报道的重要元素,财经记者更是免不了要与数字打交道,因此一个好的财经记者必须有用好数字的能力。他应该对数字有一种敏锐的目光,能从一长串、一长串的数字里发掘出闪光的新闻;他应该知道一个数字往往比报道里凭空说一百句话更有效力。当然数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用错了数字,那么整篇报道的观点也会发生根本的错误;数字是枯燥的,用多了受众也会厌烦。因此重视数字,用好数字是财经报道好看、好听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财经记者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这个名词现在越来越多地挂在我们嘴边,一不小心就会冒出来。作为一种大趋势,该来的一定得来,不时地说道说道,有助于我们心理上有所准备,不至于面对新事物突然慌神。其实,对于数字出版,我们的认知是一步步进化的。曾几何时,我们以为把电子版的光盘打包卖给某个机构就算是“数字出版”了,  相似文献   

15.
使用数字诸方法刘玉广【北京】写作,就要和数字打交道。数字运用得巧妙,可以省略很多文字,不仅能深刻表达中心,让读者迅捷、准确地得到可靠的信息和知识,而且会使文章增加力度。相反,对本身繁冗、枯燥、单调的数字运用得不好,或太多、太滥,就会把读者引进数字的迷...  相似文献   

16.
北京长安街有多长? 过去称长安街是指从东单至西单,长度为7.4华里。通常说的“十里长街”,则是指建国门至复兴门的距离,长为13.4华里。而现在所说的“百里长街”是指通州至石景山的距离,全长84华里。所谓的“十里”和“百里”均是泛称,并不是确切的数字。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出版近年来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六七年前同行相逢必问数字出版做得如何了,一般都说正在“洗脑”;同样的问题,两三年前听到的大多是“已经想明白,开始转型”;当下几乎所有的出版单位都说,“我们有数字出版项目”.全国数字出版的微信群里,活跃的群员不时发布新产品信息,求合作、做推广,一看便知所在出版单位动作频频,风生水起.也有不少出版社长期悄无声息.若要问到底运营得如何,许多出版人还难有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坦率地说,目前数字出版已然进入到转型升级深化的阶段,两极分化初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的启动程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的数字付费电视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有人说:”这是一个青苹果,就等着它变红”。也有人说:“中国的数字付费电视是地平线下的曙光,终将变成蓬勃的日出。”我觉得这些比喻有道理,但也不十分恰当。因为我感觉,中国的数字付费电视,现在还不是一个可以坐等的时间问题,还有很多的具体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克服;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  相似文献   

19.
写新闻常常要运用数字,特别是经济新闻,用数字在所难免,在有些新闻中,数字本身就是主要的新闻事实。新闻中的数字用得好,能使新闻增色;否则,会使新闻枯燥。怎样用好数字呢?我谈几点体会。各个部门的数字,在本部门的专家们的头脑中是立体的,有生命的;但它对一般人来说,则往往是平面的,无生命的。要让新闻中用的专业数字在一般读者的头脑中“站”起来,就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新闻的增多,数字在新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翻开每天的报纸,几乎每篇新闻里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数字。但是,大多数数字不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有时甚至会给人留下单调、枯燥、繁冗、面目可憎的感觉。究其原因,是数字运用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