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瑞清 《物理教师》2005,26(9):38-40
本刊2005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题为《滑动摩擦力做功问题再探》的文章(下称郑文),该文针对笔者2003年写的《关于滑动摩擦力做功的问题》(载于本刊2004年第1期)一文,提出了尖锐的反驳意见,笔者反复认真拜读以后,颇有感想和启发,踌躇再三,我还是走向书桌,打开了电脑……  相似文献   

2.
关于滑动摩擦力做功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瑞清 《物理教师》2004,25(1):2-34
众所周知,恒力做功的公式为W=Fscosθ,这里s是受力物体(质点)的位移,这本来都很清楚已不成问题,但是,一旦涉及到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行有滑动摩擦力做功时,关于功的公式中的位移s应作何理解,却激起了极大的争议.近日先后出现了几篇涉及同一内容的文章,认为在滑动摩擦力做功时,公式中的s不能与其他情况下的位移同样理解,而必须另作定义.笔者仔细地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还是应该  相似文献   

3.
对《滑动摩擦力做功问题再探》一文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劲涛 《物理教师》2007,28(2):27-28
对本刊2005年第2期刊登的《滑动摩擦力做功问题再探》一文中(以下简称文[1])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剖析,笔者认为有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因此提出下列问题来商榷.1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不为零图1文[1]明确提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一定为零.其理由是:功的位移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而非质  相似文献   

4.
葛小才 《物理教师》2010,31(7):30-31
小船渡河历来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面的典型例子.利用它的结论可以解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5.
尹立光 《物理教师》2003,24(10):33-33
1装置介绍 (1)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木板作底座,中间竖直固定一块长木板,用来固定定滑轮和测力计. (2)在竖直固定的木板上端打一个孔,安装一根水平木杆,用来固定测力计.用水平木杆可以用来调节测  相似文献   

6.
7.
一个关于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佯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敏华 《物理教师》2004,25(8):27-29
在目前普遍流行的物理教科书中,存在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的错误算法.产生这一错误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区别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质心动能定理中的摩擦力的功和热力学第一定律中的摩擦力的功.在质心动能定理中摩擦力的功是虚功,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中摩擦力的功是实功.本文给出了在特殊情形下计算滑动摩擦力做实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沈瑞清 《物理教师》2006,27(11):34-36
最近看到本刊2006年第2期、第4期上先后登载张、杨老师的两篇文章,重申了两位作者关于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新观点”———即在计算滑动摩擦力做功时,公式里的位移不能如通常情况那样,理解成物体的位移;而必须用一个包含“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上滑移”的“无法知晓”的东西.这  相似文献   

9.
能量的观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与守恒)解题,是动力学解题的三个基本观点之一。这个观点研究的是物体或系统运动变化所经历的过程中状态的改变,它无需对过程是怎样变化的细节作深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类比物体间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与产生的内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当磁场与导体存在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的安培力做功之和的绝对值等于系统产生的电能。两个模型虽然形式不同,但规律却非常相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1.
杨子江 《物理教师》2002,23(12):11-13
在力学中,“能”是反映物体状态(运动状态、形态、空间位置)的物理量,“功”是描述物体状态改变过程的物理量,做功是物体能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做功可能引起物体间能量的传递。也可能引起受力物体能量形式的转化,或二者兼而有之。功与能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不同版本的教材及参考文献表述不一,概括起来,有如下五种:  相似文献   

12.
贵刊2008年第11期刊有曹贵章老师写的“关于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讨论”一文,该文以人在静止于光滑地面的小车上加速跑动的物理模型为例,从两个不同角度讨论了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功问题,得出了不同的结果。笔者对此感到困惑,甚至质疑“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七章第六节内容。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对学生而言非常熟悉,但往往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意义,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在教学设计中,以“激发——冲突——顺应(或同化)——建构”为基本模式。在上课之前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播放大约2分钟的与摩擦力有关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上课时再辅以生动形象的影视剪辑画面引入课堂,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5.
读贵刊2001年第1期第32页的文章《生活中的物理:打蛋问题》一文,颇有异议,提出来商榷。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假设相碰两蛋无差别。两蛋是水平相碰,而且碰撞部位都在腰部。  相似文献   

16.
在我校的一次物理教科研活动中,我们探讨洛仑兹力做功问题时,有位老师拿出了下面一道题目及解析过程。  相似文献   

17.
贵刊在2004年第七期(上半月刊)中刊登了青海西宁市马登新老师的《用太阳光与指南针测定磁偏角的实验设计》一文(以下简称马文)。马文在实验操作中说:“取一张白纸,平铺并固定在木板上,将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然后在白纸上立一根细直杆,在晴天中,太阳光被细直杆挡住在白纸上形成一条影线,用铅笔描下影线的两端点仙,连接A、B便确定了东西方向。”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但对于安培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学生往往不是很清楚,尤其在不同的物理情境中,安培力做功的效果容易引起混淆.很多学生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安培力做功的效果是把其它能量转化为焦耳热”.本文通过几个常见的物理情境从宏观角度分析一下安培力做功与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探究是以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为路径的深度学习的具体策略与实施,以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水平为前提,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本文通过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等一些实验例子,让学生在"玩、学、悟、用"具体实施策略中历经曲折,既培养了科学精神又提升了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袁张瑾 《物理教师》2014,35(11):70-73
传送带上的能量问题是十分常见的力学问题,凡是这类问题均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从能量层面分析,即观察电动机做的功转化成哪几部分能量,分别求出各部分能量值,便可得到电动机做功值;二是从做功层面分析,即研究带动传送带匀速运动的外力大小,通过功的定义(力和力方向上位移的乘积)来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