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西抗战研究具有起步早、问题集中、方法多样、意识形态性强等特征。内容涉及根据地研究,中共领导权研究,统一战线研究,妇女与抗战研究,日军危害研究,国民党军队抗战研究,阎锡山研究等多个方面。但从总的研究成果看,对山西民众抗战的研究,对国民党抗战的研究,对日军侵略造成的损失的研究,扎实的个案研究仍不够充分、深入,对共产党及八路军的研究公式化倾向严重。今后的研究方法有待更新,视野须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学研究中,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分,或者有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之分。定性或质化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观研究范式,定量研究或量化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实证自然科学的客观研究范式。在心理学的历史中,有过定性研究占主导的时期,也有过定量研究占主导的时期。出现过定性研究对定量研究的排斥,也出现过定量研究对定性研究的排斥。在心理学的理论中,重要的是寻求定性或质化研究与定量或量化研究的关系定位。在心理学的方法中,重要的是寻求定性或质化研究与定量或量化研究的研究定位。  相似文献   

3.
创新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方法各有长短,适切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外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存有显著差异,国内以定性研究为主导,定量研究不足且规范性不强;国外趋向于定量研究,研究方法多样化且特定主题偏好于选择特定的研究方法。根据高等教育研究的特性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创新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路径是:加强定量研究,倡导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规范研究方法,注重适切性研究方法的选择;创新研究方法的课程,强化研究方法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2004年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我国关于民办幼儿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内容涉及民办幼儿园的概念和类型、发展现状与策略,幼儿教师发展现状与策略等。研究内容集中,研究视角逐渐开阔,研究方法科学,研究路线多样。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本土化的研究;比较性研究少,缺乏发展性研究;研究成果分布不均,研究政策导向性凸显。所以未来民办幼儿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研究视野开阔,在比较中取长补短;研究独立性增强,注重研究的学术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研究方法在坚持共性的同时,有其自身的发展特色。单一被试研究是特殊教育研究中的典型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由于研究对象和视角的独特性,特殊教育研究在坚持以实证主义研究为主的同时,倡导人文主义和多元化的研究范式。鉴于特殊教育问题的复杂性,跨学科的研究视角逐渐受到特殊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循证实践的趋势对特殊教育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特殊教育研究的发展。我国的特殊教育研究应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基础上,重视研究质量的提高和本土化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随着自然科学研究模式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渗透,同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相似,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传统思辨式研究向实证研究范式的转化。从传统思辨式研究向实证研究范式转化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经历了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与混合研究三个发展阶段。如果说量化研究范式的基础可以概括为实证-后实证主义,质性研究范式的基础可以归纳为建构-解释主义,那么混合研究范式的基础则可以概括为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美院校研究的比较发现,我国院校研究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院校研究机构的规范建设、院校研究学术年会的规范举行及院校研究理论和学术刊物的规范建制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研究资料不规范,研究范式的不规范运用,以及研究人员的培训问题,对院校研究正确认识的问题等。基于此,从院校研究资料,研究范式的规范运用,院校研究的规范培训等方面推进我国院校研究的规范化发展是院校研究规范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史研究历经百年发展,成果丰硕。然而,回眸近代我国教育史研究,不难发现其发展是在研究意识、研究思维、研究模式以及研究价值观等方面的困顿中艰难前行的过程。这种困顿在现实教育改革的映照下,表现的尤为突出。时代要求我国教育史研究应在国际化大环境中展开针对性研究,强化问题意识、进行专题化研究,审思分期模式、创新研究思维,打破研究的中心论倾向从而推动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深层修辞研究,是对传统语言学研究反思的结果,它打破了语言三要素的定式,开辟了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特别是修辞学研究的新领域。深层修辞研究的深化促使了艺术语言学的诞生。语言学研究出现了科学语言,即普通语言和艺术语言研究。深层修辞和艺术语言研究,解决了对超越语法言语研究的缺位。人的自然语言分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深层修辞、艺术语言研究与传统语言研究共同组成语言研究的自然化和生态化。这是哲学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郑启玮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5):48-49,67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都是以宏大叙事为主的研究,其特点是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宏观问题研究多,微观问题研究少;经验性总结多,科学、系统性研究少。这种研究方式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初期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已经无法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院校研究作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它是一种立足于单个高等学校本身的研究。这种新的研究方式的引进必将给高等教育研究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对象模型和关系模型之间的不匹配,引入对象关系映射框架来解决。Hibernate是目前主流的ORM映射框架。分析了Web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和Hibernate体系结构。以在线购物系统为例,给出了对象关联关系映射策略,通过映射文件实现了该映射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映射文件成功实现了该映射策略。通过Hibernate的数据持久层解决方案,提高了数据存取的速度,降低了系统的耦合性,保证了系统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柳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申报评审工作”仍然采用手工方式完成.为解决其工作量巨大、效率极低和易出错的弊端,在研究当今主流的ORM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OR映射框架DRMIS,并且基于此软件框架开发了“柳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申报系统”。实践证明.该框架可以自动完成OR映射、数据持久化及甩户界面生成.  相似文献   

13.
《新巴塞尔协议》实施至今已近5年,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状况仍不容乐观。本文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中的欺诈问题入手,通过对2000年至今发生的部分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总结出内部欺诈与外部欺诈事件的发生成因,认为可通过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架构、打造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强化风险防控能力的措施来提高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基于MVC模式的Struts框架、Spring IoC(控制反转)以及Hibernate的ORM(对象关系映射)机制和对持久对象持久化的管理技术设计信息交流平台系统,详细说明系统的具体实现,并对实现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ORM(Object/Relation Mapping),即对象/关系数据库映射。ORM框架就是为了解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与关系型数据库之间阻抗不匹配而产生的,这种框架能将业务逻辑层和持久层有效分离,使两层之间以松耦合方式衔接起来,便于代码的维护。探讨了ORM框架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6.
Hibernate是一种面向Java环境的ORM工具。文章系统地分析了Hibernate的缓存结构,并描述了二级缓存的缓存策略;同时总结了二级缓存使用中的一些限制、Hibernate查询方法与缓存的关系以及使用二级缓存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以微软的.NET3.5开发平台为基础,运用三层架构设计原则,采用以LINQ技术为底层开发技术架构类似ORM框架,实现了家校联系资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目前网上商城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趋势,为企业构建理想的网上商城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站开发技术的特点,提出采用Struts2框架的MVC设计思想,使系统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分层.为了降低模块耦合度,提高模块的可重用性,减少超量用户的服务器负载问题,提出整合Struts2+Hibernate+Spring(SSH)和AJAX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另外,系统采用FreeMarker模板库对网上的商品和文章进行静态化,这样在高峰期也能够承受较高的访问量,在数据存取上采用ORM框架Hibernate,便于系统后期的维护.  相似文献   

19.
iBATIS是非常优秀的对象关系映射工具,使用它能提高系统的开发速度。通常使用缓存不必每次去调用资源层,这能提高系统的性能。在分析iBATIS缓存的基础上,引入基于时钟页面调度算法扩展了另外一种实现,性能接近于LRU。  相似文献   

20.
对Rails框架下ActiveRecord模块—一种数据持久层的对象/关系映射技术进行研究了分析。介绍了对象/关系映射技术和ActiveRecord模块同名原型ActiveRecord的基本原理,比较了Java流行框架Hibernate与其间的差别,阐述了Rails框架下ActiveRecord原理和特点。以广告缴费管理子系统为例,展示了ActiveRecord强大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