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领导人形象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外政治领导人形象研究多在多党制竞选体制下进行,研究集中于:政治领导人形象的内涵与构成;选民对政治领导人形象的评价;政治领导人形象对选民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国内研究多聚焦于政治领导人形象的媒体呈现。国内外的研究在研究视野、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婧静 《新闻世界》2013,(10):329-330
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媒介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会对国家形象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领导人的媒介形象研究是政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理论开始,先定义国家形象和媒介形象,然后对中国领导人的媒介形象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尝试给出关于中国领导人媒介形象塑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10):16-20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与国外学术界对于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研究的成果,研究发现国内对领导人形象的主流研究是经由媒介文本的内容分析对领导人形象进行分析,主要关注的是国内外媒体对国家领导人形象报道特征和新闻框架,对国家领导人有倾向性的的个性形象建构。比较而言,而国外相关文献结合多学科理论基础,注重政治领导人形象测量的指标体系建构、传播效果和对公众认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而目前国内领导人形象传播研究存在研究视角单一和研究方法滞后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王敏 《视听界》2014,(2):58-61
新闻报道中的国家领导人,:通常是以标准化的形象、程序化的语言呈现在大众视野中的。这样的形象和语言呈现固然有其传播优势与必要性,但也会遮蔽领导人的个性与态度。如今,国家领导人形象需要顺应新媒体的发展,借助媒体资源实现政治传播的多样性发展与双向性交流。本文从说服理论、符号象征等角度,对领导人卡通形象背后的传播变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国家领导人是国家形象和声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代言人.本文通过对白宫网的研究,试图分析美国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塑造“总统”这个国家形象符号,又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符号意义、表达国家形象?研究认为白宫网对奥巴马形象的塑造是一个从“表现个人化”到“去除个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统作为国家形象的符号意义得以表达.本文还将领导人形象塑造放在媒介化政治的环境中进行分析,认为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受众被重新赋权,新闻和娱乐的边界日渐模糊,这对政府通过媒体传播政治信息提出了挑战.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包括为新型受众构建参与表达和分享信息的复合型平台,提供强调领导人履行政治义务的信息和施政方针对国家实力提升产生实际效果的信息,而非个人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第一夫人在外交舞台上的影响越来越被媒体和大众瞩目,各国的政治传播也纷纷将第一夫人的形象构建和传播提上日程。彭丽媛作为第一夫人,在展现中国形象、为国家领导人助力及为社会注入正能量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人和世界树立了一个"新式传统女性典范"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政治人物尤其是国家领导人的公共形象是民主社会重要的符号语言.本文从界定政治人物公共形象的内涵入手,对十八大后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媒介符号传播特征进行解读,并结合国外相关案例进行比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政治人物公共形象塑造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8.
耿芳芳 《东南传播》2010,(11):36-38
区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同时区域形象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本文立足河南区域媒体形象,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河南媒体形象坍塌的深层次原因,并试图找出应对的方法,力求为构筑完整健全的河南媒体形象体系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考,使河南的总体形象沿着一个良性有序的轨道发展,从而对区域形象建设和区域经济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自苏联解体至今,中俄两国关系稳固发展,现阶段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发展最好、最稳定的时期,合作、共赢成为中俄关系的关键词。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是战略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俄罗斯媒体也不断加强了对中国政治问题的关注,而国家政治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6年和2017年恰逢是"中俄媒体交流年",两国媒体等相关行业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因此,研究俄罗斯媒体中的中国政治形象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敏 《今传媒》2014,(5):21-22,27
新闻报道中的我国领导人,通常是以一副标准化的形象、程序化的语言呈现在大众视野之中的。但传媒政治时代下,国家领导人的形象需要顺应新媒体的发展,并借助媒体资源实现政治传播的多样性发展与双向性交流。2012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诞生的新一届领导团队的形象呈现更具人性化色彩,逐步形成实力政治为主导,形象政治同步蜕变的发展格局。近日互联网上热议的动漫视频《领导人是如何炼成的》,首次出现领导人卡通形象,这无疑是对我国国家领导人形象塑造的一个大突破。本文将以这部动漫视频为例,通过说服理论、符号象征、国家软实力等角度,对我国领导人卡通形象背后的传播变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余婷  徐宇辰 《新闻世界》2013,(12):133-136
现代社会媒介网络高度密集,新媒体快速发展,公众政治参与度提高,这些都对新一届领导人的形象塑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选取了《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分析归纳了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客观性策略",试以另一种方式解读美国媒体对涉华议题的报道特点,这既是检验中国对外传播效果的一种方式,也为新一届领导人形象塑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政治传播的语境中,领导人的媒体形象研究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领导人形象与政府形象和国家形象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国内外受众和组织对领导人、政府和国家的认同和支持程度。在当下的视觉文化时代,电视媒介是国内外受众和组织了解、认知领导人的主要渠  相似文献   

13.
作为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政府形象传播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国内传播学界的不断关注。曹劲松《政府形象传播》一书深入探究了政府形象传播的"道"与"术",书中既有切实可行的实战策略,又有体系完备的理论建树;既有典型个案的深入剖析,又有共通经验的深刻总结,可谓近年来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研究领域的又一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4.
构建政府舆论形象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它涉及政府、媒介和公众等诸要素的相互作用。本文运用传播学关于信息传递和仪式传播的观点,从政府应对媒体方式的视角,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在优化自身舆论形象上的变迁与发展进行了勾勒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政治传播主体、大众传媒的政治传播功能、政治传播思想、国家、政府形象传播、政治传播的学科框架等五个方面对近几年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我国目前的政治传播研究还不成熟,也没有自己完整的研究框架。以后的研究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抛弃盲目的"传播学本土化"思维,回归传播学成为独立学科时的学科基础,注重它的交叉性、跨学科特征;二是当我们遭遇"政治正确"的羁绊时,不妨汲取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来进行学理的探讨;三是端正作为研究者的研究逻辑,丢掉为决策者开药方的急功近利的工具态度,直面特殊而又冷峻的中国新闻传播现实,注重价值和学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善待媒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媒体已成为重要建设力量;二是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力度不断扩大,媒体是塑造国家形象、与世界对话和交往的重要工具;三是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网络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政治传播主体、大众传媒的政治传播功能、政治传播思想、国家、政府形象传播、政治传播的学科框架等五个方面对近几年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政治传播研究还不成熟,也没有自己完整的研究框架。以后的研究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抛弃盲目的"传播学本土化"思维,回归传播学成为独立学科时的学科基础,注重它的交叉性、跨学科特征;二是当我们遭遇"政治正确"的羁绊时,不妨汲取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来进行学理的探讨。三是端正作为研究者的研究逻辑,丢掉为决策者开药方的急功近利的工具态度,直面特殊而又冷峻的中国新闻传播现实,注重价值和学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全媒体时代下,政治传播已经与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成为一种日常化、生活化的存在。作为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形式,微信公众号延续着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在政治传播中积极发挥着传播政治信息、设置政治议题、打造亲民政治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媒体是党、政府与人民的耳目喉舌,我国的媒体自然地被赋予了一种政治宣传功能.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感正在一步步缩小.政府领导人是政府最直接的代表,政府领导人的形象对于获得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和支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政治传播中,政府通过对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引导和建构媒介议程,从而达到塑造政府和国家形象的目的.在现实的政治传播实践中,标榜自由主义新闻理念的西方国家,也无不积极借助于新闻媒体强大的社会传播功能,有目的地设置媒介议程,从而引导本国及国际舆论,借以提升政府和国家形象.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以2010年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温家宝总理与全球媒体记者答问的问题为研究样本,从问题类型、提问媒体分布以及国际媒体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探究政府如何有效地利用公共舆论平台,设置媒介议程,从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