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张社宁 《新闻窗》2010,(6):59-60
江苏卫视推出的电视相亲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在2010年创造了中国娱乐节目收视率的奇迹。随着《非诚勿扰》收视率的节节攀升,外界的批评之声也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2.
江苏电视台的<非诚勿扰>因为契舍了剩男剩女时代、爱情速食年代、看与被看时代,因此成为当下最为火爆的电视栏目之一.它因为打破平衡的叙事技巧、悬疑手法的运用、程式化的包装技巧而显得标新立异.而由它引起的各种争议,我们应当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3.
《非诚勿扰》是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为广大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一经推出便引发了收视狂潮。2010年3月14日收视率高达2.61%,比同时段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1.76%高出了0.85个百分点,并迅速晋升为全国省级卫视第...  相似文献   

4.
尹恒 《视听界》2010,(4):79-80
速配相亲节目火爆荧屏,仅卫视就有八档之多,且均收视飙升,尤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最。而历来的娱乐老大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反倒屈居第二。比较这两档节目,我们就可以看到《非诚勿扰》是如何推高收视率的。  相似文献   

5.
《非诚勿扰》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宜军 《新闻传播》2010,(5):41-41,43
江苏卫视的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播出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该节目通过在交友节目融入时尚、娱乐、情感因素增加看点、真人秀与现实生活良好结合等,受到了一批学者和电视节目制作人的关注。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节目嘉宾真实性饱受质疑、刻意制造话题意味浓重、多少有些女权的意味等,也影响了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蔡崇达  小艺 《新闻天地》2011,(2):40-41,32
20岁女孩闫凤姣在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爆红,随即被曝光了一批尺度激烈的“艳照”,从此销声匿迹。时隔几个月,闫凤姣终于愿意面对媒体,讲自己的故事。或许,这是2010年最离奇的真人秀。>>>“我能像没事一样地和妈妈笑吗?”那个下午本来一切都很好。闫凤姣尝试登录了一下她在《非诚勿扰》节目上公布的邮箱,“吓死人了,一开始一天几千封,到最后邮件根本打不开了”。  相似文献   

7.
沈忱 《视听界》2010,(5):77-79
今年年初,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相继开播并迅速走红荧屏,中国电视随之进入了婚恋交友类节目的2.0时代。(《非诚勿扰》为何能够在众多同类节目中异军突起,其发展方向如何?笔者对此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王刚  郭俊涛 《视听界》2010,(6):68-70
电视真人秀节目从1999年荷兰的《老大哥》大放光彩,至今已有11年。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在2005年《快乐女声》也曾达到一个高潮,但此后就一直因锁定选秀类型而鲜有起色。从2005年到2009年,在欧美真人秀节目遍地开花、风生水起之时,国内的真人秀节目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处境,在口碑和收视上,都没有突出的作品能够引起全国关注。  相似文献   

9.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于2010年推出的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旨在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因其独特的创意、精心的策划、精良的节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恋交友模式受到观众和网友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全国卫视节目的收视冠军。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截至2010年6月6日,共播出34期节目,共取得30多次同时段第一名,  相似文献   

10.
江苏卫视的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根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收视率调查统计,3月27日《非诚勿扰》全国平均收视率为2.48%,超过《快乐大本营》(2.08%),连续3周成为全国卫视综艺节目收视冠军。《非诚勿扰》的火爆,得益于其较好地把握了市场需求、新颖的内容设置和主持人与嘉宾形成的谈话场。  相似文献   

11.
近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一系列相亲类节目火爆荧屏。这一现象也引起国人甚至世界不少媒体的关注。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电视相亲类节目到底问题何在?本文尝试用传播学上的虚拟环境等理论分析解读现象背后的原因.以期更明确媒介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郝香 《新闻世界》2010,(9):102-103
2010年新一轮的电视相亲节目再次走红银屏,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国内又掀电视相亲节目的收视热潮。婚恋交友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缘何如此火爆,本文以"非诚勿扰"为例,简单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并对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走向进行了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13.
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一系列相亲类节目火爆荧屏.这一现象也引起国人甚至世界不少媒体的关注.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电视相亲类节目到底问题何在?本文尝试用传播学上的虚拟环境等理论分析解读现象背后的原因,以期更明确媒介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非诚勿扰》的话题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刚  熊忠辉 《视听界》2010,(3):49-52
在这个天气变化无常的春天,江苏卫视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成为了全国观众的话题和谈资。根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收视率调查统计,节目收视率最高达到了2.82%,成为全国卫视综艺娱乐节目收视冠军。不少观众表示质疑:这个节目到底是相亲还是表演秀?本文无意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苏卫视的电视交友栏目《非诚勿扰》,在经历了2010年的整顿风波之后,不仅没有淡出观众的视野,反而因其在节目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调整在同类节目中更加引人关注。作为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整改后的《非诚勿扰》在实现服务功能的同时积极开拓自身的文化意义,产生正面的社会影响并有效引导电视观众,从而找到了该节目真正的立足之本。本文试图从人文关怀、女权主义与男权社会的关系以及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引导几个方面分析《非诚勿扰》栏目的文化内涵,从而解释其获得成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金珠 《视听界》2011,(3):13-13
事由: 2011年4月中旬,江苏卫视金牌栏目《非诚勿扰》网络升级版本登录激动网。据栏目制作方称,这一“网络抢先看”的内容是网络独家版,网络版播出的内容将不会在电视上播出。  相似文献   

17.
梅博远 《视听界》2010,(3):47-49
似乎一夜间,《非诚勿扰》火了,"收视王牌"、"全国综艺节目冠军"、"全民‘非诚勿扰’时代"……2010年没有出大家意外,同质化节目在各家卫视"你剽我,我抄你"的潜规则中大行其道,形式聚集下同质节目整体进步并成为收视焦点。今年是婚恋交友类节目第三波回潮之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中,笔者主要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整改前的节目为文本,认为除了普通的身体快感体验,《非诚勿扰》为男性和女性受众提供了开放性的文本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各自生产意义,结合时下的社会,并生产快感。这不同于以往真人秀节目的深层快感产生机制,是《非诚勿扰》受到追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姚远 《新闻世界》2011,(6):51-52
本文立足于文化研究,分别从大众文化理论和文化工业理论两个角度对《非诚勿扰》进行分析,探究其收视火爆的文化背景。《非诚勿扰》的成功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打破隔阂、联手合作的结果。节目本身没有完全摆脱文化工业的娱乐化生产,却挣脱了同质化的漩涡,呈现出大众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佳  王媛  陈曦 《新闻天地》2010,(5):68-70
变质的相亲?速配还是作秀?请托儿演戏? 美女、金钱、毒舌、两性等社会话题贯穿了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一时间,一档情感交友栏目一下跃身为全国综艺节目收视率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