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林嫣 《新闻传播》2010,(8):37-37
如今,在各大电视媒体中,记者出镜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在电视现场报道中,更少不了出镜记者的身影。出镜记者带来的“我在现场”报道方式,已成为各大电视媒体提高新闻节目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刘佳 《声屏世界》2008,(10):39-39
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民生新闻以及突发事件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报道行为。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最大的信息载体是有声语言,而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新闻语言与新闻播音员、新闻主播的新闻语言存在着明显差异。出镜记者的新闻语言包括新闻报道、新闻播报、新闻采访、新闻评论等形式,  相似文献   

3.
刘赛 《新闻前哨》2011,(4):71-72
现场描述是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的重要环节.虽然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迅速。时至今日.全国各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都出现了出镜记者的身影。如今,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成为电视直播节目中常用的一种报道方式,而出镜记者承担的报道任务也越来越多.由最初的描述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事件到评述新闻事实、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等等。  相似文献   

4.
谭雁 《今传媒》2023,(10):41-44
随着媒介融合发展,新闻报道从电视延伸到了PC、移动端。媒介形态的转变给活跃在各大屏幕上的出镜记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文章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出镜报道的变化,提出在这种变化中记者不仅要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还要加强亲和力、应变力等方面的锻炼,即“四力+”,旨在为出镜记者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环境下的新闻传播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超 《编辑之友》2016,(5):78-83
出镜报道作为一种“现场书写”的电视新闻文本,与其他新闻叙事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叙事者——出镜记者的外显.通过对叙事学相关研究的借鉴,出镜记者的叙事视角可分为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复合视角.但是出镜记者的叙事视角并非完全由出镜记者个人主导,叙事视角表面上是“谁看”,深层次是“谁怎样看”,叙事视角的选择是社会语境、传者语境、新闻客体语境、受众接受语境综合考量的结果,叙事视角还影响出镜报道的表征真实、观众的解码立场和新闻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电视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电视新闻机构在日常考核机制上,都强化了在日常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的次数,旨在通过这样的机制来促进新闻报道中记者的“到位”率,培养出一批出色的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同时也借此“做活”新闻.进一步提升栏目的影响力。但很多时候,记者为了“出镜”而“出镜”的现象仍较为普遍。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如何真正做“到位”呢?  相似文献   

7.
郑玥 《新闻窗》2012,(3):105-105
动态事件现场报道以“正在现场”的近距离鲜活报道形式为电视观众所喜闻乐见,尤其在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中更是先声夺人,充分满足了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第一现场的愿望,而电视台也得以在新闻事件和新闻现场中突出了存在感,第一时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现场报道的蓬勃兴起催生了出镜记者的大量涌现。如何做好一名出镜记者笔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刘征 《视听界》2006,(1):96-97
“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界的一个新鲜名词。在“出镜记者”出现以前,媒体发布新闻主要是以“编者”的身份,通过演播室主持人的口播、编前、编后以及记者做成的节目来完成的。随着新闻报道渐渐回归新闻的本体,主持人平民化倾向的出现,一批记者手持话筒站到了镜头前,一批主持人走  相似文献   

9.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在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原文为:“Onl-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司事实,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记者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  相似文献   

10.
任笑晨 《今传媒》2014,(5):120-121
2013年4月20日的四川雅安地震,再次引起了我们对灾难报道中出镜记者的讨论。在雅安地震报道中,蒋林因其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理智冷静,客观真诚,被众多人称为媒体报道的典范。本文笔者以蒋林为例,试述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1.
现场报道是在新闻事件现场录制的同期报道,具有强烈的纪实性。出镜记者的现场表现力会直接影响到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参与感和理解度。因此,本文将从出镜记者的职业素质、报道准备、报道方式和报道法则这几个角度来探讨现场报道有哪些技巧可以运用,让新闻事件传播发挥出更大更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王沛 《视听界》2010,(4):107-107
动态事件现场报道以“正在现场”的近距离鲜活报道形式为电视观众所喜闻乐见,尤其在重大新闻事件和突发事件的SNG直播报道中更是先声夺人,充分满足了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第一现场的愿望,而电视台也得以在新闻事件和新闻现场中突出了存在感,第一时间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现场报道的蓬勃兴起催生了出镜记者的大量涌现,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动态新闻出镜报道的四步完成法。  相似文献   

13.
<正>现场报道是一种鲜活、明快、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在目前电视节目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正成为电视的主流报道形式。出镜记者是观众在现场的一只眼,可以把观众带进画面,带进现场,一起看,一起听,才能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刺激他们的神经。记者一旦出镜,就意味着自身成为报道的一部分,出境部分的专业表现直接影响到报道的效果。好的出镜为报道填色不少,而大失水准的出镜反而影响报道真实的感染力。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应具有超高的现场报道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出镜记者,面对不同的现场,要有快速反应能力,选择适合的衣服,捕获新闻要点,通过声音与情感的准确定位迅速地融入到现场播报氛围中,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新闻的服务水平,也凸显了个人现场的掌控能力。受到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媒体的影响,出镜记者的现场播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播报方式更是花样翻新,因此,需要出镜记者能够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提升报道能力。  相似文献   

15.
原琦 《当代传播》2006,(6):118-118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如今人们经常可以在荧屏上看到记者的身影。记者出镜已是当今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常见形式,特别是在现场报道中,恰到好处的记者出镜,可以把观众带到新闻事件的现场,使整个报道更逼真、更鲜活。  相似文献   

16.
“出镜记者”不是报幕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镜是一个电视新闻记者成功职业生涯的必经阶段,出镜记者要不断提升采访、报道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以形成出镜记者稳定的风格和个性,使记者出镜在理论上的传播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郑云军 《声屏世界》2014,(10):52-53
<正>现场报道就是"由一个具体的人在屏幕上向观众报道新闻,形成直接的人际化交流,有效的拉近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心理距离。由此,电视的报道形式不再是冷冰冰,而是充满了鲜活而具体的‘人’的个性,使观众的收视过程恢复到最直接的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1一个好的出镜记者不仅能成就一场优秀的新闻报道,更能成为一个媒体的招牌。然而在某些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并不了解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8.
王宁 《新闻世界》2021,(3):29-31
灾害进程中的纪实,因其详实的场景、感人的细节,迅速拉近受众与报道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然而,如何在重大灾害报道中兼顾常规发稿和纪实报道,在新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探讨价值。2020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成为另一件具有重大新闻性和大范围影响的灾害事件。其中,安徽省是受灾持续时间最久、灾情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位于阜阳市阜南县境内的淮河干流王家坝闸时隔13年后再次开闸蓄洪。以央视安徽记者站为主力,汇集总台多支采访团队的报道力量记录、多角度报道了这次蓄洪区蓄洪的全过程。其中,"纪实"的手段贯穿系列报道的始终,成为展现媒体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力量。笔者以此次报道为例,浅议如何在重大灾害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展开纪实报道。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与"时效性""现场感"紧密相连,过去,电视新闻主要采用文字加画面"两张皮"式的报道形式,而今,随着电视业快速发展,广大受众对以往单一、呆板的新闻报道,显然是不太买账了。凸显时效性、现场感和感染张力优势的记者现场出镜,成为电视媒体争相运用的报道方式。我们在欣喜其得到重视的同时也发现,在许多地方电视台的各类新闻节目中,记者出镜最常用的手段依旧是——新闻导语式出镜,特别是一些记者只是为了出镜而出镜,将普通的录像报道简单"变形"的导语式出镜充斥着大量的现场报道,记者出镜形同虚设。如何准确地把握、灵活地运用新闻导语式出镜,使出镜更加"言之有物",这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发生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水量。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破坏力。此时,正值新闻媒体人"走转改"活动向纵深发展之时,这次灾害让北京的媒体集体经历了一次考验。媒体记者赶赴受灾一线,用笔记录了暴雨中迸发出的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