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报、电子报纸等众多新的数字媒体的涌现,传媒的数字时代悄然来临。面对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和纸质媒体之间整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而大大拓展了媒体的传播渠道,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
Web2.0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交流、互动、分享的人性化元素。社交媒体带给网络用户更加新鲜的体验,更具创意的网络传播应用模式。社交媒体以其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对话性、连通性和社区化等特点成为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重要形式,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受到较大影响,报纸媒体应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以及提升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化信息传播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并在媒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刻改变着舆论传播态势。从技术上看,新兴媒体将会给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先进和快捷的表现手段。从内容上看,网络内容的泛娱乐化倾向更加明显。从媒体发展上看,随着新兴媒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地方媒体生存和发展空间被压缩。  相似文献   

4.
当前,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和以社交应用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所具有的颠覆性力量,以及自媒体时代传播生态系统的彻底改变,导致高校媒体融合产生困境。高校媒体融合困境主要表现为:在观念上,对媒体融合本质认识不足;在制度上,对传播生态变化回应不足;在技术上,对移动智能到来准备不足。突破高校媒体融合困境,需要实现融合重心从"内容融合"向"人的融合"转移,融合方向从"补齐短板"向"集聚优势"转变,融合模式从"封闭系统"向"开放体系"转换。  相似文献   

5.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是大众媒体传播的主要渠道,媒体名称的翻译对于媒体的生存和流通至关重要。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播的介质,媒体的英译名称应以功能对等翻译认识观为指导,感召为主,形式辅之,采取适宜的方法,才能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融媒体传播已经成为高校宣传、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融媒体传播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通过分析高校新媒体传播的现状和问题,从技术能力、传播内容、平台使用、团队管理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策略,为高校融媒体传播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媒体观强调融合党报与新媒体"两个舆论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原则,注重讲故事,开展"红灰黑较量",占领舆论制高点,强化互联网思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报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媒体观的重要理论来源,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媒体观的思想根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媒体观通过主流媒体的实践具体化。通过提高统筹理论与舆论的本领,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培养网络传播人才,形成"两个舆论场"的融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格局,实现传播载体多元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8.
Web2.0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交流、互动、分享的人性化元素。社交媒体带给网络用户更加新鲜的体验,更具创意的网络传播应用模式。受众接受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广告创意传播面临巨大挑战,在社交媒体时代如何通过广告创意使得广告传播取得理想效果,是论文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逐渐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其中微博发展尤为引人瞩目,传统媒体和媒体工作者也纷纷开通微博,成为微博用户构成和传播景观中的亮点。微博平台传播信息、生成舆论等功能,很大程度上与传统媒体重合,因此,自媒体时代纸媒如何经营官博,对其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以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正逐步推进社会发展。相比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平民化等显著特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互媒介,自媒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搭建了新的平台,创新了传播方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机遇,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范围,使马克思主义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但风险与机遇并存。自媒体时代,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一直是广大马克思主义工作者最关心的焦点。基于此,阐述了自媒体时代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必要性,并积极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新方式,具有平民化、个性化等特征。随着互联网信息传输方式不断更新,自媒体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基于此,本文以自媒体理论为突破口,着重对自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进行探究,为我国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思想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中的私媒体新闻发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新闻发布和新闻的搜集上,出现了一些被称为"私媒体"或是"自媒体"的网络新闻传播的文化现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即时新闻的发布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现象,一种非主流媒体的个体传播文化.在突发事件中,私媒体的报道对于新闻的及时性和透明性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报道不实或是报道的负面效应.使得新闻发布的权力、责任、管理、处罚问题凸显.从传播学理论角度看,网络时代突发事件中私媒体的新闻发布的问题,这包括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的权利,或者不知有关事件信息的虚假而进行传播的行为责任,以及"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等等,都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当代传播学理论研究在私媒体新闻发布上的反应应思考的问题是:1.私媒体新闻权利和问责,私媒体新闻发布对个人隐私构成的侵权的界限和责任;2.私媒体新闻发布过程中,新闻传播环节的"放大器"--网络平台的作用和责任;3.私媒体的"编造新闻"和"错报新闻"的概念的界定;4.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发布的新闻是否"虚假信息"的判定;5.政府媒体须互动以应对突发事件;6.个人公民、企业、政府三大网络要素构成了互联网的新闻源;7.新闻博客获得信息的可靠性、质量、真实性的监管;8.新闻博客散播谣言和诽谤的纠谬监管的缺位.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8,(7):131-133
自媒体自本世纪初兴起以来,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之下日益凸显出自身的魅力,在变革着传统的新闻模式和引领着新一轮的舆论热潮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自媒体环境中的舆情传播在传播方式、群体、途径、内容和意识上有着其自有的特点。自媒体营销号从参与网络舆情的形式上分为主动发起话题和借势炒作两种,无论哪种形式,其在新的传播领域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文章通过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加以分析论证,同时得出自媒体营销号在舆情事件中的规范化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第五媒体对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体均有影响,它一方面把这些电子媒体传播的信息再次传播出去;另一方面,它在完成传播行为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文本需求,重新编辑信息,对其他电子媒体的内容进行"传播增值"。  相似文献   

15.
刘超峰 《教师》2010,(23):119-120
手机媒体与不同的传统媒体可以结合形成不同的手机媒体类型。随着无线互联网的高速发展、3G应用及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已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它开始承担收看电视、阅读报纸、浏览小说、欣赏音乐等越来越多的功能,并逐渐成为人们未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本文将主要从理论上简述手机这种新兴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已经进入了融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媒体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站在时代前沿的青年大学生,自然会首当其冲地受到信息传播革命带来的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融媒体环境下,及时转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融媒体的紧密结合,能够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Web2.0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交流、互动、分享的人性化元素。社会化媒体带给网络用户更加新鲜的体验和更具创意的网络传播应用模式。受众认知环境和接受外部信息的心理过程和外在行为发生巨大变化,感性化和实时性的特点愈加显著,城市形象可以借助社会化媒体的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对话性、连通性和社区化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伍洁 《文教资料》2011,(35):203-205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的网络时代,传统校园媒体的发展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分析了高校校园媒体存在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寻求通过网络平台对高校校园媒体进行整合发展的道路,并深刻具体地分析了各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传播媒体:一是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为基础的传统媒体;二是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介为主兼容多媒体发展技术的新媒体;三是以web2.0应用技术为基础的微博,我们称之为自媒体。文章着重辨析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和定义,并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得出它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的产生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高校校园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更新传播理念、变革管理体制、提升业务队伍、试水商业化运营、寻求外部合作,积极探索校园媒体的融合路径,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