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汤耀新 《内江科技》2007,28(9):1-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事关全局的复杂系统工程。高等教育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高校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优势,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党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必须深刻认识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科技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为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从我区新农村建设与内地兄弟省市的差距及有利条件着手,重点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配套工作等建议并提出实现上述目标的措施及方法,对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多琴  骆天豹 《科教文汇》2007,(9X):153-153
培育“民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头等大事,谋求“民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立足“民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刘士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X):103-103,15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重大任务之一。作为农业高校图书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优质服务,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重点论述了农业院校图书馆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义、内容、措施。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面对这一契机,县级图书馆应及时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其教育和情报职能等特有优势,植根于农村,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是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要从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这一环入手.让广大农民能够自如地运用好“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够健康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专家工作通讯》2007,(5):39-4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铁岭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更好地发挥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在铁岭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现结合铁岭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农村公路。"十一五"期间,漯河市抢抓机遇,在推进新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章以漯河市新农村公路建设为例,介绍了其新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目前漯河市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漯河市新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幼萍 《内江科技》2006,27(5):3-3,39
概述了科技情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了科技情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家电下乡的现状入手,对农村居民消费者所表现出的行为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口碑营销为什么是农村市场最好的营销策略进行论证,分析为什么口碑营销将是企业进行战略推广的重要举措,对企业应怎样在农村市场上运用口碑营销策略进行探讨,为家电企业扩展农村市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建伟  陈东强 《资源科学》2022,44(5):913-926
为验证“逐利”的工商资本下乡参与农地流转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和提供惠农服务2个视角,理论层面剖析2个视角下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和河南5省6市1194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探究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同时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①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会对农户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农户在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后表现出明显的转出农地倾向,而对农户转入农地行为无显著影响;②工商资本下乡提供惠农服务会对农户转入农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工商资本下乡提供惠农服务的情况下,农户更倾向于转入农地,而对农户转出农地行为无显著影响。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2条建议:①健全机制,强化工商资本下乡正向影响;②采取措施,预防租赁农地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究其原因,除历史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外,主要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低、生产技能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本文拟从农村教育的现状入手,探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民间组织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洪彬 《学会》2007,(6):7-10
农村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前我国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还存在资金短缺、独立性差、组织威信缺失及相关法规与组织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政府应积极强化对农村民间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加强和扩大民间组织的对外宣传和交流合作,使其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郭建斌 《学会》2007,(6):55-58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这一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阐述了其实施的大致现状,指出农村青少年和妇女问题是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一块软肋,最后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文国锋 《学会》2007,(6):11-17
<正>2006年,我们参加全国政协“非政府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专题调研组,到山东济南、寿光、莱州、威海、乳山、青岛,河南郑州、许昌等地就农村民间组织培育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多次召开民政、农业、畜牧、渔业、林业、水利、妇联、工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各种才能的新人才.我区农广校"百万中专生计划"已经实施了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结合各地的办学经验,运用多种办学形式,为我区农村培养了大量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李发武 《科教文汇》2014,(34):26-27
农村的教育环境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意识,由此产生许多不良现状,给进入大学后的农村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农村育孩现状入手,找出农村孩子的潜在压力,然后提出大学期间对农村大学生教育导航的观点和方法,激励农村大学生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省农村科技文化传播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单位齐抓共管,科协等人民团体积极介入下,在科技文化类企业的参与下,已初见成效。但由于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村人口众多,现仍存在科技社团经费不足;传播人员匮乏,投入精力不够;传播真实性、激发性不强,可信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我们应采取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农村基层科技文化传播队伍建设,改进科技文化传播内容等措施,来提高河南省农村科技文化传播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