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银-铂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只在含铂量小于10 at%和大于94 at%的范围内形成单相的银-铂合金。合金结构为置换固溶体。制得的合金催化剂经化学分析,测得其组成分别为含铂1.1 at%、5.1 at%、6.8 at%、9.7 at%和的94.6 at%。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CuAlBe合金,测试了合金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原位拉伸的方法观察裂纹萌生和扩展的过程,结合电子显微组织和相结构特点分析合金的断裂机制。研究表明:CuAlBe合金力学性能较差,正火可消除应力集中,获得较好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正>氢氧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以空气中的氧气为阴极活性物质,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绿色环保等优点,作为电化学能量储存与转化装置和技术,应用潜力巨大[1,2]。发生在这两种电池体系阴极上的氧还原反应存在过电位高、动力学缓慢等问题,是性能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因此需要使用阴极催化剂[3]。铂等贵金属及其合金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佳的氧还原催化剂,但价格昂贵和资源有限,限制了规模实际应用,开发非贵金属基催化材料成为研究热点[4,5]。3d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使用铂铑合金网点燃碳氢燃料/空气混气的催化火器的工作过程,对点火器内进行的物理化学过程提出简化模型,建立热平衡方程,由方程的解得到两个参数τ_(il)及β,它们可以作为催化点火器的基本性能参数,由着火临界条件得到临界条件下混气的物理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在具有已燃物杂质污染的气流中我们进行了点火实验。实验条件是:气流温度500℃、压力0.37—0.6大气压。得到着火滞燃期与可燃混气浓度的关系曲线。同时采用向点火器吹送小股清新空气的方法,有效地防止已燃气流中杂质对催化剂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张菊  郑小明 《科技通报》1997,13(1):26-28
非晶态合金可用作催化新材料.本文用XPS方法表征了Ni-B和Ni-Co-B超细非晶态合金,并结合其对CO加氢的反应性能,初步解释了表面物种及状态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11,(16):58-58
大连物化所研究员张涛领衔的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以氧化铁为载体.首次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单原子”铂催化剂.实现了多相催化剂制备从纳米水平到原子水平的重大推进.极大提高了贵金属催化剂的利用率。作为化学反应中不可替代的催化剂.铂、钯等贵金属在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资源稀缺所带来的昂贵价格.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1,(16)
最新发现与刨新本报讯(记者李大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涛研究员领导的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组在多年研究高分散催化剂的基础上,与该所刘景月研究员、清华大学李隽教授合作,以氧化铁为载体,利用氧化铁与铂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首次制备出具有实用意义的单原子铂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主要分析了铝-硅合金在干摩擦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机理,综述了Al-Si合金摩擦磨损的研究状况,总结了合金元素,半固态搅拌铸造、表面熔化处理、形成Al基复合材料等对摩擦磨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贵金属冶金专家。1961年起一直从事贵金属化学冶金及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改进钯、铑提纯方法,在国内首先制备出钯、铑光谱基体;完成硝酸工业废铂催化网再生研究和工业试验,实现了产业化生产。1978—1983年在金川资源综合利用中,发明活性铜粉两级置换法分离金、钯、铂、铑、铱的新工艺,成功应用于生产,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本世纪初发明处理云南低品位铂、钯矿的氧压酸浸及加压氰化全湿法新工艺,获中国及南非发明专利。理论方面从原子层次提出重铂族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及动力学惰性均高于相应的轻铂族配合物的规律,归纳出了铂族金属氧化还原、沉淀和亲核取代反应以及溶剂萃取分类等规律,形成了系统的铂族金属冶金新理论,为我国的贵金属冶金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负载Cu-Mn催化剂催化甲醇与乙醇一步合成异丁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文凯  许娇  徐瑾  陆雁 《科技通报》2002,18(6):490-494
分别使用CuO-MnO/Al2O3和CuO-MnO/SiO催化剂,甲醇与乙醇在常压和250、300和250℃条件下一步合成异丁醛。研究了CuO-MnO/Al2O3和CuO-MnO/SiO2两个体系催化剂的组成和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CuO含量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影响较大,而MnO含量则主要影响催化剂对异丁醛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101-102
<正>张涛男,汉族,1963年出生于陕西省安康市。中共党员,理学博士,研究员。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至1990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做访问学者。回国后历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组长、室主任、副所长、所长。长期从事催化研究,负责研制的催化剂应用于我国航天、航空、石油化工等领域,3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近期主要从事航天无毒推进剂催化分解技术、生物质催化转化及催化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所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纤维素一步催化转化制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12,(7):12-17
Nature Chemical Pt1/FeOx单原子催化CO氧化张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隽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负载型铂催化剂是用途最为广泛的贵金属催化剂。全球每年高达50%的铂产量都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系统的三效转化器。此外,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石油化工中的催化重整、以及各种精细化  相似文献   

13.
正潘秀莲潘秀莲,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她长期致力于碳基纳米材料和多孔氧化物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催化转化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团队一起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际上提出了碳纳米管催化协同限域效应的新概念,创建了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的新催化过程,发明了乙炔氢氯化非金属催化剂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面上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国际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4.
张菊  郑小明 《科技通报》1996,12(3):134-138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Co-B和Co-Ni-B合金的非晶性质由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鉴定,组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分析,在高高真空程序升温脱附质谱(TPD-MS)装置上研究了CO、H2在三种催化剂上的吸附及CO和H2的表面反应(TPSR),发现CO和H2在三种催化剂 分别有二种和一种吸附态,吸附强度和二种吸附态的数目在不同合金上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固溶处理对CuNiBeSi槽楔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CuNiBeSi合金经930℃固溶1.5小时后,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导电率和软化温度,且其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达到较佳的配合,基本达到了原定的技术指标,满足了服役条件苛刻的槽楔合金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09,(5):3-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军和他的研究生冷炎等人对杂多化合物类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和催化性能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将传统离子液体中的有机阳离子部分酸性功能化后与常见的无机杂多阴离子反应,制备出一系列新颖的杂多酸盐固体催化剂,并证明它们是一类熔点较高的“非常规离子液体”,  相似文献   

17.
获奖个人李灿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科技贡献:在光谱上鉴别了表面超氧和过氧等分子离子氧物种以及在低温下观察到甲烷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活化吸附态;在国际上最早将紫外拉曼光谱应用于催化研究,筹建了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在表面上和纳米孔中合成手性催化材料;发展了用于超深度脱硫的乳液催化技术。发表论文26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余件(12件已授权)。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004年获得“InternationaClatalysisAward”。李灿现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18.
随着贮氢合金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贮氢合金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尤其以氢化物为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最为成功,成为贮氢合金的主要应用领域。目前研究和开发的贮氢合金按化学成分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稀土系、钛系、镁系、锆系和钒基等系列合金。文章简要介绍了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改善贮氢电极合金性能的方法,并对改善性能的方向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高阻尼CuZnAl(Mn)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单悬臂弯曲自由振动衰减法研究了CuZnAl及CuZnAl(Mn)合金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CuZnAl(Mn)合金是性能优异的高阻尼材料,不但阻尼性能优于CuZnAl合金,而且激振(类似使用条件)作用下,阻尼性能衰减缓慢,即使用寿命长。该合金还有热处理工艺简单、阻尼性能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以金相、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研究Si 对Fe-Mn-C合金显微结构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有助于Fe-Mn-C合金在固溶状态形成退火孪晶,在形变中促使发生形变感生γ→ε马氏体转变和孪生切变。拉伸形变中形成的形变ε-马氏体相变强化和形变孪晶平和退火孪晶的应变强化,他Fe-Mn-C合金强度提高和塑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