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有了进一步的实质性发展,但是伴随着这种发展的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的各种环境问题,比如说最近一些时期,人们谈之色变的雾霾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还有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攀升造成大气温室效应等问题,这些环境问题都处于人们的高度关注之中,由此我国国策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目标,本文将就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林业造林这一行业领域中的具体实施来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对这一战略进行实施的重要性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镕基总理在全国人代会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本届政府最大任务,我们有决心把科教兴国的方针贯彻到底。作为地方一级政府,我们的责任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决策。通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科技进步来带动合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纵观世界各先进国家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年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政府一直关注并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1992年,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出席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发表了重要谈话。之后不久,我国制定了促进中国环境和发展的“十大对策”,并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门皮书》。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又强调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在  相似文献   

4.
中部地区知识产权合作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中部地区知识产权合作发展战略的思想,分析了实施这一战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建立了这一战略的二维矩阵框架体系,最后从知识产权创造战略、知识产权运用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知识产权环境战略和知识产权普及战略六个方面探讨了中部地区知识产权合作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4,35(8)
本刊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确立的全市“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实施这一战略,是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内江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7月9日,全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暨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对我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创造工作作进一步动员部署.  相似文献   

6.
<正>内江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暨科技奖励大会召开本刊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确立的全市"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实施这一战略,是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内江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7月9日,全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暨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对我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创造工作作进一步动员部署。市委书记彭宇行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松柏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年勃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经济全球化、科技社会化、综合创新及知识经济浪潮兴起的背景下,科学学又伴随着我们进入新的千年和新的世纪.从我国新世纪发展的重任及需要看,科学学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这是由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及知识经济深含的科学技术意蕴所决定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背景下提出的.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经济具有相关性,而且都具有深刻的科学技术意蕴.  相似文献   

8.
以电子政务带动我国国内IT产业发展是新时期可能实现我国IT产业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电子政务系统国产化示范项目已经证明了该战略的可行性,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一战略的实施需要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将战略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并形成良好的支撑体系与科学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双核战略”,即为一项包含有两个内“核”的战略。这一战略概念及战略构想的提出,其依据是根据世界新兴科技革命及其产业革命兴起与发展,导致我国与新兴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社会结构上以及综合国力对比上,出现了新的差距;而其提出的目的正是想通过运用这一战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力,以防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双核战略”的发展构想,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现状,一个“核”主司与传统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个“核”则着眼于推动我国新兴自主科技及其自主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力国际竞争力。这两个“核”,其中,关系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成败的第二个“核”,在“双核战略”中总是处于主导地位。为能准确把握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提升状况,特用“郗氏国力方程”对“双核战略”的实施进行客观地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0.
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实施这一战略的重中之重是把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清华大学背景的高科技企业,清华紫光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和创新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近日,记者  相似文献   

11.
任杰 《科学中国人》2012,(19):34-35
"科研本身就是创新,我只做有创新的研究。"这是秦志宏教授的开场白。向煤炭污染宣战,用新技术改造燃煤,实现煤的清洁高效和低碳化利用,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秦志宏教授正是用他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为这一战略的实施贡献着智慧和力量。新方法催生新思路我国煤炭利用以燃烧为主,加工利用相对薄弱且多为粗放式加工。由此带来的不仅是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而且煤炭利用效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是21世纪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绿色技术是落实这一战略的有效途径。工程机械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技术是其必然选择。作为重要的机械基础技术,液压技术是现代工程机械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绿色设计工程,按照环境意识设计和制造液压产品,使其除了具有良好的性能外,还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改变液  相似文献   

13.
寇伟 《软科学》1991,(1):28-29
<正> “科技兴省”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目前,全国已有10余个省(区)明确提出了这一战略设想。那么,“科技兴省”的核心是什么,如何组织实施才不能使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制造业创新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提出了迎接这一挑战的发展战略——即制造业创新战略。这一战略主要包括我国制造业创新的战略目标、获得先进制造技术的战略措施以及如何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务院规定每年5月第3周为全国科技活动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是今年科技活动周的主题,也是经济的战略问题。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对“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一、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动因机制“科技创新”概念最早由留美学子传入,在中国已近百年,“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时髦却是近十年的事。1992年6月,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里约宣言》签字,标志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动。中科院《200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关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判别为六个平衡,即人与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6.
苏启悦 《科教文汇》2010,(20):77-78
在"人类利益是终极而唯一的价值"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人与自然的冲突变得空前尖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不但直接危及人们的健康生活,而且也制约了社会的良性发展。故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点战略,而保护环境又是这一战略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作为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教育,应以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想重新定向,向学生传播环境关怀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可以预见,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必然会引起财政税收体系的调整。如果我们能较早地把握这一重大战略转变,就能把握改革的主动权。一、国家产业政策的大调整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以后,引起各种各样的议论。有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认为这一战略是给沿海发达地区锦上添花,而不是给中西部地区雪中送炭。这种看法是不全面不准确的。实际上,这一战  相似文献   

18.
区域水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理论已被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水环境问题是区域乃至一个国家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内蒙古这样一个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要实现农牧业、工业、城市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诸如由于水利工程,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系统中农业、森林、草原、水土流失沙漠化和耕地等导致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下大力气在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津 《百科知识》2000,(4):37-3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21世纪初我国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战略方针的确定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并不仅指开发西部,它还包括开发广大中部地区。所以,准确地讲,西部大开发表示我国将全面启动中西部地  相似文献   

20.
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是21世纪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要实现这一战略,关键要加强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随着制造强国建设深入推进和大数据智能化产业蓬勃发展,智能制造人才瓶颈愈发凸显,应健全顶层制度设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度推进产教融合,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为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