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研究中的一大难点,英汉诗歌在韵律和意象选择上大不相同,所以译者在翻译时的取舍也尤为关键。过去对诗歌翻译评价标准仅仅是将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而功能对等理论把读者反应纳入研究范畴,不仅给诗歌翻译打开了新的视野,在引导翻译研究时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探讨在诗歌英译时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变译策略与中国古典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考试周刊》2009,(32):31-31
诗歌翻译一直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部分,无数的学者在这一领域不断钻研,并把重心放在了全译上.以求达到翻译对等。然而诗歌翻译中的翻译对等是很难,甚至说是不可能达到的,黄忠廉教授对翻译变体理论的提出为诗歌译员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功能理论给了变译策略很好的理论支持.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标准和策略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从功能理论、变译定义及变译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论证.以期说明将诗歌翻译与翻译变体理论结合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罗曼.雅克布逊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为语言学视角的翻译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有关翻译问题的探讨对于翻译理论的发展具有如下三点启示意义:其一,从符号学的视角对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类别的三分法;其二,差异化对等概念的提出;其三,诗歌翻译中存在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诗词英译中的意象问题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卡特弗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1965)一书中提出了从语言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研究的观点。他认为,翻译等值是翻译实践的核心。但是,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是诗歌的翻译,则不能过分地强调意义对等而舍弃毒语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5.
许渊冲先生认为译诗应力求传达原诗的"三美",而"三美"之中,"意美"最为重要;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也为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的启示。许先生的"三美"理论实际上契合了奈达提出并阐明的"功能对等"理论,换言之,诗歌翻译要实现"三美",就是要力求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在意、音、形三方面的审美效应对等,而实现"意"的审美效应对等乃译诗之关键。由此,本文试将许先生的"重意美"观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相结合衍生出"意美对等"这一译诗视角,并以许先生对经典唐诗《春夜喜雨》的英译作品为例,阐释这一视角在古诗英译实践中所体现的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这一理论对于广告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广告翻译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字义对等法、语义对等法、文化对等法等翻译策略来进行灵活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商务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商务英语翻译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功能对等理论为商务英语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文章中的翻译实例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在词汇和句式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而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四个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有着诸多应用。彼得·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翻译策略,商务英语的翻译可以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这两个策略,从而提高翻译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诗歌翻译是加强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诗歌可译但是难译。在中国诗歌翻译过程中大致存在三个不同的流派:把韵诗译成散文,把韵诗译成自由诗,把韵诗译成韵诗。笔者认为韵诗就应当译成韵诗,在韵律和风格上与原诗保持最佳对等,并且保持原文在思想性,音乐性,语言性等方面的艺术风貌。最好的译本是能够把诗歌翻译过程中涉及的诸多因素综合考虑,能在译语文本中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对等传递,体现出在内容上信,在语言上达,在风格上近似原文,并且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三美。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特殊体裁,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思想情感丰富。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很难做到完全对等的翻译再现。译者主体性在诗歌翻译过程中会直接影响诗歌文化信息和意境的再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的质量。本文在文学翻译悖论和诗歌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概述译者主体性的内涵,结合实例分析译者主体性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加强对诗歌翻译的鉴赏,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注重原诗内容和形式的翻译以及译文读者的反应。《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记录我国古代人民生活百态与自然事物的百科全书。《诗经》中的意象丰富,寄托了作者表达的各类情感。《诗经》翻译中,意象的翻译是译者面临的巨大难题。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以施图金俄译版《诗经》为文本,对其树木意象的翻译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西方具有较大影响的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在形式、意义及风格上的最切近的对等。翻译也是一种转换。转换是实现翻译对等目的的主要手段。没有对等,就不是翻译。没有转换,就很难实现对等。对等理论是转换翻译法的理论依据,而转换翻译法是动态对等理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唐诗中出现的典故入手,采用例证的方法,通过分析国内著名翻译家对诗歌中典故的翻译,揭示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在诗歌翻译中,译者如何确保译文的读者取得和原文读者相同的反应的。  相似文献   

13.
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家。1964年,他出版了《翻译科学初探》,在书中提出了"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起初奈达特别强调动态对等,因为在他看来,形式对等的翻译是很少见的。目前翻译界对"功能对等"、"形式对等"翻译争论颇多,有些学者认为形式对等较功能对等重要,有些学者认为功能对等比形式对等更胜一筹。本文作者认为在翻译诗歌的时候,形式对等在翻译拟形诗的时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模糊作为诗歌翻译中的常见现象,在增加诗歌丰富的表现力的同时,也加大了诗歌对等翻译的难度。其文学空白的特性促使诗歌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更大的空间发挥个人的理解力和创造力.造就了诗歌译者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提出了“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翻译理论和原则,这些原则和理论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介绍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在翻译界的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以及这一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给与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尹冬伟 《考试周刊》2011,(12):48-48
本文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对等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广告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结构和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广告互译中的翻译对等理论的应用问题,对商标翻译中不同的文化因素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如何跨越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达到商标翻译的文化等效,更好地将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翻译家杨宪益的译作《老残游记》入手,主要介绍了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翻译家奈达及其著名的功能对等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杨宪益的翻译风格及其与功能对等理论的相通之处;最后一部分主要通过各种翻译技巧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老残游记》译作中的显现。  相似文献   

18.
聂晓璐 《海外英语》2022,(19):39-41
世界各国交流日渐频繁,商务英语语言翻译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同时对译者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严苛。面对我国发展“走出去”对商务英语需求力度持续攀升的新形势下,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商务英语语言翻译原则和有效运用,针对翻译不准确、句式表达不符合西方习惯等问题,从文本含义的对等、行文风格的对等、文本信息的对等、直接翻译、归化翻译、加强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切实提升翻译人员能力等方面对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英语语言翻译进行研究,以期推动商务英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翻译对等理论的发展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对等是翻译研究中最具争议概念之一,是翻译的最终目标。翻译的过程就是寻求对等的过程。通过对翻译对等理论的发展及其在英汉互译中词、短语、句子三个层面应用的探讨,证明翻译对等理论不但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式语言"的诗歌翻译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意象本质上就是一个概念隐喻,古诗概念隐喻英译过程中,译者应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努力实现汉语概念隐喻和英语概念隐喻的"映射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