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开始于中国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也在逐步探究和建立起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解放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走向了新民主义革命的道路。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崭新的工农政权。革命根据地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苏区时期,二是抗日民主根据地时期。两个时期因革命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使民主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问题,找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道路,这是其意义不亚于解决中国革命战略问题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八七会议抓住了土地革命这个核心问题,发掘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生长点;制定了武装斗争的新方针,引领武装斗争的理论自觉逐步向实践跃升;提出了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任务,开启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论探索历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意志,初步展现了独立自主的风格;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正在走向成熟.八七会议的缺陷同土地革命时期党内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有着内在关联.因此,八七会议虽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起步,但是这个起步是蹒跚不稳的,这个蹒跚起步的历程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4.
工农联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个“农民国度”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过程中不得不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找到并确认“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这条中国革命新道路之前,“城市中心论”是全党的共识,毛泽东也曾受到“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中国革命发生了从城市到乡村的重心转移后,毛泽东辩证处理中国革命实践中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城市与乡村的相互关系,中国革命新道路得以开辟;也正是在探索这条革命新道路上的实践,给予了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植根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中,关注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并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说明。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阐述,反映了他对中国革命发展的新方向、新道路的探索与思考。他在比较中正确地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阐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指出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行必然带有自己的特点。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目标的坚定信念,有助于他正确解释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而对中国革命面临问题的正确回答,也是使中国革命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由毛泽东亲自发动领导的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点。在这条新道路的艰难探索过程中,安源以其独特的革命优势为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安源在我党党史、军史、工运史以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中均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的根本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体现了科学的理论向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历程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体现了科学的实践向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辟了人类社会跨越发展的历史之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落后提供了借鉴,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体现了科学的世界向度。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产生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发展。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和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创造性的艰苦探索,在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民主革命的道路,即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条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和特点,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纪念孙中山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战争这个中国革命最为困难、最为艰苦的时期,毛泽东思想迅速成熟。而这一思想的巅峰,是与毛泽东著作的大量高质涌现分不开的。这些论著反驳了“亡国论”、“速胜论”,确立抗战的基本原则;坚持全面抗战,集中论述了抗战和革命的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道路;勾画了新中国的蓝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毛泽东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开创者、实践者和发展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各种实情相结合的大前提大原则下,毛泽东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运行,促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党的发展,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化的成功探索,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建设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挫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政治是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是“天人合一““性善论““内圣外五“等内容,虽然在一定时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是也包含着消极落后的东西。在新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改造了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政治的内容,取其精华,亦其糟粕,创立了科学的革命理论,并且来指导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建国后,由于情况的特殊性及问题的复杂性,革命理论面临巨大的挑战,加之维护新生政权的急切性,文化大革命发生了。  相似文献   

14.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道路。从而找到了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建国五十周年之际,认真研究毛泽东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发展,对于总结我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有结合的历史经验,对于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在革命…  相似文献   

15.
在以为革命斗争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七年的苏区革命时期内的音乐发展走的是一条外国歌曲中国化、本土歌曲马列化的道路,对宣传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错综复杂。中国共产党党内、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同非马克思主义党派等不同主体之间就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形势、性质、阶段、重心等诸多问题发生了论争。论争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深入认识,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1929年的几封信反映了他和红四军领导人朱德、陈毅等人的争论。争论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在实际上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还是依然囿于“城市中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继续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当然,争论是从微观着手,毛泽东在信中归纳了14个问题。本文选择了罗霄山脉中段政权问题、军事观点与政治观点、地方武装三个问题剖析这场争论的意义,说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在争辩中逐渐形成的发展轨迹。这场争论还涉及中共中央的多次指示信的指导和帮助,这些都促进了不同认识的统一,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集中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经典之作。恩格斯在该书中概述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也揭示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改革开放道路。今天,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真正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每周评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端时期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重要记录,是五四爱国运动初期的政治指导刊物之一。它初步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尖锐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在相当程度上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鼓舞了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这个刊物对于促进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时期是新诗体建设最有成效的时期,新诗由草创逐渐走向成熟。但是由于革命、战争等原因,现代新诗的体建设道路曲折,仅仅初步建立起音乐美和建筑美两大诗形以及小诗、长诗、新格律诗三大准定型诗体,经历了激进的草创期、全面的重建期、局部的建设期的流变轨迹。五四激进的政治改革和化革命思潮极大地影响了新的体建设。现代新诗的体建设受到外来诗歌、民间诗歌和古典诗歌三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