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高校“科教兴国”政策的实施,近几年内,高校扩招成为让更多适龄人群接受高等教育的唯一方法。在这一政策带动下,不但拉动了内需,也让国民平均学历得到提升,成为继建国之后“第二次扫盲”。通过高等教育逐步让更多人受益的同时,由于社会供需关系和国家宏观调控客观规律。出现了部分矛盾,特别是在高校教育中值得注意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扩大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贫困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影响到高校稳定、高等教育快速的发展。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和措施,基本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本文就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外资助政策与我国现存制度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提出完善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人文传统保证了全世界五千年文明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源源流长.但由于人文教育的忽视而导致了高等教育成为训练"技术匠人"的工具,导致"传统文盲"和种种痞化行为的出现.高校要加强人文教育,就必须创造一种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精神财富"来充盈生"精神账户".  相似文献   

4.
"谁从教育中受益和谁该支付费用"、"何为高等教育公平"、"如何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效率"是我国高校收费政策出台的理论基础.成本分担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公平和提高高等教育系统资源配置效率都有积极的意义.合理的收费,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公共财政压力,增加了高校收入,扩大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规模,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与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成本分担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一个长期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英国高等教育学生财政资助政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让更多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不让低收入群体学生因学费问题而丧失可能改变其一生命运的受教育机会,成为英国政府财政资助政策的重要目标指向.文章对英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历史演进加以介绍,以期对我国高校学生财政资助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龙 《科教导刊》2019,(12):172-173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收费制度的确定,高校平困生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国家颁布许多资助政策及资助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大学生资助机制。本文对职业院校的贫困资助体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中媛 《教育探索》2007,(3):121-122
美国、英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高校教师专业化的政策、制度及措施提供的启示和思考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过程中,通过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来提高高校教师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高校扩招后人数的迅速攀升,高校贫困生问题也日益突显。为了缓解更多贫困生学习生活的压力,国家及地方资助贫困生力度也渐渐加大,相应出台了奖,贷,助,勤,减等一系列多元化的资助政策。在此形势下,如何实施贫困生界定工作,保证此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开展,最大限度的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成为国家政策的受益者,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饶继红 《文教资料》2020,(8):142-143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示,明确了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发展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即"立德树人"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为了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担起新时代的重要使命,高校应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机制,让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各个环节,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社会应用型人才,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普及化时代的高等教育,高校分类已然成为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关键一环,基于中国通过政策性机制以达成高校分类管理目标的现实国情,审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十年,发现高校分类管理政策经历了对该纲要的对接、落实、再创新三个阶段,该项政策在纵向、横向的政府机构间传播,实现了空间维度的政策扩散.政策的旨归在于引导高校特色办学,重点则是分类评价高校.在政策演变的过程中,受到政策制定者的行动逻辑、政策领域制度的叠加逻辑、政策外部环境的适应逻辑的多重作用.未来高校分类管理政策的优化路径有三:理清政策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发挥有效市场的作用,调动主体的改革积极性;打造整体联动式的"央、地、校"关系网络,提高政策的治理协同度;推进政策绩效评价中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结合,增强政策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