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理论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它也离不开生活。新课标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教师要研究、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了解、观察、感悟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学会做人,才能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观察生活,爱上写作 作文来源于生活,而对于小学生这种生活阅历浅的孩子来说,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多积累生活感受。没有生活感受、没有实际材料,掌握再多的写作技巧也无用武之地。"内容"是文章的基本,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留心分析和观察周围的环境事物,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时时观察皆文章"的道理,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爱上写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达到作文教学的“立人”目标就不可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略了这点.作文就只成为一种技能技艺。先哲说得好。“文胜质则史”。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包括教师教学心理和学生写作心理两方面的内容。要改变当前作文教学难的现状,就要从学生写作心理出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同时,教师也要调整自己以宽容、欣赏的心态引导学生写作。这样通过教与学的和谐,可以改观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微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作文情景,丰富儿童作文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大自然广阔的天地,为小学生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环境,因此,应尽可能将学生带出课堂,去看一看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鸟兽虫鱼,日月星空,风霜雨雪……让学生写生活日记,  相似文献   

6.
陈柏林 《文教资料》2010,(34):74-75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积累,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让学生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7.
李苗 《考试周刊》2013,(99):56-56
作者认为要改变学生无话可写、无情可抒这一作文现状,教师应当努力践行“生活作文”的教学思想.让作文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捕捉生活素材;作文命题要紧扣生活、紧贴时代脉搏;引导学生自由为文,将所思、所想诉诸笔端。  相似文献   

8.
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情实感,内容也会变得更充实。因此,一定要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接轨。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之“表述与交流”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表述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也就是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要紧紧抓住“真实生活”这一主题。众所周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能写出好的感悟作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写、善写呢? 一、在学生丰富材料的积累中增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俗话说:生活本身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老师要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生活的美。在写作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有话可写了。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大自然。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观察的对象上。如上三年级的一次作文课.  相似文献   

12.
章君 《考试周刊》2012,(89):41-42
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从生活中积累,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使“巧妇易为有米之炊”,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13.
闫苏 《湖北教育》2000,(6):35-3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在今天以前和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所以,作文应是生活实践、思维和语言的统一。不与生活实际、思维规律相结合,没有内容,作文起来也就只是无源之水,照抄习作了。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学生作文时真正是有感而发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多做尝试: 一、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拓展并激活学生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成为作文的“会学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社会类”作文命题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在极力引导学生跳出狭小的个人天地.用眼关注社会,用心感悟生活.将个体与社会生活相融合.这不仅体现出了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也是一种具有长远眼光的成长引导。但是如何写好这类作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高中作文教学虽说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但大多数还是一些久研不决的老问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仍是破解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难题的最佳选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启发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意识,优化生活化作文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当然,教师也要深化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高中作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指导学生作文要从生活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实际接触到了事物,对生活有了亲身的感受,才有可能用文字真实而富有情感地将它们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常见的弊端.学生的作文结构篇章一个模式,语言表达是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所写的内容也大同小异。学生的作文中往往缺少一种灵性.学生的个性没有表现出来,更没有得到张扬。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释放生命活力。”在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从传统的“程式”或“套路”中解放出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创新.展示自己个性,写出能张扬学生个性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要想让学生写出生动感人的优秀作文,必须遵循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这一习作规律。一、观察——作文的首要条件有好的素材才能写出好的文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有所见有所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在作文中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学会作文,幸福美好的生活使他们乐写、想写,真正享受到在生活中思考、组织材料并进行想象和创作。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自我的小圈子,放眼关注社会和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作文离不开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以读导写,为写作积累素材,并能从语文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结合生活热点新闻或事件,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感悟社会,开启思维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