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开展游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教学情境,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3.
一、在实践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不仅要注意引导他们对图形和实物进行观察比较,而且还要尽可能多地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如,可以这样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请(学生)从一点引出一条射线,换个方向再引出一条射线,看一看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角)再画出一个角,并把画的过程说给同伴和老师听听.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载体,探索为特征,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质是体验数学、玩好数学、触摸数学、感悟数学和研究数学的活动过程,是学生思维自我转化、认知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开发课程资源,开放活动空间,开拓学习内涵,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有序、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英 《青海教育》2007,(5):51-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活动之中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张旺旺 《甘肃教育》2014,(11):80-80
正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和能力。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小学生一般通过"感知——表现——抽象——概括"这一过程来理解和掌握概念,为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  相似文献   

7.
8.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数学,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变单纯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似文献   

9.
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思想的应变是先导。生物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新教材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生物学”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生物学”。作为生物学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才有可能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才有可能在生物活动中使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获得一些体验。”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数学知识,感性知识丰富,易于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也容易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了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现实发展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在教学中应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首先 ,要科学全面地理解“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这一问题 ,这不是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要求 ,也不是淡化了数学教育功能 ;相反地 ,…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山: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3.
程建华 《福建教育》2007,(11):49-49
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是学习的丰富资源。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精选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焊接”到生动可感的生活事物或现象上,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开辟一条广阔的通道。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分类》时,某教师让学生围成圆形,并在中间随意堆放衣服、鞋子、篮子、书、瓶子、玩具等各若干件。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说地上有哪些东西,这些东西怎样放才好,并引出分类。在这里,教师将教材的内容加工成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自觉产生收拾、整理的愿望。这种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分类”这一知识存在于他们熟知的生活世界中。  相似文献   

14.
潘小刚 《考试周刊》2008,(48):60-60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5.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弗赖登塔尔还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把要学的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学习活动,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实施体验性学习的环境,充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亲历中,感受学习的价值与成功,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益。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亲历问题的产生、知识的探究、知识的运用和反思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美娟 《成才之路》2010,(9):I0019-I0019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获得一些体验。”“关注学生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将数学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的“再创造”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创设开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为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促进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发展,教师必须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克服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数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等终身受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詹明道 《江苏教育》2000,(10):35-36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或认识。皮亚杰强调:“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进行探索,通过活动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他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探究、发现知识。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 《云南教育》2000,(17):27-28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发展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生思维的逐步抽象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它具有一定的具体形象性。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遵循小学生的这一思维发展特点,注重提供有利于发展思维的感性材料,使小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揣摩编者的意图,组织好操作活动,沟通手与脑的联系,在“手指”上产生智慧。   一、在操作中建立概念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操作活动…  相似文献   

20.
纪小青 《江西教育》2007,(11):26-26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6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了“抢凳子”这一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