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好奇心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好奇心和生物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情境,使学生快速融入探究过程中,感悟探究的真谛,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创设探究情境的方法1.运用生活现象创设探究情境生活现象中蕴含丰富的生物探究资源。如在潮湿的夏季,在许多背阴的地方都会有绿茸茸的苔藓植物,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抓住这份好奇心,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来创设情境,能让其在情境中学得更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和体验数学,在课堂上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事物和现象充满好奇心,是初中预备年级学生一个重要的特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在数学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好奇心.现行预备年级的数学教材中,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不在少数,教师在课前要用心研究教材,并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情境精心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关注信息的意识1.创设生活情境。生活的范围就是学生学习的范围,信息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而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信息又充满了好奇。教师就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引导学生感悟、关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新课标所提出的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的有效途径。在思想政治课上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贴近生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情境设计偏离学生认知水平、情境创设过度、课堂导入情境时间过长、情境设计重心放在多媒体画面上、情境创设流于形式等问题。解决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立足于学生,围绕生活合理创设情境,依据教材适度创设情境,提高情境创设技能技巧,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与吸引力.如何创设一个适当、有效的问题情境,成了每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认真思考和急于解决的问题.1.问题情境的涵义  相似文献   

8.
生活即教育     
多姿多彩的生活能够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幼儿阶段学习的主要媒介.陶行知先生在约一百年前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就是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真儿童".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主张利用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实例、好奇心、实验的趣味性、情感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0.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发现、创新的巨大动力,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就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数学的激情、信心、动力.实践证明,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求知的欲望,获取知识的好奇心理,使他们在这种好奇心理的驱逐下,不断追求、探索新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问题增加趣味性、吸引力.如:给你一根30cm铁丝,制一个矩形使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这样学生兴趣高涨,多么想把这个问题解决,而解决方法又怎样呢?激起学生渴求解决问题的欲望,这对我们引入二次函数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乐彤 《地理教育》2015,(Z1):109-110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回归于生活。所谓在地理课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地理学科特点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现象或问题,借助多种技术手段将这些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化重组,创设出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1.导入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好奇心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作为课堂开始的第一环节与课堂效果息息相关。如果在导入环  相似文献   

12.
学生学习兴趣,是高中数学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要分析兴趣的类型,通过生活实例、学生好奇心、数学文化教育、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情趣是狭窄的.让学生在欣赏民族器乐曲中,开阔音乐视野,让童心在音乐欣赏中飞翔:情境是音乐欣赏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是情感的催化剂,创设欣赏情境,培养学生欣赏兴趣;听故事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方式,借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他们的好奇心,激发欣赏兴趣.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功利性太强,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设计过于随意,偏离文本的中心,重境轻情。为此,教师可以在情境中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对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之在a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1.在经历中培养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提供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和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露,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当然问题来自学生.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疑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从而积极探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与生活     
一、创设生活情景解决数学问题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相似文献   

19.
求知欲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主动思考问题,深入研究问题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加以保护,并积极促进学生好奇心的发展.在教学中,应废除注入式,尽量创设思维情境,或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情境,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具体的交际情境,一般是指课堂中创设的交际情境,通过几年来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在这方面老师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处于嬉戏年龄的小学生存在着一定的游戏心理,课堂交际情境的频繁出现,在他们的好奇心、新鲜感过后容易产生心理疲劳.为了能让学生保持比较稳定的口语交际兴趣,必须努力从课堂创设的情境与走向生活的真实相结合,赋予交际主体一定的生活责任感,在交际中经受磨炼,充分展示并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交际结果产生的成功体验就具有更强的后效功能,增强自信心,提高动机水平,为后续学习提供坚强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