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中宇先生曾撰文对“一篇长恨有风情”的“风情”作过考索,认为“风情”乃“风诗的性情”,并进而剖析了白居易对《长恨歌》的态度。笔者因不同意其观点而拟对“风情”重新作一考辨,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白居易对《长恨歌》的矛盾态度,以及产生这种态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篇长恨有风情"之"风情"的意义关系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的确定,"爱情说"认为是"男女之情","婉讽说"认为是"风诗之性情",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与"正声"对举,从白居易诗中用"风情"一词的情况来解读"风情"一词的涵义,并以此认定<长恨歌>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长恨歌》的劝讽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长恨歌》文本的分析和白居易思想等相关考察,可以认定,《长恨歌》的主题是通过描写李、杨情爱悲剧的复杂过程,反映封建帝王荒废朝政、政治腐败等造成国家破碎、爱妃惨死及凄苦悲凉、真情无寄的严重后果,婉转批评唐玄宗因为重色情而忽视国家管理的错误行为,并以此作为后世帝王的鉴戒。需要强调的是,《长恨歌》相当有力,也相当成功地渲染了李、杨感情,因为铺写李、杨情爱极有利于表达劝讽主题,爱得越真、越深,就越珍贵,失去的就越多,破坏就越重,教训就越应记取。《长恨歌》不取一般讽谕之诗的说教与尖锐、直露手法,而是从艺术的典型与形象出发,动之以情,劝讽帝王。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诗歌中,最为宋词所接受的,是以《长恨歌》、《琵琶引》等为代表的感伤诗,其次则是那些描写闲适优裕生活的篇章。可以说,"感伤情调"、"闲适生活"是白居易诗歌给予宋词最宝贵的财富。宋代诗词借《长恨歌》或感慨小我的命运无常,或流露浓郁的麦秀之悲,或以"梧桐夜雨"状写离别之凄清,或以"梨花带雨"写花、写人、写雨,或以"分钗"叙本事、咏七夕等。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的开篇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中“倾国”一词被视为具双关义的开宗明义之词-“思倾国,果倾国矣!”但是,从本所表现的“思”与“倾国”、“尤物”说与“风情”说、杨妃之美与“倾国”、帝王爱情与帝王政权、玄宗与“汉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对李杨爱情的鲜明倾向看,“倾国”一词在《长恨歌》中不具“国家倾覆”义,只涵“倾国之色”义。这一涵义的确立使《长恨歌》“爱情主题”说的逻辑支点更加坚实可靠。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的《长恨歌》既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是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的爱情诗。情,是诗歌的生命。《长恨歌》继承了中国诗歌文化“诗缘情而绮靡”的诗歌创作传统,富有一种悲剧的诗情意识和对爱情更深沉、更深邃的情感追怆。  相似文献   

8.
自居易是我国古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个现实主义大诗人。他的诗词创作和诗歌理论主张在古代众多的诗人和作家中占有十重要的地位。《长恨歌》是自居易感伤诗中著名长诗之一。《长恨歌》以其现实主义手法和浪漫主义手法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很高艺术境界;特别是诗中许多绚丽多彩的浪漫主义幻想和描写手法,更造成了一种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的感觉。因此,历代评论家各执一端,对《长恨歌》的主题持有种种不同说法。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来,感伤诗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是感叹人生的不幸和怀才不遇,或吊古伤今,或借景言情,抒春愁秋思,寄离情别绪。等等。就《长恨歌》来说白居易将其划入感伤诗一类是有明确的标准的,也是和大众的理解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长恨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巨大而长远:一是给戏曲、小说、诗歌的创作,在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表现技巧等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发挥的空间;二是一些诗句被化用,尤其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之句,启发文人创造出“梨花”与“杨妃”互喻的表达范式,成为吟咏梨花诗词中的常用典故.“梨花一枝春带雨”也被词人用来抒发离情别绪,有“梨花雨”、“梨花枝上雨”、“梨花春雨”、“梨花泪”等形态.  相似文献   

1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分布面广的古老民族,是我国西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西部苗族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以叙事长诗《盖绕和玛柔》和《昭蒡俭和高帕施》为载体,分析西部苗族迁徙、斗争、生存、发展的历史变迁过程。同时从苗族的源流,西部苗族的分布,历史研究渊源、内涵、价值、现状、保护措施等方面论述我国西部苗族民间文学的价值及保护思路,旨在希望政府、社会共同重视西部苗族民间文学的保护工作,以西部苗族民间文学的保护为切入点,推动西部苗族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选>中的四言诗位置特殊,这既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昭明太子文学思想的传统性一面,又直接、间接地反映出四言诗与五言诗在齐梁时期被接受的情况.因之,考察<文选>中的此类诗,对研究<文选>本身与探讨昭明太子的文学思想均具不可忽视的意义.与刘勰、钟嵘相比,从<文选>中体现出来的昭明太子之诗学观似是中立的,但从其四言诗居前这一潜在的通例来看,太子的诗学观应稍近于刘,而略远于钟.  相似文献   

13.
1969年11月至1971年1月,著名红学家俞平伯被下放到河南信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期间,困顿辛劳中的俞老先生写下了38首古体诗。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文学",这些诗歌是特定时空诗人心灵世界的诗意呈现,充分彰显了他"自爱、平和、前进、闲适"的生命哲学,也是"文革"时期豫南农村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的审美观照,于患难中更见人性的真醇与美好,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出版的《船山诗草》是迄今为止国内有关清代四川遂宁诗人张船山诗集的最佳版本。但白璧微瑕,该书文字、标点及作品编年、编排等校勘尚有遗漏之处。本文例举一、二,以期该书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5.
立足诗作本身,抓住阮籍《咏怀诗》中多次出现的"逍遥"一词,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对其含义加以解析,揭示出阮籍寄意老庄,力图逍遥而终在现实中无法达到此种境界的复杂心理,以求增进对阮籍其人其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打油诗”有着它独特的讽刺性和幽默性,充满了智慧,展示了平民的睿智和幽默。无独有偶,在日本文学里出现了“狂诗”,其风格特征与中国“打油诗”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7.
对“诗言志”的理解可以有两种:实然理解和应然理解。前者着眼于中国诗歌发生史、或一般诗歌发生过程、或中国诗学思想发生发展史等,是站在现实层面上阐说“诗言志”——诗歌“事实如何”;后者着眼于儒家诗学原则的定位,是站在理想层面上阐说“诗言志”——诗歌“应该如何”。  相似文献   

18.
西周早期诗教活动是诗在这一时期被使用和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途径,从贵族到平民阶层都普遍地接受了诗乐教育,掌握了大量诗歌,同时也接受了比附、隐喻、引导、启发等用诗的方法,为在各种外交场合断章取义地比兴用诗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诗教中也已贯穿了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使赋诗言志中的用诗与道德意义联系起来,在赋诗内容上也产生了影响。由此观之,西周早期诗教活动对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现象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红叶题诗“是一个著名的传统题材,本文通过梳理它在历史文献中的源起和流传文本,探讨该题材的最早故事本源、在唐五代和后世的文本流传情况,总结它在流传过程中的特征与规律,给出文学史对它的记录与评价等总体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20.
北宋中期 ,以苏轼为核心的一群元词人针对词为艳科、小道的传统进行了一次从创作实践到理论观念上提升与振拔 ,推动了词学向诗学的回归 ,这被称为“诗化运动”。苏门学士大半卷入了这场词学革新运动 ,然而 ,秦观却是个例外。历代而下 ,词论家们认定苏、秦别派 ,并因此没有看到秦观在词学诗化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依此设论 ,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 ,秦观的创作实践究竟有没有沾染“诗化”的风气 ?二 ,对于那场词坛革新运动 ,他从中起过什么作用 ?三 ,秦观词的审美指向与苏轼的词的美学意念离合之际寓示着北宋词学的何种趋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