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书如其人”是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书法艺术的创作实践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从这一概念的提出到丰富发展,整理出了一个符合历史实际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中国百年现代美学理论发展历史,回答了我国二次美学转型期和跨文化美学发展的几点原则问题,归纳了应用美学理论各家的主要观点,揭示了当今中国美学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和美学研究中国化的特点。对21世纪的我国美学理论发展作了前瞻。  相似文献   

3.
从档案工作经验到档案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工作经验是形成档案学理论的直接基础、依据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抽象和升华,前者必须升华为档案学理论,才能实现用理论来指导档案工作实践。文章进一步指出升华和转化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促进转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中国美学形成及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区分了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概念;"中国美学"的概念是吸收外国美学理论,由中国人所创立的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新的知识类型."中国美学"问题可以转化为中国美学的方法问题,因为中国美学是在现代研究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美学的变革就是中国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中国美学方法最主要的有引进法、注经法、科学法、哲学法、流派法等.不同的方法,反映了不同时期对美学研究的不同要求.中国美学应该放弃所谓的十几种引进的方法论,而走向"美的现象"还原本身,从而探索出一条通向"美学"的独特道路,促进21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往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以静观的理论分析为思路,如逻辑分析、理论分层和哲学演绎。伴随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关于二者关系的新认识也得以形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体关系问题是二者关系的核心;二者的关系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仅是哲学、逻辑学问题,更是教育学问题。从方法论层面来看,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创生的转换意味着前提预设、分析单位、思维方式和学科立场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国美学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现当代美学,大体上说,是“西方美学在中国”,其时代大背景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这里的“西方美学”主要是指西方的传统认识论美学,而不是由康德道德形上学(神学)所突破的道德美学本体论。后者正是架接中国心性哲学美学,即道德形上学哲学美学的直接参照系。美学学科应有两种不同形态:哲学体系型美学与诗性智慧型美学。当务之急,是引入康德的美学智慧(美是道德的象征),去梳理、建构中国道德美学本体论;诗性智慧型美学是中国美学的特长,我们已洞开大门。我们面临着一体两面的难题:一方面要建构道德形上美学(外),另一方面又要相应地转换思维方式(内),“合内外之道”,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学文献建设一直处在有工作无学科的状态,建立和发展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放眼国际学术视野,解构主义掀起的文献解读策略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它的经验、教训应该成为我们建设该学科的外部动因。反观国内美学建设视域,美学建构的西方基础正处在动摇之中,推动我国美学建设的文、史、哲诸科都建立了专科性文献学,这就为我们建设中国美学文献学,夯实中国美学建设的本土基础提供了内在动力。站在学术发展视角,充分利用自在文献的价值,推动学术的自为,成为我们对学术自由的憧憬。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作为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总体性背景,造成了美学学科品格与中国美学实际间的长期错位,具体表现为提倡无功利化、艺术自律性的美学在中国发挥了关键性的社会启蒙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美学的一种悲哀。然而,仍需指出的是,虽然中国美学在面对外在社会实际时暂时隐匿了批判性锋芒,但却始终未曾放弃学科自身内在的理论反思,四次比较明显的现代转型便是一种明证。  相似文献   

9.
方法问题与20世纪中国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方法论问题成为了美学研究中的某种根本性主题,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建构。以人文科学的理论视域,历史性地探讨了美学研究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美学的逻辑关系,论述了这些方法对20世纪中国美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所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和论述了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软实力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文化是软实力的基础和核心。当前国内外局势表明,中国软实力需要一种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然而美学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学科力量,却游离于这一任务之外。美学的研究现状出现两极化倾向:或仍对美学本体论争论不休,或关注二三级学科和流行趣尚。美学应担负起重振国民文化精神的责任。以《周易》代表的崇尚阳刚奋健的美学精神和近代至当代的中国文艺思想,为此提供了理论资源和现实经验。  相似文献   

11.
西方美学是一种更重视概念和逻辑体系的比较狭窄的"小美学",其作为知识论的极端形态则是"见科学不见人"的一套概念的或知识的"体系"。而传统中国美学则是生存论意义的美学,是相对诗化的、象征的和具有"人与天齐"的大口径、大边界、大尺度的"大美学",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美学本身,是更地道更正宗的美学。从"人天齐一"的人类追求自由、超越的本性来看,传统中国美学更接近"美学"的本质。因此,世界美学家族中的正庶秩序需要重新调整,或者至少应该做到中西方美学"二美并尊"和"平等交辉",美学无疑应该走出"欧洲中心论"的狭隘观念。  相似文献   

12.
美学家的“美学情结”有个体和集体之分。强调美学的人生性和追求心灵的审美性,成为20世纪中国美学的集体情结,并由此形成了美学的两大特点:审美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内在统一,艺境求索和艺术心培育的互为呼应。20世纪中国美学的集体情结实质上又是美学本土性问题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从知识背景构成及其历史演变来考察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构造和知识增长规律,是我们从学术史层面进行价值反省的重要课题。百年中,中国美学的建构存在一种具有知识生成意义的“两脉整合”过程,其中对于中西方美学的知识性传承和认同,与整个20世纪中国学术界对于中国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和把握联系在一起。而西方美学作为一个特定知识存在形态,在理论形态和方法层面上直接影响着中国美学的现代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美学诞生在中国的农业社会之中,其经济形势、社会结构、思维方式等铸造了中国美学特有的伦理政治色彩、重自然生命的传统及潜在的存在方式。理解和阐释中国美学的特色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书如其人"是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书法艺术的创作实践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出发,从这一概念的提出到丰富发展,整理出了一个符合历史实际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美学从西方到中国的“理论旅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美学作为中国独特的美学学科,近年引起了学术界特别的关注。根据赛义德关于西方现代性理论引入东方国家时的“理论旅行”的四个步骤理论,自王国维从日转移aesthetica为“美学”开始的百年来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艺美学在中国的出现,有化传统和化接受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学范畴有其独特性;从符号形态看,具有象喻性;从逻辑意旨看,具有浑化性;从动态演化看,具有衍生性;从理论旨归看,具有衍生性;从理论旨归看,具有功能性。这种“范畴特性”典型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审美思维和艺术把握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从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翻译活动之时起,美学思想就一直介入其中。美是衡量译文优劣的一个重要参照,人们在翻译时往往要考虑美的因素。近代翻译史上,严复曾将“雅”作为翻译标准正式推出,“雅”属于美的范畴。到了现代,人们在翻译理论中明确提出了许多翻译审美标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翻译学的建立和发展,美学思想对翻译理论的介入将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美学史和中国美学理论的研究,近些年来正日益走向深入。先秦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发生的源头,由于研究对象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了在研究的角度上,或是局限于对先秦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或是对出土的艺术物件进行说明,而在理论的深度阐发方面却往往显得相对不足。而邹华的《中国美学原点解析》(中华书局2004年11月出版)则从“审美意识”入手,以逻辑范畴为纲,展现了先秦美学动态的历史进程,对中国早期美学发生的秘密进行了理论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本前提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本方法是群众路线;根本价值取向是“三个代表”。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于推进新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