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姣姣 《今传媒》2020,28(1):62-65
相比传统语篇,多模态语篇更为复杂。为充分挖掘多模态语篇的意义潜势及动态生成过程,以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为基础,对一则新闻漫画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文字、图画等多模态资源共同参与了漫画意义的建构。此外,漫画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融为一体,共同传达社会意义,战争隐喻用于建构微观的认知意义。融合二者的互补性话语分析模式有助于识解新闻漫画的多模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兰 《出版广角》2021,(13):75-77
融合新闻以静态和动态的多模态话语融合而成新媒体语篇,新媒体语篇由语境层、信息层和传播层三个框层搭建而成,机理生成始于语境层,核心命题内嵌于信息层,目的和效果外显于传播层,每一层面既独立又与其他层面相互作用,耦合牵连.新媒体语篇的框架结构有其运作规律,探寻新媒体语篇的形态特征、意义及传播效果,有助于构建融合新闻的多模态新媒体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架构》一书是新媒体时代下对英语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书籍,该书将新媒体技术与英语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多模态教学相结合,运用主体间性哲学理论、课程论和二语习得等理论,分析大学英语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模型HAP”,通过将“原则模型”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及其评价的实践之中,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进一步展望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韩小聪 《新闻爱好者》2011,(16):106-107
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对英语新闻语篇进行解读,说明语篇中及物性过程的选择、过程参与者位置的安排等因素,都能体现出报道者对新闻事件所持有的态度、观点及其对受众的导向期待,揭示出新闻语篇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对英语新闻语篇进行解读,说明语篇中及物性过程的选择、过程参与者位置的安排等因素,都能体现出报道者对新闻事件所持有的态度、观点及其对受众的导向期待,揭示出新闻语篇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星 《大观周刊》2011,(33):27-27,20
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体裁和语域分析方法,以纽约时报对拉登之死的报道为例,从篇章结构、语场、语旨和语式几个方面对纯消息新闻英语的语篇特点进行剖析。证实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帮助众多新闻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新闻英语的语篇特点,及时有效地获取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7.
根据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从自建的小型英语经济新闻语篇语料库中,进行随机选择20篇经济新闻语篇,运用语篇的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主要手段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试图说明各种衔接机制在语篇谋篇方面的作用,发现经济新闻语篇中的规律和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在谋篇方面有显著差异,其中,照应衔接最为突出,其次是连接和词汇衔接;替代和省略手段极少运用。  相似文献   

8.
赵睿 《中国出版》2023,(12):11-16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模态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流表达形式。在受众认知与理解多模态新闻的过程中,情感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新闻内容生产实践也体现出了明显的情感转向。在国际新闻报道的跨文化传播语境下,需要充分挖掘情感因素的力量,把握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叙事的“传情”机制、构建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认同的“寄情”渠道、发挥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沉浸的“共情”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感召力与感染力,提升情感转向下国际新闻的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9.
多模态隐转喻是平面广告的创意特征体现,在商业广告中广泛使用,成为多模态语篇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多模态隐转喻等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国际知名产品的平面广告图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多模态隐转喻类型:文字、图像、构图、颜色等媒介,解析平面广告中隐转喻互动整合形成机制,以及广告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0.
庄滨华 《新闻爱好者》2021,(3):F0002-F0002
英语新闻的阅读属于语篇范畴,新闻写作对语言的准确性、灵活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新闻写作中,只有了解语义,调动语殳的元功能,准确表达事实,才能让读者了解新闻内容,确保新闻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新闻英语》(2016年3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的作者刘彦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主持人,著有《扶稳,坐好!电影口语探宝之旅》和《时...  相似文献   

11.
英语新闻语篇及词汇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新闻爱好者》2010,(8):110-111
新闻报道的意图旨在以极迅捷的速度将不断更新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读者,作为一种文体存在的英语新闻,其语篇及词汇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固有的特点。本文将就英语新闻的语篇及词汇这两方面特征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了哈桑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对30篇英语广播新闻语料进行分析。在划分结构成分时借鉴了梵·迪克的新闻图示结构,确立了适合广播新闻的结构成分划分方法,总结出该语类的必要成分与可选性成分,并推导出一个可以描述其语类结构潜势的程式,为听众和新闻记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可借鉴的语篇模式。  相似文献   

13.
NVPS:一个多模态的新闻视频处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多模态的新闻视频处理系统NVPS ,该系统通过对视音频特征进行多模态的综合分析来获取新闻视频高层的语义内容 ,以支持用户语义层次的检索。对新闻视频处理系统的框架以及框架中涉及到的句法分段、语义标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思路以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消息内容的提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和习俗的影响下,很多新闻报道在表面本意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合理有效地运用批评语言学进行英语新闻报道语篇的批评性分析,是当前在英语新闻阅读中获取客观消息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批评语言学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内涵出发,通过详细分析批评语言学在英语新闻语篇中批评性使用现状,最后对英语新闻语篇如何进行批评性分析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多模态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媒介之一.本文在研究和分析“多模态”的理论特征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图书馆教育语篇信息资源的多模态管理模式构建及其意义,以期帮助提高高校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6.
周善 《新闻爱好者》2011,(16):94-96
互文性理论自上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作为文学批评的一个工具被广泛使用,而将其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批评,则是近几年的事情,而且多是对单个英语新闻语篇的分析。本文拟跳出单个新闻语篇,以汉语新闻文本为对象,从报纸新闻稿件的配置角度,运用互文性理论及话语分析模式,分析报纸新闻稿件配置的篇际互文性及其对于话语秩序构建及受众阅读理解新闻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理论自上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作为文学批评的一个工具被广泛使用,而将其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批评,则是近几年的事情,而且多是对单个英语新闻语篇的分析。本文拟跳出单个新闻语篇,以汉语新闻文本为对象,从报纸新闻稿件的配置角度,运用互文性理论及话语分析模式,分析报纸新闻稿件配置的篇际互文性及其对于话语秩序构建及受众阅读理解新闻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邵明 《采.写.编》2021,(1):150-151
新闻语篇中存在大量语法隐喻,文章将研究视角分为信息压缩、语篇开展、加强效果,对英语教育新闻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进行研究,探究和分析了语法隐喻在新闻语篇中的适用性价值,解析了不同形式下语法隐喻的不同作用,以及具体的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9.
吴兰 《中国编辑》2021,(1):31-36
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是新媒体编辑运用多种感觉通道,融合多种符号模态,编辑制作的承载意义的话语语篇.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的研究以语言学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阐释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范畴,搭建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的理论框架,揭示内隐于编辑话语背后的内涵、本质和信念,最终阐明新媒体编辑运用多种模态符号进行意义整合的传播机...  相似文献   

20.
法律英语和新闻英语同属ESP(专门用途英语)中的EOP(职业目的英语),是英语的两种特殊语域;其目的都是培养学习者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因而在一些方面具有相同属性。但是,由于两者社会功能不同,使用环境迥异,其在词汇、句法和语篇结构等方面也存在巨大差异。本文探讨了两者的异同,以期对学习者和研究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