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肃霜 《山东教育》2010,(11):51-51
《品德与生活》以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宽阔的舞台。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利用这个活动舞台,让儿童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呢?我们在设计活动当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怎样组织进行高效的活动呢?这些问题成为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改变了过去思品课只是单纯意义上的思想教育这一作法,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紧密地与学生的衣、食、住、行联系到了一起,不仅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而且还提高了学生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预设是手段,生成是目的。教学需要生成,更需要预设,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来实现其价值。《品德与生活》课的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它体现了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但不能刻意追求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某一主题下充分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自己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通过这些活动来到达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4.
<正>《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低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是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与以往熟悉的学科课程有比较大的差异,在课程实施方面具有特殊要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努力。处于课改大潮中的教师面对新课程,不能用老观点、老方法来进行教学工作,而应该在“新”字上作文章。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预设是手段,生成是目的。教学需要生成,也需要预设,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来实现其价值。《品德与生活》课的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它体现了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但不能刻意追求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某一主题下充分地参与、体验,让学生在自己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通过这些活动来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培养具有良好品行,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让孩子感受到品德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下面浅谈几点教学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生活》教学开放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贤 《教育学术月刊》2003,(12):37-38,43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个基本特性。我们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深切体会到教学的开放性,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有效地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一、开放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要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要体现这一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开放。  相似文献   

10.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答案就是必须让品德课与生活同行。  相似文献   

11.
姜世扬 《湖南教育》2003,(19):30-31
一、《品德与生活》教案的内容 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一个完整的《品德与生活》教案,主要应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指导、活动中的注意事项等几个环节。实际操作中,不是每个教案都需要具备这些环节,且这些环节的详略也可视情况处理,但应注意下面的三个侧重。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认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3.
周学松 《山东教育》2004,(31):51-51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一个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与教师以往熟悉的思想品德课程有比较大的差异,在课程实施方面具有特殊要求。因此,正确理解课程活动性特征,灵活设计学生可直接参与的活动,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成为实施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丽萍 《考试周刊》2013,(35):188-189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品德与生活》课和《手工课》的教学做了探索性尝试,在尝试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不断反思、修正、调整、完善、创新、再探索;在探索研究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学教互动,教学相长,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16.
17.
李慧 《广东教育》2006,(8):65-66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意在通过活动使儿童在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活动成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但是,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并不是说任何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主要通过活动来完成,教育者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感悟,形成良好的品质,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9.
刘莹 《山东教育》2009,(3):51-51
新课程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效引领学生学会探究,已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探究学习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课前自主探究学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为课内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华军 《小学生》2013,(8):77-77
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课标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教学,较好地理解道德观点,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如何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些探究。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生动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