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他们都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种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替学困生“把脉”,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让学困生“药到病轻”,直至“药到病除”。一、与学困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知道,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他们就不会喜欢这位教师所上的课。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就必须得到学生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面对全体学生,它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而应试教育只注重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了大多数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以下称之为“学困生”)的教育与培养。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使全体学生走上成才之路,将他们培养成不同层次的人才,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在教育教学中唤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为此,我在教育教学中做了以下工作。一、进行学困生心理、行为分析对于大多数学困生而言,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目标,但由于某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学习品质、学校教育、家庭…  相似文献   

3.
李林凤 《文教资料》2005,(28):180-181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么是学习习惯不好,要么是学习方法不对头,还可能是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基础薄弱等等造成了一系列学习上的困难,致使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成了班上的落后生。要想帮助这些学生进步,就是研究其学习落后的病因,对症下药,讲究方法,才能使其进步。但这些学困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班里的“困难户”,要想使他们进步,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一个长期的慢性工作过程,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根据我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我觉得辅导学困生,教师必须要有“四心”。一是要有爱心。教师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  相似文献   

4.
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直困扰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棘手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班主任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限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怎样才能做到既照顾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又培养学习兴趣,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组织学习小组,强化参与意识经过三年的尝试,我觉得最好的分组方法是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搭配分组为好。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拔高”学习,对学困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为了避免学困生在小组中的“局外人”局面,确定学困生为本小组的记录整理员,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6.
“学困生”指的是学习成绩偏低或思想品德欠健康的学生个体。众所周知,普通中学“学困生”为数不少,其绝大多数还是独生子女,学习困难加上娇生惯养,唯我独尊,意志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如何实行对他们的转化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大教育难题,也成了普通中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建立在为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以人为本,用良好的教育引导学习困难学生进步;教师对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句话这样说:“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就好比种子,需要教师、家庭、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更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他们,为他们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不能因为学困生学习差,纪律差就讨厌他们,而要更加“偏爱”他们,关注他们,真正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这是使学困生进步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8.
笔所说的“学困生”指的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在学习上有困难、思想上有待进步、心理上出现障碍的学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出现了很多的“学困生”,且成逐年增长的趋势。这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比别的孩子更重、更大,有的“学困生”心理问题是相当严重的,他们比别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家长、同学等方面的关怀和帮助。对这部分学生必须加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促使“学困生”转化为正常学生,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则有可能使他们丧失人生的信念,从而自暴自弃,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说,转化一名“学困生”胜于培养一名优秀生。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都应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从教的经验谈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 ,如何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探求的问题。但我认为在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切勿忽视学困生的情感教育。所谓“学困生” ,一般是指学习困难且有障碍的学生 ,但主要表现于生理和心理障碍引发的学习困难的状况。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复杂 ,多是外在客观的 ,很难凭借他们自身的力量去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只注意到学困生的短处而批评指责 ,却不为他们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成功的机会而创新研究。更有甚者 ,把学困生拒之成功的大门之外 ,轻则辱骂…  相似文献   

10.
梁厚武 《学周刊C版》2010,(12):127-127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成绩逐渐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一些刚刚从小学校园走人中学的学生,由于接触新环境不是很适应,各方面都有些吃力,成了“学困生”。所谓的学困生是指那些各方面都不错,唯独学习方面出现困难的学生。做为一名教师,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析一下学困生的形成以及转化学困生的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周宝川 《新疆教育》2012,(14):86-87
到下学期即2012年秋期,我们广西的高中阶段就进入新课改实施阶段,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因此,新课改下如何更好地转化“学困生”,别把他们丢进遗忘的角落,继续让他们的心灵受挫伤,是摆在我们高中老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特别是我们的政治“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及学科成绩,在新课改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蝗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即学困生,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最使人头疼的,莫过于学困生的学习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那些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的弱势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学困生并非先天就差,也并非无进取之心,更不是甘心落后.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以创新教育的理念认识学困生,积极倡导发展性评价,促进学困学生持续、健全地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我们对学困生应该多一些关爱、多一些信任、多一些重视,才能彻底"俘获"学困生的心,赢得他们对老师的喜欢和对学习的热情.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做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4.
用爱心转化“学困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的学生是不可能整齐划一的,总有品学兼优的好干部和调皮捣蛋的“学困生”。所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我们具体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克服偏见,“偏爱”“学困生” 由于“学困生”常常处于受孤立、被歧视的地位,渐渐地养成了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对他们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实践中,每所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称“学困生”。他们当中有的是品行差,有的是学习差。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加大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难度,困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把爱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意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好学生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应认识到,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转化学困生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懂得教育转化工作有其自身的长期性,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必须特别关爱他…  相似文献   

16.
“严师出高徒”是古训。但古为今用,我们必须有分析、有鉴别。倘若全盘肯定,那我们每个人不都可轻易地成为教育家了?尤其对于“学困生”而言,有时,对他们的要求如果相同(或者更高)于一般学生,对他们加以严格地“管教”,表面看来似乎成效很大,但是如果去仔细地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就会发现有不少学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旦脱离了老师的“束缚”,会表现得更加不容乐观。也就是说,严格的教育对他们起不了“内化”作用。我在摸索其他途径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宽容的作用。班中有个学生,调皮捣蛋全校闻名。有一回检查作业,他说:“忘…  相似文献   

17.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学困生”。学困生一直是困扰我们教育的一个难题,如果引导不好,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探索数学“学困生”的帮转策略,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基础较差或很差,以至于使继续学习或深造产生困难的学生,也包括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较为持久地有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主要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而进行的一于中教学活动。所以必须使受教育者在各个学科均衡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所以既要重视培养尖子学生.同时还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化学也不例外。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困生”的化学成绩,首先必须培养“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正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而在班级之中,的确存在着一些学困生,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学习障碍。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必须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我们教师看来首先是可教育的,必须使学习成为他们树立高尚的自尊的领域。"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学校教育义不容辞地担负着使这些学生得到全面、主动发展的任务,而这一艰巨的任务更多地落在班主任身上,班主任必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找到培养学困生正确的自尊意识途径,使这些学生树立起自尊意识和改变不正确的自尊观念,促使他们健康地发  相似文献   

20.
黄文亮 《考试周刊》2012,(75):180-180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道:“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偏偏是那些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这种极大的效果反差强烈地警戒我们:对于“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师们必须正视他们,了解他们,研究他们,用我们满腔的爱唤醒他们,激励他们,用感情、责任激励他们,让这些含苞待放的祖国花朵如沐春风,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十余年的班主任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一直特别关注这些“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对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也作了尝试和探索。一、形成原因(一)叛逆这种类型的学生大多数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是文化水平不高的父辈简单粗暴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呵护,稍有错误换来的就是一顿暴打,时间长了,他们都绝望了,也产生了“抗体”。久而久之,他们对父母甚至对周边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说往东.他们就偏往西,你说好,他们绝对说坏,你越说,他就越烦;你越打,他就越硬,长此以往,慢慢地就导致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无法沟通。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如果不及时地给予足够的关心,令他们感觉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就可能彻底地产生抵触心理.以至于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会把这种怨恨的心理报复到同学的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