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那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来到当时的广播电视部,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蔡小林还有好几个听起来不错的选择: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广播学院."那时广播还是很辉煌的."蔡小林说,自己从小是听着有线喇叭成长的,尤其崇敬"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央广. 一进台,蔡小林就值早班,"凌晨3点上班,到上午9点下班,正好做‘新闻和报纸摘要'".他的新闻敏感很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成长驿站"栏目成了<当代小学生>杂志的一个亮点,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一位家长在给编辑部的来信中说:"'成长驿站'栏目很有新意,它就像炎热的夏季里在解暑的甜瓜上又加了大块的凉冰,那样地让人感到生活的乐趣,更像那本来就美味的佳肴又添上了一味芳香的'佐料',使综合性期刊<当代小学生>杂志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色彩."  相似文献   

3.
组织社会主义革命竞赛,是党的传统的、有效的政治思想工作方法之一,也是党报一贯采用的成功的报道方法之一.通过报纸组织和反映竞赛,必然会充分发挥报纸的组织、鼓舞、推动、批判和激励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全面跃进的形势下,重视和熟练地掌握这一报道方法,将使报纸发生极大的积极作用,大大地有利于指导和推动大跃进,保证报纸始终站在高潮的最前面.浙江日报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之下,从今年春耕开始,曾经先后组织了"积肥"、"以密植为中心的农业技术革新"、"'后勤'支援'粮帅'"、"大  相似文献   

4.
夸饰是汉语重要的修辞手法,主要用于文学创作.但即使是文学创作,也要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就违背了事理,正像刘勰说的"饰穷其要,则心声锋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新闻不是文学,新闻是报道事实的,讲究客观、中立、不带倾向性,教科书上还建议尽量不用形容词.应该说新闻要远离夸饰才是,可是"夸饰"手法在报道中十分普遍.喜欢夸张事实、拔高人物、放大影响;热衷小题大做,将小有成绩的事情夸张渲染,大话、形容词、豪言壮语无所不用其极……好像不如此拔高夸大,仅仅单纯地陈述事实不足以将新闻事实报道出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的年代是新观念、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的年代。身处社会转型时期的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关注新事物,研究新事物,报道新事物,对那些反映群众利益、符合客观规律、顺应时代要求、体现发展趋势的新事物要抓住时机,积极稳妥地进行宣传报道,努力为这些新事物的发展开拓必要的舆论空间,促使它们尽快成长为社会常态事物。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许多原本为大多数人不认识、不接受的新事物逐步成了所有社会成员习以为  相似文献   

6.
张友鸾在去年五月二十八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是蜜蜂,不是苍蝇"一文中,硬说现在记者不被尊重和信任,"没有社会地位","逢人低三等".他提出什么"记者不讨厌,不是好记者"的口号,甚至扬言"不到新闻工作者获得应有的、适当的社会地位,决不罢休".看,他多么"关心"记者啊!然而,我们都知道,党向来就是尊重和信任忠于革命事业的新闻工作者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报纸是党进行思想工作的最有力的武器,党决不会把这个重要的武器,交给不能被尊重和信任的人去掌握.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也是尊重和信任的.他  相似文献   

7.
对任何一家报纸来说,"负面新闻"都是公认的"敏感区".对此,不少以社会新闻见长的都市类报纸,往往也得三思而后"报",各级党报更是慎之又慎.但一味回避"负面新闻",等于扔掉一个与都市报竞争的"利器",久而久之也会削弱党报在读者心目中的权威,显然不是上策.那么,有没有什么两全之策?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炎是一种被严重夸大的疾病,中国男人正被一场人为渲染的"前列腺危机"所笼罩着。作为一个功能暧昧的器官,前列腺对于中国具有独特的隐喻意义很少有一种器官会像前列腺那样容易成为调侃的对象。在各种私人聚会的场合,很轻易地就能听到与之有关的笑话,比如有一个流行的段子说,"中年的烦恼是: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就是前列腺发炎"。李敖在做完前列腺癌手术后自嘲说,"我的人生和我的前列腺开刀有很大的关系,它把我整个的方向都影响了。为什么我以前不搞政治,因为女人都搞不完,还搞什么政治?现在不能搞女人了,才回头来搞政治。"而就在不久以前,"前列腺钙化"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报章文学"指"以新闻现象为题材的散文.""社会、政治、经济……各种现象,经过新闻记者的搜集整理,写成记事,印在报纸上面,读者看过以后,发生精神作用.以新闻记者搜集材料起,至影响读者为止,名之曰新闻现象.""以新闻现象做题材的散文,可分为(一)评论的,(二)记叙的.报纸上的'社论'、'时论'、'来论'、'时评'等属于前者;新闻中的各种记事,如'电报'、'长篇通信'、'简短记事'等属于后者.后者较前者重要,为报纸的主要成分."报章文学的狭义的解释.应该是:以新闻现象做题材的记叙文,略称新闻文体(Journalese).""新闻文体与普通的记事文有何差别呢?第一,新闻文体须顾及新闻记者的立场,对于事实的记录,纯以'事实'为对象,不渗亲空想或偏  相似文献   

10.
面临"更上一层楼"新闻战线"第四期介绍上海报纸版面经验的一篇文章中,说到上海报纸的特点之一,是运动到来时会"轰".上海报人带玩笑地说,这是报纸的"海派".文章作者的看法是:"这种'海派'应该说是一种好的风格,因为它是报社同志们热情对待运动的一种表现".我不打算对这段话发表什么意见,而是想谈谈这段话所引起的一些回忆.不久之前,在上海我也听到过关于上海报纸这个特点的议论.从那些议论中,还引出两个问题.一个大意是说,花样品种跃进此较容易,内容质量如何跃进?一个大意是说,运动到来时,报纸很活跃起了很大促进作用,现在运动深入了,报纸正面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媒介审判"吗?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每当有涉嫌"媒介审判"个案出现的时候,对立之声就不绝于耳.多数学者以"媒介审判妨碍司法独立"为出发点,①主张打倒或消灭"媒介审判",并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与对策;不同的声音却反驳: "媒介审判未必妨碍司法独立"②、"'舆论影响'不等于'舆论判决'"③、"舆论评判是对司法公正的检验"④.  相似文献   

12.
版面,是报纸传播信息的载体.虽然"内容为王",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为了第一时间"吸引眼球",越来越多的报纸在内容上策划精美图文报道的同时,在版面上不拘一格、大展身手,尽力为读者烹调出色、香、味、形诸美兼备的精神大餐.回顾近年来的报纸版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报纸版面改革的走向和脉络.……  相似文献   

13.
版面,是报纸传播信息的载体.虽然"内容为王",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为了第一时间"吸引眼球",越来越多的报纸在内容上策划精美图文报道的同时,在版面上不拘一格、大展身手,尽力为读者烹调出色、香、味、形诸美兼备的精神大餐.回顾近年来的报纸版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报纸版面改革的走向和脉络.……  相似文献   

14.
去年6月份的一天,一位茌平的农民在电话里告诉我:"我想给你说一声,你的文章里,有一个字写错了." "什么字?"我问. "一个是非的是字,你写成事情的事了."他说. 错了就错了呗,又不是看不明白.我有点不高兴,但还是装模作样,用感激的声音说:"没想到你看得这么仔细,谢谢你,感谢你对我们报纸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近期,一个名为"中国青少年将帅成长计划"的夏令营开始在各地宣传,其广州报名点宣称,"成长计划"就是以前的"海陆空特训营"."海陆空特训营"的主办公司,曾因暴发甲流疲情、夸大宣传等问题,两度被吊销执照.市场上的夏令营频频出现诸如冒用军人名叉虚假宣传等问题,为何却无人监管,记者进行了调查.(<人民日报>,8月2日)  相似文献   

16.
方汉奇同志在1958年第七期"新闻战线"上发表了"话'号外'"一文.我想对这篇文章发表几点意见.方汉奇同志从1884年谈起,由远及近地向读者介绍了"号外"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史,无疑对读者是有所帮助的.但从今天的情况看来,方汉奇同志地意见就值得商榷了.他说:"近来'号外'渐渐地不大看到了.这是因为无线电广播事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重要的新闻和文件、都可以通过广播网,在一瞬间传遍全国.'号外'的作用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不错,随着无线电广播事业的日益发展,新闻报道也越来越迅速和方便.但是不是因此"号外"就渐渐地不大看到了呢?"号外"的作用是不是就已经不  相似文献   

17.
议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来自美国的李普曼,他在<民意>一书中说:"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1963年,美国政治学家科恩在谈到报纸作用时说:"报纸或许不能直接告诉读者怎样去想(what to think).却可以告诉读者想些什么(what to think about)."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议程设置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法国法兰西科学院院士阿兰·佩雷菲特曾经说过:"宗教的奇迹在于对上帝的信仰,而经济发展的各种奇迹却在于对入的信任,'诚信'被普遍认为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的,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非物质的第三要素'."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达,故诚信也就成了开启财富之门的敲门砖、金钥匙.  相似文献   

19.
"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我国报业前辈史量才将报格置于与国格、人格同等重要的地位.另一位报业前辈邵飘萍,则以"世界新闻事业之趋势,基于‘以新闻为本位'之原则",为报格做了具体阐释.他认为,"报纸之第一任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又最有兴味,最有关系之各种消息,故构成报纸之最重要原料厥惟新闻."  相似文献   

20.
2011年2月10日,浙江某报几乎用三个整版的篇幅,集中报道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各地"新春播新绿"的热烈气氛与动人场景.然而,同日全国十多家报纸不约而同出现上班第一天"义务植树"的报道,或文字,或图片.某报通版的植树照片,主图的文字说明是某村老人们相约"去棋盘山上植树",可画面近处的两人是在锄草,远处的两人也不像是在植树.针对这一组同质的、异化的新闻,有人评说:"学生的高考中有命题作文,如今,新闻采写似乎也有'命题新闻'一说,即总编辑向部主任命题,部主任向编辑命题,编辑就给跑线记者命题.'节后植树'也许是一条'命题新闻'吧,所以有那么多的报纸做了同一道作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