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林外史》副词"都"含"表总括,表程度,表时间,表确定、强调语气,表疑问、反诘语气"等5个小类。在句子中修饰谓词性成分,当状语。总括类副词"都"使用频率最高,以语义前指为常态;语义后指的语例很少,此类句子中的"都"除了表总括外往往还兼表强调语气。  相似文献   

2.
英语的每个句子都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词汇构成。单纯从每个句子的句法结构上看,很难完完整整地理解其内在涵义,因而除认真听说话者语言外,还需要仔细聆听说话者的语调。同样一个句子的语调不同,意义往往不同。一般来说,英语语调最简单的分类法是三个调型:升调、降调和降升调,其中最主要的是降调和升调。降调所含的意义为:肯定、果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有些句子形式否定而内容肯定 ,这种用法在句子中起着加强语气的作用并使句子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在英译汉时 ,掌握这一语法结构 ,对我们不拘泥原文表层结构的否定现象 ,而忠实理解原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可以表示“必要”和“许可”两种情态意义,前者属于施事指向情态,后者属于说话人指向情态。两种情态意义与其出现的语境相和谐,在当代的普通话语体中“许可”义主要用于祈使句,句中不能使用过去时间词。“用”表道义情态主要分布于六种具有不同特征的构式,“用”主要出现在陈述语气的句子中,见于叙事语体中。“用”的否定、疑问、肯定三种用法在上古汉语中就已出现,相关情态构式在构式化后期存在一些变化,其构式变化是语法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X得"句式在口语中使用范围广泛,"X得"句式中"X"主要是形容词和动词;"得"由动词演变为结构助词,并呈现出附缀倾向;"X得"句式在语义、末尾语气词、感情色彩、表达程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功能;"X得"句式多在同情、无奈、彼此共知等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6.
条件句有真实条件句和非真实条件句两种。真实条件句所表示的假设是可以发生的或实现的;非真实条件句所表示的假设则是不可能或不大可能发生或实现的。含蓄条件句属于非真实条件句,它可以隐含在一些短语或句子中。含蓄条件句不仅可以使句子语气婉转,而且还能使句子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中,比较结构(comparative constuction)是一种常见的句子结构,主要用于两个项目之间或两个以上项目之间的比较。其基本意义是表示项目的差异(优等比较或劣等比较)。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这一结构又可以衍生出其它的用法,句子的含义也会产生引申和偏离,而不仅仅说明项目之间的差异。这样,对于带比较结构的句子,我们往往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领会其中蕴涵的深意。如果一概从句子结构方面去牵强附会地处理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就不能推求出其确切的交际目的。这一结构的修辞性用法正是如此。本文旨在对这方面的现象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副词"就"和"才"是否可以与句尾语气助词"了"共现的现象进行了考察,发现了副词"就"与"了"共现的现象比"才"与"了"共现的现象出现得更加频繁。从时间方面考虑,是由于"就"表示一个事件的实际发生时间早于预期的时间,可以和"了"共现,而"才"则表示一个事件实际发生的时间晚于预期时间,故不能共现;从语气方面考虑,"就"多用来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了"共现,而"才"则用来强调确定的语气,较"了"所表达的肯定语气更加强烈,故不能共现。  相似文献   

9.
<颜氏家训>已具备了现代汉语中所有的疑问旬类型,疑问句的疑问语气主要由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来反映.大量使用假性疑问句和疑问度最低的真性疑问句是<颜氏家训>疑问句运用的显著特点."那"、"若为"、"几许"、"多少"、"早晚"等是<颜氏家训>中出现的新兴的疑问代词,只是尚未得到普遍运用,这反映了汉语从上古向中古过渡时期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尤冉冉  龚海平 《阅读》2011,(Z2):70-71
<正>3.要关注汉语句子里的助词关注汉语句子里的"正(在)""已经""过""了""着""将(要;会)"等助词的功能,对于正确把握译成英语句子的动词时态,意义很大。如:"他干嘛?他在听音乐。"这句话中的"在"就在暗示我们这是一个正在进行的动作,因此我们就可以确定以现在进行时态作为这个对话句子的基本时态,可译成"What’s he doing now?He’s listening to music."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暗示的意义在于:教师用暗示诱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感悟,促使他们进行主动探究。暗示应适度,不能过于直白,也不能过于含蓄。暗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由人施授,也可以由情境施授;可以采用言语方式,也可以采用非言语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列子》的疑问表达手段有3种:疑问代词、疑问副词、疑问语气词。《列子》中用疑问语气词表疑问的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列子》除用句末语气词外,还可使用句中语气词表达疑问语气。  相似文献   

13.
陕北神木话中的助动词"敢"有多种用法,可表有胆量、允许、可能、要等,可分别称为"敢1""敢2""敢3""敢4"。这几种用法之间存在引申关系,其中主要涉及主语的范围,动词的语义特征、语义关系的扩展、句子语气的变化等因素。本文描写神木话"敢"的上述用法,并通过与周边方言及元代口语文献的比较,讨论助动词"敢"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14.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相关语句的句读,历来众说纷纭。该句句读的划分关键在于对不同小句成分的认识,"明星出西方"这类"N星+V+N方位词"格式是要素完全的独立小句,在句中可以单独成句;而对于"出西方"这类的句子,性质属于依附小句,在句法上不独立,需要依靠其他句子成分为其补充语义解读,因此其必须在复句中充当句中成分;"禁不得祠"按文例习惯更宜于将其作为复句的分句处理。故该句正确句读应为:"……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相似文献   

15.
吴应海 《阅读》2014,(23):21-23
<正>排比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就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并列排放在一起,以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排比既可用来写人,也可用来绘景,还可用来抒情、说理。那么,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如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呢?一是在一个句子内运用排比。我们先来看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段: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帮助"与"帮忙"两个词经常产生偏误,通过分析调查偏误用例,概括出"帮助"与"帮忙"主要有四方面的区别:"帮助"不是离合词,"帮忙"是离合词;构成两个词的语素性质不同,"帮助"由两个动语素构成,"帮忙"由一个动语素和一个名语素构成;"帮助"后常带名宾,"帮忙"不能带名宾,常带动宾;"帮助"是动词,"帮忙"是兼类词。  相似文献   

17.
金颖 《江汉学术》2011,(4):73-77
语气副词"不免"由表示"不能避免"的动词词组语法化而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种语气类型。"不免1"始见于先秦,表示"免不了",与动词短语"不免"语义最为接近。"不免2"始见于魏晋,表示"只好"、"不得不",其语义比"不免1"更为虚化。"不免3"始见于唐宋,其VP与心理活动有关。"不免4"始见于宋元,重在强调事件发生的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18.
绥德方言"家"的用法比较丰富,与北京话不同的是可以用来表示类别、时间、方式、状态、语气与作话题标记等。从历时角度看,现代汉语方言"家"的用法大多数在古代文献中已经出现,与绥德方言相关的用法有的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有的产生于宋元时期。"家"在古代文献中有不同写法,主要有"价""贾""介""假""口叚""加"等。不同的写法,有的是因为用法与最初意义有较大距离,如"价""介";有的是同音字,如"贾""假""口叚""加"。有的是地域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云南武定方言中的是非问和正反问主要分为K-VP问句和VP+咯/么两种类型。其中,K-VP问句不是固定、静态的问句,不能简单地将其划为是非问或者正反问,且K-VP问句与VP不VP也不共存,但云南武定方言中却存在与K-VP问句兼容的是非问;"格是+VP"结构具有焦点标记及提示预设的功能,强调紧跟"格是"的成分,预设对话已知信息。这与《汉语方言"FVP"疑问句式的研究》一文的研究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20.
不少语法论著在谈到复句时,都注意到了关联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关联词语往往用在复句中来联结各个分句,表示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是,它既可以联结分句,还可以联结词,词组、句子甚至段落,所以,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就是复句。这样就存在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单旬与复句的划界问题。下面两类句子中虽然带有关联词语,一般都认为是单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