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分属湖北省委机关报和武汉市委机关报,其发行量是省内其它媒介的排头兵。艾滋病作为一个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对其的报道反映出政府对艾滋病的态度、政策变化进程和契合程度。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2006—2015年10年间湖北两大机关报《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报道艾滋病的框架情况,探究作为舆论的重要阵地,党报媒体在传播艾滋病相关信息中应该发挥怎样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呈现在内地媒体新闻文本中的境外灾难事件的新闻框架及框架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新闻框架理论为研究视角,运用国际新闻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地媒体关于境外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是一个客观、人道主义、中国角度和媒体实力的新闻框架,论文认为事实性质、媒体所在国因素和媒体实力是形成这一框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吉曼 《新闻知识》2012,(3):61-63
本文以春运报道题材中《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的新闻图片运用状况为例,分析、探讨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党报与都市报在新闻图片使用数量、报道体裁、图片内容、摄影语言等方面所呈现的异同,旨在为今后春运图片报道的改革与创新提出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陈曦 《新闻世界》2012,(6):204-205
媒体对“民工荒”“保姆荒”等现象的报道,让处在农村和城市两种文化夹缝中的“边缘人”——外出务工人员,再次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主角。本文分析“用工荒”新闻报道中的媒介框架、媒介权力以及社会关系之间是如何结合的,并分析两种报纸所表现出的主题框架、框架论点、形象框架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雾霾屡屡成为舆论风暴的焦点,雾霾报道在特定的时期占据着媒体的版面,媒体的叙述框架在一定意义上建构了受众的现实认知。通过对《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中关于西安雾霾天气报道研究发现,在竞争的媒介场域与话语平台中,就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类型、报道篇幅、消息来源、报道基调和报道主题等而言,传统纸媒的新闻生产对现实进行了合法性的话语修饰,扮演了现实化妆师的角色,缺少政策的反思,缺少忧患意识,进而反思媒体雾霾新闻生产中应有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关注媒体在进行灾难性新闻报道时,如何通过构建新闻框架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对社会风险进行控制。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新闻报道为样本,运用新闻框架理论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中国青年报》等报纸媒体关于灾难性事件报道是一个客观、理性、人本主义的新闻框架,在全方位呈现事实、合理引导舆论和降低社会风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芷菡 《今传媒》2016,(4):74-76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类媒体都越来越重视宏观经济新闻的报道.其中围绕GDP的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的报道,是宏观经济报道的核心内容.笔者选取《人民日报》《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三家报纸媒体,结合新闻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三家媒体分别在2014(1月)、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上一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报道框架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媒体面对同一事件在建构现实过程中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畅 《东南传播》2018,(4):154-156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一种重要报道文体,在我国政治宣传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新世纪,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的数量和影响力比上世纪明显减弱。除却自身局限外,媒介环境、受众需求的变化均对典型人物报道效果产生影响。本文拟从"框架理论"出发,以《新闻联播》典型人物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新闻联播》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及理论在实践中的表现,寻求新时期我国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韩笑  恽嘉欣  王爱玲 《今传媒》2016,(12):57-58
本文关注的是国内主流网站新闻文本中"网红"报道的新闻框架,以2016年第一"网红"papi酱为案例,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四大门户网站中papi酱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从高、中、低三个层次分析其报道框架.研究发现papi酱相关新闻的在标题、议题、报道结构等方面存在框架.框架的形成加强了新闻内在的冲突性和娱乐性,同时也意味着一些新闻细节的牺牲,使其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对《甘肃日报》的少数民族报道进行框架分析,宏观再现该报勾勒出的少数民族媒介图景,并探究其背后的政治建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科学地进行少数民族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长篇网络报道中,系列新闻图片构成的视觉框架能够显著增加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真实性,在人们对报道内容的理解、看法和态度方面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是有限的。对那些比较主观的、感性的议题,图片的影响较大;但是与社会伦理、常识、社会规范有关的议题,图片的影响要小一些。系列新闻图片在报道中位置的不同对读者的情绪没有显著影响,而对读者的吸引力、报道的真实性、态度和判断都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提高报道吸引力以及真实性方面,根据报道内容将图片分开放置效果最好;而在影响读者的态度和判断方面,图片放置报道最前面效果最好;把图片都放置报道最后的做法,传播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2.
杨旭 《东南传播》2011,(9):137-139
《焦点访谈》与《新闻调查》已成为国内新闻评论类电视栏目的经典范式。它们锐利的新闻眼光,开阔的舆论监督视角,透彻的新闻话语评析以及规范化的新闻报道实践在当下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社会影响。近年来,新闻批评成为我国电视新闻媒体阐释媒介观点,树立媒介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尝试分析《焦点访谈》与《新闻调查》在新闻批评中的叙事框架差...  相似文献   

13.
王寅 《青年记者》2012,(11):8-9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讨论推向一个高潮,全球40多个国家的50多家报社发表了由英国《卫报》统筹的共同社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两个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其主流报纸对于“气候变化”议题的报道框架之异同与特点,是值得关注与分析的.  相似文献   

14.
洪燕  莫黄燕 《图书馆界》2022,(3):81-85+94
加强公共图书馆节能减排管理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节能减排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查找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节能减排管理方面的不足,并从探索能源精细化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效率、拓宽节能降碳行动方法和打造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品牌4个方面提出加强节能减排管理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公共图书馆节能减排管理持续走深走实,为其他公共机构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京报》2016年整年涉女性的社会新闻报道为例,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媒体在社会新闻中涉女性报道为何多呈现出暴力实施者和暴力受害者形象?媒体采用怎样的报道策略以勾连起女性与"暴力"因素的联系?本文选取了139篇《新京报》2016年整年涉女性的社会新闻为研究样本,采用框架分析的研究方法发现:媒体在报道时倾向于选择"女性受害者"、"女性施暴者"的新闻事实,重点突出和"暴力"相关的新闻议题,影响受众认知;并且多选择形容词及描述性语句.综合各种因素进行价值判断及归因评估.  相似文献   

16.
重大事件报道中的冲突框架研究——以《人民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勇 《今传媒》2015,(1):34-36
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人民网》的一些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的"冲突框架"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重大事件主要涉及的议题是"政府问题";冲突主体主要属于"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倾向于诉诸"暴力"来化解冲突双方的矛盾,冲突原因主要是"利益因素",冲突结果对事件主体的个人影响主要是"影响个人名誉"和"个人地位或职位的变化";冲突客体主要属于"农民劳动者阶层"和"未知名阶层的民众与其他",倾向于诉诸"非暴力"策略来化解冲突双方的矛盾,冲突原因主要是"利益因素"和"情感性因素",冲突结果对事件客体的个人影响主要是"精神伤害"、"经济损失与赔偿"和"失去生命";重大事件的社会影响主要是"真相的揭示或遗忘"和"政府的合法性流失"。  相似文献   

17.
18.
张强  莫玫瑰 《新闻传播》2012,(9):215-216
本文以《华尔街日报》和《华夏时报》对于吴英案的新闻报道为例,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在新闻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运用两个层面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仅仅就这两篇报道而言,西方媒体倾向于冷静客观的方式来陈述事实和发掘其背后的新闻事件,而中国媒体则停留在案件本身,并未对事件做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杨瑞丽  宋燕 《新闻世界》2011,(4):136-138
面对当前中国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媒体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应该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其中,《南方周末》一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勇于自我反思,是有责任媒体的代表之一。本文以近期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为个案,从事态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南方周末》的相关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探讨其就此类公共暴力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由此,本文提出此类事件中媒体合理的角色定位;并从责任意识出发对媒体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主流媒体对脱贫攻坚的报道,对于提升地方脱贫攻坚主体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建设性新闻公众导向、方案导向、行动导向、未来导向的理念,《闽南日报》在脱贫攻坚报道上以凸显问题成效来优化议题,通过经验介绍、成就展示的优先议题营造了积极正向的舆论导向,通过以情感驱动的新闻叙事框架,构建了脱贫攻坚中的地方政府形象、贫困群众主体形象和社会帮扶力量主体形象。在未来的报道中,只有发掘脱贫攻坚的本土化、差异化特征,以发展的视角让脱贫攻坚叙事走向未来,地方主流媒体才能有效推动脱贫攻坚故事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