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学习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吸收本民族的文化营养,从而更好地继承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感情。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存在着一些障碍,主要是字词理解的障碍和内容理解的障碍,并且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普遍不高。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就是要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传统文化之根,播下传统文化之魂,让学生从小树立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立足课堂,紧扣语文要素,带领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呢?本文将以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为例,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对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的信仰与力量,是植根于人内心的修养与自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天然地具备选择、诠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文化视野下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以文教化",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粹,提高民族自信与个人修养。一、明确文言文教学的文化追求文言文经典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内涵,但是学生常常满脸苦涩地诉说文言文注释理解的生硬背诵。  相似文献   

4.
文言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学习文言文是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有效途径。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能让学生穿越时空与两千年前的大师们直接对话,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吸纳传统文化的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是一个民族的根,想要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传统文化,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言文教学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尝试从四个方面加以渗透。一、强化文言文诵读文言文传承着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通过诵读文言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音韵之美,还能促使学生"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怎样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是语文教师时常感到头疼的事。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找到一条学习文言文的“捷径”,就能使其顺利通过文言文这一关,并能领略到古代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统编语文教材对小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数量大幅增加,且开始时间提前。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编排有文言文。文言文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乐学、易学,在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在三年级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推门、方法铺路,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并通过适当拓展,让学生轻松、有趣地踏上文言文学习之旅。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是新课标第14个学习任务群,而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自然担负起"文化传承与理解"的使命。通过深入研究高中文言文阅读,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真正让"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学好文言作品,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审美情趣,能将中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弘扬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对文言文兴趣不大,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编选了多篇文言文,题材丰富,是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学习材料。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意蕴丰富、节奏鲜明,对于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提升文化自信都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常常存在枯燥无味、形式单一,或是无限拔高、晦涩难懂的现象。鉴于此,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当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提供方法支架、适切拓展延伸等,体现课标理念,让文言文教学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文言文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要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要学和爱学的热情,就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和阅读教学法与对话教学法的实施,使文言文教学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追溯汉字文化渊源,可以让学生在丰厚的汉字文化气场中认识汉字、理解汉字、享受汉字,近距离地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字、文化、文明。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的今天,浸染在网络环境下的高职生广泛吸收着各国各民族文化,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同危机。如何提升高职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已成为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语文教学培育高职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不失为有效路径。通过对现有语文教材内容的整合、重组及重新解读,提炼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或要素,建设校本化特色语文课堂;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信息化手段,建设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库,以此增强高职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培养热爱祖国、有责任担当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各种国际博览会展中的国家馆展示设计形象,从建筑形式到空间组合,都可以说是整个国家在全球观众面前最为直接的一张名片。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如何在各种国际展会的展示设计中体现自己独特的古典文化?从符号化的中国元素运用到深层次的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表现追求,在现代展示设计中,也许应当试图采取更为深入的多元化视角、更为开放的创新思维和更多的现代科技力量,来诠释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的方式,对200名国内大学生及留美中国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及实践状况进行了调查。问卷数据间的比较发现,两组受试对传统民族精神的理解和实践状况趋同,均热爱中华民族,崇尚中华传统美德,但常常缺乏民族使命感。而在当代民族精神新元素的理解和实践上,留美大学生较国内大学生表现出对他人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加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是在生活工作中显示出实用主义态度。本调查对我国高校思想教育的建议是:科学引导,理清价值观念;创新教育内容,继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是为民族复兴不断奋斗的历史,“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与民族复兴的目标内容在逻辑上完全一致,只要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我们党就能领导人民在新的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论华侨对祖国抗战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祖国危难之际,华侨无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上,留下了激励后人奋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汉字与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化相联系,是记录语言的一种特有方式,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字形分析,利用因义赋形、认知结构识字、发散识字等方法来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开阔教学思路,增加教学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目的、宗旨及制定的方针政策均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水平。中国的翻译工作者们要正视汉诗英译的初衷及目的,应尊重西方读者的审美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和美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