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水平竞走运动训练理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考察我国部分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训练实际情况及分析国内外有关竞走的资料,在重新认识运动训练实质的基础上,探析高水平竞走运动训练理念.提出:运动训练的实质是运动员在系统目标导向下,对训练负荷刺激的连续自组织过程;把握竞走运动的本质要求,贯彻体能训练技术化的指导思想;构建运动员个性化小周期训练负荷结构,贯彻"赛练结合、以赛促训"训练思想;训练手段应尽可能按"实战强度"要求设计,贯彻实战需要训练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对竞走运动项目特点和训练规律全面、准确认识的基础上,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医学四个方面探究竞走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训练质量"的可行性。分析表明:竞走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可有效加强核心稳定性和协调性、增大躯干小肌群力量、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和支配能力、预防损伤及加快体育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对竞走运动的经济省力、增大步长、加快步频,提高竞走"训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竞走运动水平提高很快,如西安邮电学院研究生谭明军就曾在全国第四届大运会上以40'11"15打破男子10000米竞走全国纪录,并有12人达到运动健将标准。 然而,我们又必须看到在大学生竞走运动中,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赛中高水平运动员被罚现象屡有发生,教练员过分追求专项能力训练而忽视了技术能力培养,从而导致运动员技术动作紧张、僵硬。 因此,探讨大学生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根据笔者对竞走项目的教学、训练及多年来从事全国竞走裁判工作的体会,谈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现在对竞走运动员的选拨和培养要考虑到一些新的因素,其中包括: ——竞走运动越来越普及,近十年来运动成绩显著提高。——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年龄下降。因而,开始训练竞走的年龄提早,并提早出现最好成绩(20—26岁)。竞走运动员的培养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定的任务。任务可按运动员的水平和各自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竞走运动水平已处于亚州最高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如何保持我国竞走项目的领先地位,并使竞走运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研究和探讨高水平竞走运动员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我们每一位从事竞走项目的教练员、裁判员及科研工作人员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就此问题自己根据多年从事竞走训练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走访了国内著名教练,谈谈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竞走运动员运动训练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对竞走运动训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设计并开发了竞走运动训练计划管理系统。系统综合集成了预测、评价、规划、统计、决策模型和竞走运动员各种竞技能力模型,实现了信息处理的科学化、自动化和运动训练人机一体化,从而为竞走运动训练计划的科学化管理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近年贵州高校学生运动员参与的省内外多个竞赛竞走项目的运动成绩进行分析,了解贵州高校竞走项目的竞技现状,以此分析培养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模式特点、高校运动员竞技能力、运动员选材方法以及制约发展因素,总结出促进贵州高校竞走运动发展的可行路径,提高贵州高校竞走项目竞技水平,为贵州高校培养竞走运动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1.对初学竞走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 1.1讲解简要讲解竞走运动项目的发展概况,基本技术、竞走技术的定义,规则要求,发展趋势及竞走技术教学顺序和竞走技术的动作要点。  相似文献   

9.
优秀竞走运动员比赛全程的时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和3届世界杯竞走赛的男、女20 km和男50 km竞走运动员比赛分段时间的研究,分析我国运动员和世界顶级运动员的差距,影响成绩的主要时间指标.这对于了解我国运动员的比赛状况,以及和主要对手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等,为运动员改进技术,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和比赛对策,掌控训练强度,检验训练效果等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和保障;也可对继续构建和完善竞走的高水平训练平台以及今后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竞走运动发展很快,尤其是女子竞走运动已进入世界强国之列。要想保持我国竞走项目的优势,就应该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这项运动。 要想获得较高的运动成绩,没有多年的系统与科学的训练,无论如何是完不成的。通过对我省近几年少年运动会和中小学生运动会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少年运动员还没有真正掌握比较完整的竞走技术。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往往侧重于专项训练,对改进、提高竞走技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