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性是指通过遗传带来的某些特质。按天性培养孩子,有助于挖掘和锻造孩子特有的潜能,进而对其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为此,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充分挖掘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叶六奇 《科教文汇》2007,(8Z):49-50
天性是指通过遗传带来的某些特质。按天性培养孩子,有助于挖掘和锻造孩子特有的潜能,进而对其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为此,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充分挖掘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涉及与孩子成长有关的问题时,女人们往往变成智者,这是母亲的天性.新科技成果则为更好地履行母亲职责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4.
儿童时代对每个孩子来说就是以玩为主的成长过程,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和游戏,因此,在幼儿的教育中也不能泯灭孩子的天性,幼儿教育应该抓住儿童的特点,通过游戏让儿童去了解世界,掌握知识。他们可以通过游戏,充分的发挥想象力,主动的学习知识,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起到培养儿童合作、团结的精神。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充分的利用游戏的作用,让儿童在玩耍中自我学习和成长,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5.
"顺性"就是顺应孩子成长的天性,培养孩子的个性化需求。"适需"就是要适合学生的生长规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也就是"学有所教"。树立"没有教科书——给孩子无限可能"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魔术学习极大地激发孩子兴趣,使孩子置身在魔术世界里,同时结合物理、化学等原理,使魔术更具神秘色彩,培养了孩子们乐于学习、好奇探索的学习态度,使孩子的求知欲、探究欲、表现欲得到充分的挖掘,让孩子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幼儿时期是儿童心智发展时期,幼儿文学以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来促进幼儿心智发展,该时期的教育应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充分挖掘发挥幼儿缪斯心理,为学前教育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幼儿时期是儿童心智发展时期,幼儿文学以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来促进幼儿心智发展,该时期的教育应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充分挖掘发挥幼儿缪斯心理,为学前教育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指出,心理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孩子的心灵就像一个银行,如果你不断贮存肯定、尊重和赞许,那么你就能支取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丰厚的利息不可估量.那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成长中的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恰当的自我认知,利于他们成年后在社会上找到正确的位置.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试从三个方面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一是肯定孩子,鼓励进步;二是尊重孩子,沟通心灵;三是赏识孩子,挖掘潜能.  相似文献   

10.
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中,幼儿教育是基础部分,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更能够发挥幼儿的天性,使其加强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幼儿的音乐教学是整个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孩子节奏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幼儿音乐教育方面看,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幼儿教学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学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第一课堂,对人们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形成的重要阶段,根据他们的天性和特点,教师最好能够运用游戏教学的模式,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大脑,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归属感是人走向社会化的需求之一。家庭归属感属于群体归属,帮助孩子建立家庭归属感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家庭之爱、父母之爱,增强抗挫折、抗抑郁的能力;有助于家庭的稳定和谐,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要最大限度挖掘、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实践中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创造富有魅力的温馨课堂。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给学生打开一扇语文学习的窗。利用儿童游戏,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励表扬,促进学生产生“最佳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驱动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握人才成长规律成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选拔优秀科技人才的关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者为对象,本文通过采集其履历信息,运用定量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等方式挖掘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研究表明境外经历有助于青年科技人才能力的提升;高成就导师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不同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5.
钱丽萍 《知识窗》2011,(9X):38-39
<正>世界著名教育学专家马克斯.范梅南说:"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教师应把"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的个性潜能挖掘出来,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自身的发展和个性优点。今天的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应在这一前提下致  相似文献   

16.
正少年指的是7—17岁的年龄阶段,人生的启蒙期、逆反期、成长期都会在这个年龄阶段完成。而我国的孩子少年时期基本上是在学校度过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着天性成长的勃勃生机,也有着自身角色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可以说,无论是从知识体系的建构,还是个人人格的完善及社会角色的定位来看,少年阶段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作业练习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机械重复、形式单一的作业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天性.  相似文献   

18.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孩子凭形态、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索事物,假设有人强迫孩子凭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便是无理地、有害地胁迫孩子的天性。  相似文献   

19.
事实上,任何一类言语人才的成才,都是基于原生的言语生命的特殊禀赋,即人的言语"野性"、"天性";保有"野性"、"天性"才能生长成"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育首先要确立的观念便是:爱护、顺应每一个孩子的言语"野性"、"天性",牧养每个孩子的言语生命。笔者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让主问题与批注相得益彰,即在批注中生成主问题,又围绕生成的主问题进行批注,是爱护、顺应每一个孩子的言语"野性"、"天性",牧养言语生命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幼儿应该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这是无需辩明的真理。但在知识取向、功利取向、应试取向的影响下,幼儿承载了过多来自家庭、社会以及幼儿园的期望与压力。系统梳理当今中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揭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可以辨明幼儿教育的转型和变革之路。只有尊重幼儿天性,正确合理引导,才能还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