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品读《荷塘月色》要从朱自清的气节、情怀及当时的黑暗现实入手。有些地方采用直白的方式表现了对现实的极端不满;有些地方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曲折隐晦地表达了作者自己苦闷的心情和内心存在的一丝希望。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写作文笔细腻唯美,所有的散文都被文学爱好者称之为美文。特别是其中的《荷塘月色》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铺天盖地的研究和评论。《荷塘月色》将朱自清先生所有散文艺术融汇一炉,集中表现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风格,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直接成为朱自清先生的代表名作。本文针对朱自清先生与《荷塘月色》进行浅析,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讨论来找出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尾的时间和地点是:“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1927年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子呢?稍有现代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一时期,北伐战争最终失败,国共合作走向破裂,国民党在全国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军阀混战连年不断。特别是1926年发生了段祺瑞政府残酷屠杀各界群众的“三一八”惨案,朱自清是这场惨案的亲历者,他在事件发生后第五天,写下了《执政府大屠杀记》,悲痛地  相似文献   

4.
岁月采撷着每夜的心情交织成本春夏秋冬依然是这曲折而反复的生命孤独地划过夜空日日不变的风景无法逃避的依然还会是你的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是现实依然无法逃避的是你今夜你在塘边听那渺茫的歌声暂隔你如期而至的命运读朱自清《荷塘月色》@陈小玲$广东广州东环中学!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抒情散文。向来脍炙人口,令人爱不释手,不愧是一篇典范性的抒情文章。它的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的,因此,正确分析准确理解文章景中之情,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那么,作者是怎样运用写景来表情的呢?笔者想抓住行文的线索来谈一谈。二本文的行文线索有两条: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就是游踪,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走出家门——漫步路上——荷塘观赏——目击四周——回到家中。另一条暗线是,隐匿于景物文字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思考和练习的第一题中说:“反映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这就是说作者反映在此文中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哀愁还是喜悦都只是“淡淡的”;也就是说作者当时想借夜游荷塘来逃避使人哀愁的现实,去寻求那“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喜悦;这就等于给这篇作品和作者以及读者定下了一个基调,一个极低的、很不相称的基调。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字佩弦,一八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日生于江苏东海,祖籍浙江绍兴,因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自称“我是扬nn人”。一九一六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扬州中学),一九二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以后的五年里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教书。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理论认为 ,文学是作家的白日梦 ,是作家平衡心理、实现生活理想的一种途径。作家在生活中有了压抑 ,有不得实现的愿望 ,用文学的形式释放出来 ,用文学的形式得以补偿 ,从而达到一种精神平衡 ,这便是文学的代偿功能。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便是这样的一篇作品。《荷塘月色》作为朱自清的白日梦 ,有着同梦游一般的外部形式。梦游患者的梦游 ,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 :走出室外、梦游、回到室内。这也是《荷塘月色》的结构。《荷塘月色》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交待夜游的原因 ,是为“入梦” ;第二部分描写夜游所见所思 ,是为“梦游” ;第三部分回…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是中国近代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所写的现代抒情性散文。的确,若是只看题目的话,很容易想成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但本文以浪漫主义气息的笔法来描绘墨色朦胧中的月下荷塘美景,却旨在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中表明心志,寄托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批判,以及对光明未来的憧憬向往,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0.
11.
《荷塘月色》第四、五段描写景物的特点是:荷塘是月色中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通过观赏荷塘月色,描绘素淡朦胧的美景,反映作者幻想超脱,对美好、自由、光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从问世至今,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对作品主题的分析和采用“知人论世”法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阐释,以及对其语言风格进行梳理,这无疑是有益的。但还远远不够。曾几何时,读者阅读《荷塘月色》已不太留意于时代  相似文献   

13.
14.
朱自清先生何以要创作《荷塘月色》,又为什么在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不少学者,包括一些教科书,认为作者的这种情绪与大革命失败有关。我认为仅凭文章作于1927年7月就推断它与大革命失败的关系,既不充分,也有悖历史的真实,是一种泛政治化倾向的表现。这种理解既不利于读者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家作品,又无助于读者真实地把握文章内蕴,是阅读重点和兴趣的误导。  相似文献   

15.
深层结构分析的关键是把握作品的内容关系.这就决定了深层结构分析是一种文本分析.因为所谓深层结构就是内容关系.而内容关系当然是作品本身所固有的。深层结构分析又是一种文体分析.因为一定的文本当属一定的文体.而文章体裁与内容形式密切相关。例如小说这种文体,一般有环境、人物、情节三要素,分析时就得注意环境构成与事件推演:诗歌这种文体,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传诵一时的佳作,被收入到中专语文教材第一册的散文单元。这篇抒情散文,写景精美,诗意浓厚,学生特别喜欢。但由于写作的年代比较久远,对作者的情况又不十分了解,因而作品中所显现出的一些丰富意蕴和深刻内涵,学生并不十分理解,同时也往往忽略了在这方面的思考和探究。因而,重读作品,深入探索其内在本质意义,理清脉络,以达到贯  相似文献   

17.
<正>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从1927年诞生以来为什么广为传诵、历久不衰?它所描绘的艺术视景为什么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其美学特征是什么?审美价值何在?这是笔者近来重读这一名篇所思考的问题。对《荷塘月色》的艺术特色,近年来研究者的认识已趋于一致,如形象逼真、文字如画;融情入景,贮满诗意;文字凝炼而又自然,刻意求精而又没有斧凿痕迹等等。然而对于它的思想价值的认识,却存在着不尽相同的见解,而这些不同的见解又有其共同的倾向,难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如果我们跳出这个研究框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或许可以找到更加合理的解释。因之笔者试图从美学的角度谈谈《荷塘月色》及朱自清的其他写景散文所表现出的美的形态及其审美价值等。  相似文献   

18.
张之阳 《四川教育》2001,(11):30-3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独处” 时的“独语”——与其说在观赏景物,不如说在逼视自己的灵魂深处;与其说写下的是他看到、感觉到的一切,不如说他在构造一个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 现实中,人被命定扮演某个角色,做“一定要”做的事,说“一定要” 说的话;而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因此,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曾经说过:“朱自清虽然是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然贮满着那一种诗意”。这话说得很好。以诗人之笔来写散文,诗意惘然,确实是朱自清散文的一个特色。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腻,用语造句,极有功力,写来朴素自然,又时见匠心,每有新意,经得起推敲玩味。这些特色在《荷塘月色》中都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叙事抒情兼具的美文。文中,作者不仅写出了月光下荷塘的特有风韵,更写出了清净幽深的气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出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心情,也流露出了作者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