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与盐湖城冬奥会相比,都灵冬奥会之前的世界花坛格局已经有了改变。而在男单方面,老将因伤退役,金牌将在普留申科、兰比尔、威尔等一批当打之年的名将中展开。染指都灵冬奥会的最高荣誉,他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2.
“都灵2006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目的和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第20届冬季奥运会将在意大利的都灵举行,为了能够对这一重大赛事进行充分的准备,都灵冬奥会组织委员会(TOROC)提出了以道德、社会、自然环境为中心的“都灵2006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该计划从各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出发,贯穿于旨在能够举办以人为本的2006年冬奥会的初创活动,并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不断地发展和实施。一、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目的从总体上看,都灵冬奥会组织委员会针对中小学生,主要是16~18岁的青年学生提出的“都灵2006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希望能够达到三个目标:l.运用奥林匹克赛事这样重要的场合来促进青少年…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28日,经过16天激烈争夺,第20届都灵冬奥会圆满闭幕,84枚金牌全部瓜分完毕。中国军团奋战冬奥赛场,完成既定目标——拨新手悄然间扛起了中国军团的大旗,新的世界冰雪项目格局也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4.
对第21~24届冬奥会上各竞技强国取得的成绩及各国的优势竞技项目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冬季项目竞技实力的提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挪威、德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作为冬奥会第一集团,其优势项目的竞技实力具有整体优势,成绩相对稳定,有较大发展空间;中国等8个国家为冬奥会的第二集团,其优势项目群总体呈现出覆盖面窄的特征,部分国家优势项目只有雪上或冰上项目,表明第二集团部分国家冬季运动发展存在“偏科”的现象;近两届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阴盛阳衰”的现象在悄然改变,自由式滑雪优势小项也在增多,打破了小项发展不平衡局面,但我国雪上项目涉及项目仍较少,冰雪运动发展道阻且长。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备战2010年冬奥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在短时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该项目成为自由式空中技巧后的又一个优势项目,成为冬奥会上夺取奖牌的绿色通道。通过对06都灵冬奥会和08冬季极限运动会该项目的比赛技术分析,找出问题,明确方向,对备战2010年冬奥会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为冬季项目主管部门、运动队与教练员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少年体育训练》2006,(3):F0002-F0002
第20届冬奥会于2006年2月26日在意大利古城都灵闭幕。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枚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奖牌总数超过历届,首次实现奖牌“双位”数。更令人兴奋的是,一些落后项目取得了进步,实现了运动成绩稳中有升的目标,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明双丰收。  相似文献   

7.
中韩两国都灵冬奥会成绩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冬季奥运会群众基础相对薄弱,战略上只能“抓小放大”,在个别小项目上,根据国情大力发展,以彰显优势。如何扩大在优势项目上的集团优势,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对中韩两国都灵冬奥会成绩对比分析,找出差距所在,旨在为我国冬季奥运会优势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都灵冬奥会之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面对我国运动员在都灵冬奥会上取得的可喜成绩,进行了如何延长冰雪项目运动员的运动生涯、高度重视和加强心理训练、谋划多元化发展、拓宽发展冰雪运动新路子等若干冷静的思考,以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冬季项目最高水平比赛的第11届冬运会女子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自选比赛前三名运动员比赛有效成的技术动作和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前三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试图分析、比较出我国运动员与冬奥会前三名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和优势,为我国教练员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冬奥会现设15个大项。有的项目男、女列入年代不同;有的项目先以表演列入,以后才成为正式比赛;有的项目男、女列入年代相同;还有的项目只设男子项目。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冬奥会的项目列入年代及起源进行了探讨,供奥林匹克运动研究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荣  陈亮 《体育科学》2020,(4):15-27
目的:分析以往冬奥会单人项目运动员多维度的参赛制胜特征,为北京冬奥会中国队参赛策略提供借鉴。方法:以2014年和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单人项目前8名运动员(1 136例)的以往参赛特征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以往冬奥会、奥运周期世锦赛、奥运赛季世界杯赛的参赛对本届冬奥会名次取得的作用方式。结果:与低龄类项目相比,高龄类项目在冬奥会参赛和冬奥周期世锦赛参赛均表现出经历多且名次等级高的特点。此外,冬奥周期无兼项项目的最好名次等级高,有兼项项目主项成绩突出。结论:高龄类项目更加注重以往参赛经历,冬奥周期和冬奥赛季成绩应上升或保持稳定,有兼项项目冬奥周期应适当发展副项,但冬奥赛季应重点关注主项的能力和状态。建议:在把握不同单人项目参赛制胜特征的基础上,我国重点项目应依据优秀运动员数量、年龄、冬奥参赛经历,在北京冬奥周期中选择适宜的专项能力提升或保持方案,并制定差异化参赛策略。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talent transfer, rapidly develop, and qualify an Australian female athlete in the skeleton event at the 2006 Torino Winter Olympic Games and quantify the volume of skeleton-specific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that would enable this to be achieved. Initially, 26 athletes were recruited through a talent identification programme based on their 30-m sprint time. After attending a selection camp, 10 athletes were invited to undertake an intensified skeleton training programme. Four of these athletes were then selected to compete for Australia on the World Cup circuit. All completed runs and simulated push starts were documented over a 14-month period. The athlete who eventually represented Australia at the Torino Winter Olympic Games did so following approximately 300 start simulations and about 220 training/competition runs over a period of 14 months. Using a deliberate programming model,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guide to the minimum exposure required for a novice skeleton athlete to reach Olympic representative standard following intensified sport-specific train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liberate practice theory and offer the term “deliberate programming” as an alternative way of incorporating all aspects of expert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以近10届冬奥会(第14—23届冬奥会)东道国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冬奥会主办国金牌数量、奖牌数量、奖牌榜排名、不同运动分项奖牌数量等东道国优势特征,从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政策与经费投入、主场观众因素、场地熟悉程度、运动员参赛人数等角度分析冬奥会东道国优势效应产生原因;建立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我国运动员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数量将创冬奥会参赛史最好成绩。借鉴冬奥会东道国办赛经验,提出我国运动员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造冬奥会最佳参赛成绩策略:1)妥善应对疫情,实现参赛出彩目标;2)突出优势项目,确保运动员争金夺牌;3)利用场地优势,实现运动成绩新突破;4)适应观众氛围,发挥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5)补齐项目短板,赛出运动员风格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运动竞赛或体育比赛中,主场效应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原因之一。结合2018年平昌奥运会各比赛项目,分析出主场效应的影响因素为:旅途因素、环境因素、观众因素、裁判因素以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因素;对冬奥会各比赛项目进行项群分类,并分别对项目特征及其主场效应进行具体分析,旨在为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备战冬奥会期间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男子项目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现场观察、录像分析等科研方法,通过对第20届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男子选手参赛难度动作和成绩的分析,特别是对高难度和超高难度动作、技术、稳定性、成功率的比较分析,依据技巧项目共同的技术发展特点,指出了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该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拔、培养以及提高现有技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第23~28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员比赛的成绩进行统计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女子中长跑、女子竞走、女子投掷和男子跳跃4大类项目为中国奥运会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男子110m栏、女子链球和男子竞走等项目为奥运会田径新兴潜优势项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第 2 0届冬奥会周期第一年度中外重点女选手的实力分析得出 :目前C .Alisa、I.Lydia、B .Veronika及L .Evelyne是我们的强劲对手 ,我国主力选手李妮娜、徐囡囡可与之抗衡 ;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能还会冒出新对手 ,尤其是我国女选手年轻且发展势头强劲 ,相信到下届冬奥会时我国女队整体实力会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8.
国际滑联花样滑冰新旧裁判评分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通过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出现的裁判争议及2006年都灵冬奥会我国选手张丹/张昊夺得奥运会银牌的实例,采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结合裁判评分等方法,以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双人滑评分规则为例,在深入研究国际滑联裁判评分系统新旧规则的不同之后,发现新旧规则评分系统之间差别很大。国际滑联修改规则的直接原因是要杜绝裁判在评分过程中的舞弊行为,但规则的改变也代表了国际滑联对花样滑冰运动发展方向的认识,即兼顾花样滑冰运动本身的特点与评分系统公平、客观之间的平衡。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在对今后我国花样滑冰运动的训练、比赛中,应该坚持技术领先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提高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等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中国奥运会冠军选材和跨项选材的成功经验,采用文献资料法、面谈和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251位奥运会冠军的选材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以下结论:奥运会冠军的选材年龄渐趋低龄化,中国17.5%的夏季奥运会冠军是跨项选材的结果;竞技能力相近,制胜因素类似,动作结构相似的项目才有可能实现跨项选材;跳水项目45.5%的奥运会冠军初选练习项目为体操;篮球与排球,摔跤与柔道,田径投掷项目与要求突出力量水平的柔道等项目也存在跨项选材;夏奥会和冬奥会项目之间目前还没有出现跨项选材培养的奥运会冠军,冬奥会项目冠军之间也没有出现跨项选材;跨项选材的前提是在初选项目有较好的符合专项需要的体能和技术基础;跨项选材运动员终选项目年龄略大,但未错过终选项目竞技能力发展的敏感期;跨项选材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03-‘04赛季空中技巧世界杯第4至6站赛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次文献法与网上查询法,对‘03-‘04赛季空中技巧世界杯第4、5、6站赛况进行分析,认为在女子项目上澳大利亚队与中国队是世界强队,在男子项目上我国也开始步入世界强队行列;为完成第20届冬奥会拿牌夺金的历史使命,我国使用二周动作的女选手必须强化bdFF的训练,使用三周动作的女选手必须高质量地掌握7.30以上难度动作;而男选手则需大力提高8.65与8.90难度动作的质量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