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的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根植于中华文明沃土的道教文化的生态智慧作了简要分析,认为道教的“道法自然”思想所包蕴的维护整体和谐的自然现、济世扶贫的社会公平现、少和寡欲的适度消费现、节欲优生的人口现,为可持续发展思想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
翻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翻译。把生态意识渗透到翻译的每个环节,研究翻译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态意识,为控制生态平衡,达到自然协调而采取积极的对策,促使自然、社会和包括翻译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翻译生态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的研究必然与其他分支学科交叉、联系。因此,翻译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研究"人与生物圈"这个全球性的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科技进步的双重性 ,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的辨证关系以及当代科技的生态价值与生态伦理取向进行了探讨 ,阐明了唯有唤起生态文明 ,自觉建立正确的生态与环境意识 ,并运用现代科技 ,利用自然、保护自然 ,才是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借鉴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生态税收现状,论述了在我国应采用经济手段,建立生态税收,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及可能性,提出了我国生态税收的初步构想,以期有利于我国实际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郭文 《华章》2007,(11):77
墨家提出的"节用"、"节葬"的观点是对人类奢侈浪费行为的批判,为保护自然、保护生态提供了现实的行为规则."节用"、"节葬"包蕴着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现代条件下的节用对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对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区,是指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可以被当代旅游者享用的自然生态或人文生态系统,是对现存生态环境的完善和提升,使旅游者能够亲近自然、观赏自然、体验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直接交流,满足当代人类回归自然愿望的旅游区。建设生态旅游区对于满足旅游者需求,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保护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生态旅游区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科学规划和建设、符合国际规范和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建设生态旅游区,必须建立和完善生态旅游区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大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宣传的力度,提高生态旅游区人才素质及服务质量等。  相似文献   

7.
我们现正处于21世纪的前夕,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建设崭新的生态文明的时代。生态文明的一个特点是可持续发展,要重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对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后人的需要构成危害,而且要为他们留下日益美好的发展前景。1...  相似文献   

8.
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是傣泰民族谚语文化意蕴深远的传统生态伦理观。傣泰民族生态伦理观体现了朴素与深刻的统一,生活格调与教化色彩的统一,传统情感与现代意识的统一。傣泰民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生态伦理价值体系,以敬畏神圣的自然为思想内核,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为价值评判,以善待自然万物为行为标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定位。傣泰民族生态伦理价值体系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道德是为了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道德规范。它从道义上确立了人类在与自然的关系上所应承担的权利和使命,提倡人和自然的平等性、兼容性和和谐性。目前,我国道德教育面临着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缺乏生态意识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学校抓起,加强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环保和节能成为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文明观的提出和实施,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结合在一起,对于促进人、自然、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概述了生态文明观和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文明的发展,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实现现代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医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到来,形成了平等、和谐、共生的全新生态伦理观。我国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这与当代生态伦理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古代医学正是在朴素的“天人合一”生态观的指引下,形成了“人体阴阳五行说”、“自然诊治”、“自然保健”等一系列具有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人类健康及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强调人要与生态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强调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深以及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道家丰富的生态智慧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缓解人与自然的生态矛盾对于高校大学生生态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科技进步的双重性,对可持续发展战备与生态文明的辩证关系以及当代科技的生态价值与生态伦理取向进行了探讨,阐明了唯有唤起生态文明,自觉建立正确的生态与环境意识,并运用现代科技,利用自然、保护自然,才是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遗产开发导致的民族文化生态破坏是当前自然遗产旅游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以武陵源为例,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引发的民族区域社会效应和民族文化在旅游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改变双向角度切入,进一步探讨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和民族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对于维护自然遗产的自然、文化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对自然的掠夺造成了生态危机,使得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其解决需要人类从生态伦理的角度与自然和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遗产开发导致的民族文化生态破坏是当前自然遗产旅游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以武陵源为例,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引发的民族区域社会效应和民族文化在旅游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改变双向角度切入,进一步探讨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和民族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对于维护自然遗产的自然、文化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大国家生态林业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要,林业建设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充分发挥林业建设在黔东南州中的有利地位,促进黔东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云南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中的生态观,通过宗教信仰、习俗禁忌、民间口传文学等形式表现出来。尽管它是直观的、朴素的、经验性的,有的甚至是虚幻的、迷信的,但从文化视角看,它蕴含敬畏自然和尊重生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遵循向自然适度索取等生态伦理思想,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神山森林文化保护了民族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民族生态价值观提供了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道德自律意识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们现在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生态教育”强调自然、社会和人本的有机统一。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生态素养,我校以“生态教育”为内涵,基于儿童立场,建设生态校园,开设生态课程,开展生态活动,在“生态”中育德,唤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从而使学生成为有生态意识,富有生态责任,具有良好生态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价值观认为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可以随意使用自然 ,只承认自然对人类的价值及人类利用自然的权利 ,而不承认自然的自身价值 ,从而导致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生态价值观则更强调自然的自身价值 ,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类一旦在文化价值上改变旧有的理念 ,建立一种全新的生态价值观 ,将会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永恒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