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采访对象由于所受的环境,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文化素质,个性特征等的不同,面对摄像机下的提问,都会有不同的反映。如何使采访对象打开心扉,真诚合作,每位节目主持人都有自己的技巧和方法。技巧和方法有千万种,但都是朝着完成既定的目标奔去。“没有不会说的,只有不会问的”,这是敬一丹在一次节目主持人短训班上说的一句话。节目主持人在采访中如何“问话”呢?笔者就在“问话”中怎样把握接近点谈些体会。一、与采访对象的接近。人在社会交往中,对与自己一致、相似或接近的地方,都容易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采访中如果利用人…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直播节目把采访过程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现在进行时,变成了完全的开放式。主持人在直播现场所作的采访和受众的收听同步进行,这无疑对主持人的采访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次直播就是一次采访技能的测验。善于交谈是主持人的起码素质,但主持人的交谈不是闲谈,而是以交谈形式出现的采访。善于采访,特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的印象中,电视采访一般是由一个人扛着摄像机拍,另一个采访者拿着话筒出现在画面上的。但是,随着摄像机的摄录一体化和数字化的出现,现在的电视采访只需一个人完成了,他既扛着摄像机拍,同时也向采访对象发问。在电视画面上,记者(主持人)不见了。因而有的学者把这种节目叫做隐性主持人节目。隐性主持人藏身于摄像机之后,既主持节目,又控制现场,是声画同步摄录的操纵者。 在这种节目中,隐性主持人往往采用抓拍、抢拍的手法,站在观众的角度与采访对象“面对面”地交流,最大限度地缩短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较之传统主…  相似文献   

4.
李静 《声屏世界》2000,(7):50-50
目前,广播电视专栏节目、主持人节目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被广大观众所接受,特别是许多问题型的节目、追踪型节目,扣人心弦,发人深思。这其中.记、主持人的采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采访的脉络又体现在主持人、记的“提问”上。  相似文献   

5.
第四届广播电视“金话筒奖”评选之后,中央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评委白岩松、评委会主任赵忠祥都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仅要看他的言语和形体,最看重的还是采访能力,因为采访能力是主持人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作为优秀主持人出身的评委,他们的话自然极具权威性,当然还有针对性,切中时弊。对于《焦点访谈》一类以采访报道为主的节目,也确实应该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否所有的主持人都适用这一标准呢?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现在的电视节目越来越繁杂,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中国新闻周刊》2004,(14):10-10
“现在中国不是缺少科研经费,而是经费没有真正用在科研上——真正用于科研的经费比例不会大于30%.其它则是用于差旅、会议、主管部门提成和公关,再就是进入主持人的口袋。因此,目前中国更需要的是对于科研经费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叶子 《今传媒》2005,(11):62-63
从3月28日央视二套推出“今晚”节目到现在,已经八个月时间了,高博作为央视这一档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受到很多观众的关注。他的语言和节目中一样幽默,但调侃之余,他非常认真地表达了对“今晚”的思考。生活中的高博高博的老家在内蒙古,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到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上大学时就开始在电视台做节目了。毕业时他以全班男生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中央电视台,并在二套的“旅游风向标”做了两年的外景出镜主持人,他还是央视“挑战主持人”的金奖获得者。采访中,高博向记者进行了自我介绍:“高博,男,现在不到三十,但长得…  相似文献   

8.
陈彬凯 《河北广播》2005,(2):85-86,88
其实,主持人的采访活动同记者的采访活动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属于报道采访的范畴,所不同的是,主持人的采访具有一定的“名人效应”,这是节目主持特定的工作方式所决定的,因此,作为节目形象的主持人,其采访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自己及节目、甚至是所在媒体的形象,鉴于此。尽快提高主持人的采访水平,就成为提升节目质量、完善主持人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胡涛 《声屏世界》2007,(8):42-43
在“记者型主持人”这一词语中,“主持人”是中心词,“记者型”是定语,也就是说,记者型主持人是能高度融入节目报道意识,以采访、主持见长,集采、编、播于一体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0.
“采编播合一”是主持人节目的发展方向吗? 现在一提起节目主持人或主持人节目,就首先要想到“采编播合一”。采编播合一,这曾是许多主持人的追求,可是追求多年以后才发现,所谓“采、编、播合一”并非主持人节目和节目主持人的理想境界。何有此说?根据有二: 其一,必要性不足。 首先,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电视节目正是分工合作的产物,它涉及采访、拍摄、写稿、播音、制作、音响等许多方面的工作,其中有技术性的,也有艺术性的。分工合作的好处就在于综合利用和充分发挥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优势,从而保证了节目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1.
提问,是一切新闻采访活动的基础,往往成为决定采访是否成功的关键。 采访中,记者要问得有水平的确不容易。老记者周孝庵在《访问》一文中指出:“访问不难,发问实难。”著名记者柯天也深有同感。他在《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一文中指出:“采访是一种应世最高的艺术,也是新闻最微妙而又最困难的技术。”而这所有的困难在担任采访提问任务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道理很简单:广播、报纸等传媒中,记者若提问不当,尚能加以隐藏。而电视节目主持人提问的表现让观众一览无余。鉴于电视的“放大功能”,还会对提问时“精彩”或“拙劣”加以夸张,所以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提问敏感起来,并自觉地将提问水平纳入衡量主持人整体水平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是新闻业务的基础内容,历来被看作是新闻从业者的看家本领。本文试从广播的角度,探寻主持人节目对于新闻采访的某些特殊性要求,以及节目主持人在新闻采访实践中的某种独到作用。一、主持人新闻采访的“三性”特征因为有了主持人节目,这才有了主持人的采访。在我们着手对主持人介入新闻采访活动的特殊性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便要搞清楚,一般新闻节目与主持人类新闻节目存在哪些差异。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一个以播报综合信息为己任,一个以交待特定的新闻背景为职责;一个以客观传达为宗旨,一个意在表明某种态度或倾向,以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的采访与记者的采访的宗旨、原则是基本一致的,但主持人与记者身份不同,因此在表现事物的方法上、与节目的关系上、与受众的关系上都存在自己的特殊性。主持人采访是一种艺术,具有很强的技巧性。要做好主持人采访,就必须把握特点,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14.
孟静 《档案管理》2006,(6):89-90
如今采访王小丫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即使是配合《开心辞典》选男主持人的活动,她也坚持“人间蒸发”。央视经济频道总监郭振玺为他的下属解释说:“像小丫和李咏既是员工,又是公众人物,记者可能会问和工作不是很紧密的问题,我们得考虑她自己的情况,她怕媒体炒她的绯闻,这种顾虑可以理解。”一直以来,只有央视的知名主持人可能拥有做公众人物的权利和脾气。在他们自己的员工看来,男女有别,基本上男主持人会配合采访,而女主持人通常会比较“难搞”。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他们含糊地说,多是因为女主持人在一些比较重要的饭局上也有表演才能,从…  相似文献   

15.
娄运华 《新闻世界》2013,(12):55-57
播音员主持人的“大嘴病”,其表现是不分环境场景、采访对象和节目内容,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治疗“大嘴病”,关键是要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政治素质、文化内涵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名称最早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片人唐·休伊特在1952年提出的。唐·休伊特是美国电视新闻界贡献颇大的人物。他在六十年代初发明的“并行剪接法”一直是今天美国电视新闻节目沿用的形式。所谓“并行剪接法”就是先由主持人出现报告一次节目内容提要,然后出现在电视新闻画面上,同时配有解说,中间时而穿插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人物采访,主持人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采访     
主持人的采访与记者的采访的宗旨.原则是基本一致的.但主持人与记者身份不同.因此在表现事物的方法上、与节目的关系上.与受众的关系上都存在自己的特殊性。主持人采访是一种艺术.具有很强的技巧性。要做好主持人采访.就必须把握特点.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18.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电视节目的采、编、播合一制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节目主持人。在采、编、播中又以“采”为首位。我觉得电视节目主持人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采访素质外,还一定要具备一种本领,那就是对采访现场氛围的重新营造,用某  相似文献   

19.
周漫 《新闻前哨》2004,(7):52-53
采访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集采、编、播于一体的节目主持人来说,采访同样应该是他的看家本领。然而,同是采访,由于传播媒介的不同,必然形成差异,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话筒前的采访,除具备一般新闻采访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 一、节目主持人话筒前采访的特点和要求 节目主持人采访与一般的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拥有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新闻性、时效性、广泛性、生动性。  相似文献   

20.
刘文彬 《记者摇篮》2005,(12):25-26
每当我看到神采飞扬的学生笑脸,每当我看到电视画面上那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每当我看到电视台主持人手拿话筒在采访,我就想起了我的采访,仿佛耳边响起“你们快乐,我就快乐”这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