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体性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对立、对“主体性”理解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对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主体重视不够,对教育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对培养创新素质的认识不足等问题进行反思,由此可以更加明确的主体,主体性,教育主体,主体教育等概念的内涵,并对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2.
反思实践中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水平,而是取决于学校各种显性的、隐性的因素,即学校文化.在基层学校中,要想让"名师"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使研究型教师乐于利用同伴互助的办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就必须重新反思旧有的、与课改精神相悖的学校文化,在继承中创新,把管理的着力点放在学校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上,尤其要发挥反思实践活动在促进教师主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工具价值与本位价值对立、对“主体性”理解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对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主体重视不够、对教育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对培养创新素质的认识不足等问题进行反思,由此可以更加明确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并在实践领域对其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4.
现在一些所谓的高效课堂是上课时热热闹闹,下课之后学生却什么都不知道.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让学生作主,让学生展示,并最终让学生成功,这对一改以往传统课堂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高耗低效模式是有巨大的积极意义的,但凡事过犹不及,对高效课堂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认识,我们也应注意:学生是自主的但不是自由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嘴动、手动更需要脑动、心动;重视学生不等于轻视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表现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更有课前老师对学情的了解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特别关照课堂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5.
培育学生主体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教育存在着遮蔽学生主体性的现象,教学现实中学生主体性的失落,学生主体性研究和实践深化呼唤对其反思.综观已有学生主体性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为了克服自身的缺陷,学生主体性研究呼唤价值论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小学德育缺乏实效性最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在德育目标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发展水平;在德育内容上,忽视学生的主体道德需求;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德育功能;在德育途径上,忽视学生的主体道德实践;在德育评价上,忽视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提高中小学德育主体性的应对策略主要有:更新德育理念,体现主体性;调整德育目标,体现层次性;充实德育内容,体现生活性;创新德育方法,体现自主性;拓宽德育途径,体现开放性:完善德育评价,体现过程性。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是主体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自觉能动性。在科技水平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由于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忽略了对象的客体性维度,人的主体性处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要走出这一主体性困境,必须呼唤社会实践中精神文化实践和伦理实践的审美性和道德性维度,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通过主体与特殊客体(主体)之间的沟通,达到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教育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却也不断受到质疑和拷问。笔者通过对种种反主体性教育现象的特征分析,以及主体性教育理论本身的缺陷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途径建构。  相似文献   

9.
确立学生主体性的质疑与再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但主张随意地评价教师、教材以及挑战权威等来强调学生的立体性,让人对学生主体性的确立产生质疑。实际上,学生主体性是有其相对存在的领域的,领域界定的错误是造成问题的真正原因。因此,要在教授实践中实现学生学习内容的转化,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育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却也不断受到质疑和拷问。笔者通过对种种反主体性教育现象的特征分析,以及主体性教育理论本身的缺陷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途径建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译者翻译主体地位的确立,在翻译活动中,发挥译者的主体能动性被视为成功译作的关键。本文在肯定译者翻译主体能动性的同时,作者提出受动中的能动这一观点,认为这种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状态更有利于译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从这一观点出发,作者阐述了对受动中的能动的理解,提出了怎样从文本的功能分析和创设读者文化知识新意境两方面实现受动中的能动,从而使译者主体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探讨和分析早期与现代人的主体性差异形成的原因 ,从一个侧面深化对主体性的研究。作者认为 ,影响早期和现代人主体性差异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 :主体活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因素等 ;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文化智力因素和思想道德因素等。本文中的“早期”指原始社会 ,“现代”指进入大机器生产以来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中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直接影响课堂效益。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功能的缺失依然严重。本文就此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解构主义关照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极力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它对传统译论中原著与译文的关系以及翻译中"忠实"的概念重新阐释来提高和彰显译者的主体性。但是,应该正确认识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过分张扬译者自身的主体性因而具有局限性,受到了众多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类型之一,应以人作为根本的出发点,而不应单纯地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在反思人的个性发展诉求及新时代主体发展的需求,并对职业教育本身超越性进行探讨之后,更应充分体现完整的主体性,以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进而实现主体的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政治的神性属性,到政治的工具属性,凸显出了个体主体性自由获得过程当中蕴含着的线性要素,而老、庄哲学当中的系统的、非"巨大主义"的世界观也为非神性统摄下的现代化生活提供了最优生存之道。在这样的世界观之下,人用顺应自然之道的方式保存住了人的尊严,人的主体性自由在这样的反思中获得了与上帝存在同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割裂。流于形式的‘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不能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整合的教师教育课程强调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要在互动过程中,通过主题、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创建"探究式"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教师培养模式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引发了社会对摄影专业人才的呼唤和渴求,为培养适应素质优良的多元化摄影人才和部分从事摄影艺术创作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必须在原有传统摄影教学的基础上,改革摄影教学观念、教育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高校摄影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强化摄影实践技能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译者主体性研究是近年来翻译界非常关注的课题,但这些研究主要是从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及后殖民主义理论角度进行的,都带有自己的局限性。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论证了语际转换过程中译者主体地位的存在及其特征.并从实例中更加详细地论证译者主体性的体现。文章的结论是译者的主体性包含在译者不断追求功能对应的同构关系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主体性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的转折点与里程碑。七八十年代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但学者们更多的是对文学主体性在中国的论争及建构的阐释,而常常忽视对文学主体性思潮发展历程的梳理。因此本文从史实出发论述七八十年代文学主体性思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