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妙思泉涌,奔赴笔下”,这是郭沫若同志在《我怎样写<棠棣之花>》里所作的自述,同时也道出了他创作历史剧的共同现象.他的历史剧,下笔最快的要算《蔡文姬》,一九五九年二月初,只用一星期时间就写出了初稿. 然而这个写得最快的剧本恰恰是他从酝酿到写成历时最长的戏剧创作. 郭沫若在《写在<三个叛逆的女性>后面》中述说,他在一九二三年写了《卓文君》《王昭君》之后,准备接着写《蔡文姬》.由此可见,此剧的创作欲望,由现而隐,由隐复涌,前后达三十五年之久,在他的创作史上,冠于诸剧.  相似文献   

2.
他,一个九岁男孩;他在姐姐的婚礼上把炮仗拴在姐夫的扣眼上;他在客厅表演魔术,差点射瞎了一位客人的眼睛;他在家里钓鱼,却钓下了一位老人的牙齿;他在火车上悄悄拉下了紧急制动闸,仅仅出于好奇;他搞了一个动物园,挂在树上的“猴子”竟是邻居家的小孩;……妈妈说,因为有了他,她成了世界上最不幸的女人。他就是《捣蛋鬼日记》里的加尼诺。他天真无邪,本该无忧无虑地度过他美妙的童年生活,却因为“捣蛋”闯下种种祸事。按照他的说法,他只是干了一个男孩子常干的事,却总是被家人无限夸大事实,于是他不得不承受许多无可名状的委屈。《捣蛋鬼日记》…  相似文献   

3.
《送友人》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是人们熟知的大诗人.他生活在唐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时期,政治上很不得意.一生做官时间很短,大半时间是在漫游狂歌中度过的.他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庭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此,遭到朝庭权贵的冷遇和打击.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放情山水,醉心于求仙访道的漫游生活.他一生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深受大自然陶冶.他的作品题材  相似文献   

4.
内容梗概:伴随着莱茵河的阵阵波涛声,约翰·克利斯朵夫呱呱坠地。音乐像海洋,涌出欢乐的巨流,使幼小的克利斯朵夫陶醉,他的思想随着波浪起伏。在祖父的教育下,他的音乐才华显责任编辑/夫 捷露出来,成为音乐神童,远近闻名。8岁的克利斯朵夫成了宫廷的一名小提琴手,并担负起养家的重担。然而宫廷生活使他窒息。因此,莱茵河畔是他最爱去的地方,并在那里结识了许多朋友。但各种痛苦也随之而来,他感到苦闷和绝望,也开始像父亲那样出入酒馆,放纵自己。舅舅的到来,使他重新认识了自己,并决心为新生活而创作。他正视周围的一切,反抗德国的虚伪和艺术…  相似文献   

5.
小说讲述了这么一段故事: 渔民桑提亚哥老了,运气也糟透了。84天以来,他天天出海,却又天天空船而归。连他的帆看上去都像是一面“标志着老打败仗的旗子”。他的老伴死了,以前跟他打鱼的小孩曼诺林也在父母的强追下,  相似文献   

6.
《风语》     
<正>出版社:金城出版社《风语》讲述的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缚鸡之力,却令人谈之色变;他不识枪炮,却是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上谈兵,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作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彭家煌是一位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家。他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一九三○年“左联”成立后,由潘汉年同志介绍他加入“左联”。可是,长期以来他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应该迅速加以改变。 彭家煌,湖南湘阴人。一八九八年生,一九三三年病逝于上海。只活了三十五岁。他是二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的。在他短促的一生中,共发表过五十多篇小说。此外还写过一些童话和杂文。先后出版过《怂恿》、《茶杯里的风波》、《平淡的事》、《喜讯》、《出路》等短篇小说集和一个书信体中篇小说《皮克的情书》等作品。本文拟就《怂恿》和《喜讯》两个集子的思想和艺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续写《窗》     
吴加静 《辅导员》2014,(1):48-48
他愣住了,一动不动,似乎时间在此刻凝固了,他只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他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他一点都不想按电铃,然而正好过来查房的护士救了他,经过疹治,他终究还是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9.
《女伯爵》     
《八小时以外》2010,(3):127-127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17世纪的匈牙利,女伯爵伊丽莎白的美貌远近驰名。自丈夫在战争中死去,年华渐渐老去的她一直寡居在城堡里。在一次宫廷舞会上,伊丽莎白遇到了英俊多情的贵族青年伊斯特凡,两人共坠爱河。伊丽莎白为他疯狂,日日挑灯写情书,剪下他的头发缝进自己的胸衣,为他苦苦等待,为他流泪哭泣,为他衣带渐宽,甚至为他中了奸人的阴谋……她和他的爱情美好而热烈,  相似文献   

10.
K到村子的时候 ,已经是后半夜了。村子深深地陷在雪地里。城堡所在的那个山冈笼罩在雾霭和夜色里看不见了 ,连一星儿显示出有一座城堡屹立在那儿的亮光也看不见。K站在一座从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桥上 ,对着他头上那一片空洞虚无的幻景 ,凝视了好一会儿。接着他向前走去 ,寻找今晚投宿的地方。客栈倒还开着 ,客栈老板尽管已经没法给他腾出一间房间来 ,而且时间这么晚 ,意想不到还有客人来 ,也使他感到恼火 ,可他还是愿意让K睡在大厅里的草包上。K接受了他的建议。几个庄稼汉还坐在那儿喝啤酒 ,但是他不想攀谈 ,他到阁楼上去给自己拿来了一个…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南辕北辙》里的那个人吗?他要去楚国却往相反方向走,别人劝他,他还不听,仍旧往前走。后人用这个成语来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这个人后来怎么样了呢?让我告诉你吧!这个人赶着他的马车继续往前走,一路之上他不畏风沙,不怕暴雨,不停地向前走,但走了很长时间他还是没到楚国。这一日,他来到茫茫大戈壁,那里没有山,也没有水,环境非常恶劣,他被困了很长时间,又累又饿。天神在天上看到了这一切,以为他在进行环游世界的壮举,非常感动,他想:“这人真了不起!”天神又查了一下资料,更是大为吃惊:“环游世  相似文献   

12.
<正>他多么渺小,相对于他的诗歌;他的生平捉襟见肘,像他的生活,只给我们留下一个褴褛的形象,叫无忧者发愁,痛苦者坚强。上天要他高尚,所以让他平凡,他的日子像白米,每粒都是艰难。汉语的灵魂要寻找恰当的载体,而这个流亡者正是它安稳的家。历史跟他相比,只是一段插曲;战争若知道他,定会停止干戈;痛苦,也要在他身上寻找深度。上天赋予他不起眼的躯壳,装着山川、风物、丧乱和爱,让他一个人活出一个时代。(黄灿然)  相似文献   

13.
续写《窗》     
正他愣住了,一动不动,似乎时间在此刻凝固了,他只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他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他一点都不想按电铃,然而正好过来查房的护士救了他,经过疹治,他终究还是活了下来。之后的几天他始终面朝窗外,一言不发,就像一座无生命的塑像,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开始说话了,特别是在当一位重症的孩子汤姆也住进来时,他不断地和汤姆说着话,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3,(Z1)
斯威夫特(1667——1745)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贫苦家庭。在他还没有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作为遗腹子,他寄居在伯父家。艰苦的生活使他发愤苦读了大量古典名著,为他能写下世界级的经典作品奠  相似文献   

15.
《金银岛》     
少年吉姆·霍金躺在床上, 梦见宝藏和海上历险,过几天这一切都将变为现实。他和朋友屈利劳尼乡绅、李甫西大夫一道乘帆船离开英格兰,到南方的金银岛上去寻宝。岛上的宝藏属于大海盗弗林特,虽然他死了,但他的海盗同党还在, 这伙人都在想着弗林特的宝  相似文献   

16.
(1)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2)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  相似文献   

17.
我读过许多好书,有《牛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童年》等。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牛顿》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牛顿的一生。牛顿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五岁时又跟别人结了婚。从此,他和外婆在一起生活,养成了内向、沉默、孤独的性格,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呆子。但事实并不如此,他其实是个内心充满好奇和善于思考的孩子,喜欢读书和做手工。他上小学时,在路边看见了一架风车,心想,风车是怎么转动的呢?于是,他跑回家,在房间里连续待了好几个小时,用纸做出了一架风车。但是,这架风车靠风才能转动。他把  相似文献   

18.
《海外英语》2013,(7):52-53
译者:贾白帆 迪奥乘飞机从恩德培市先到开罗,然后到莫斯科。他一路很能睡。但他会突然莫名惊醒,环顾机舱,确认没有他认识的人的模样后,他又会放松下来。在他学医期间或在他自己国家的历史中,肤色问题对他一直如影随形。但从莫斯科登上飞机后,  相似文献   

19.
《地平线》     
<正>他感到自己走到一生中的一个十字路口,或者不如说是一个边界,他在那里可以冲向未来。他脑子里第一次想到"未来"这个词,以及另一个词:地平线。那些晚上,这个街区的条条街道上空无一人,十分安静,是一条条逐渐消失的线条,全都通向未来和地平线。  相似文献   

20.
《日落》     
正艾伯特·比尔史伯特(1830-1902)是19世纪美国最具精力和勤勉的前沿画家之一,他以出色的、结构巨大的油画闻名于世。比尔史伯特2岁时,举家从德国移居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新贝德福德。1853年—1857年,他曾回到德国研究绘画。在这段时间,他独自到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及意大利游历。回到美国后,他在新贝德福德举办了一场展示会,共展出150幅作品。对其作品的私人收藏遍及美国和欧洲,其中就有著名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857年12月,波士顿图书馆购藏了一幅比尔史伯特的作品,这坚定了他对艺术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