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灵隐寺的青石板上,长长的走廊上非常幽静,禅房里一位老和尚正在青灯古佛下打坐,一看那清癯的身材和智慧的眼神,我便猜出他是骆宾王。我向他合十行礼后,便在他的对面盘腿坐下。他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又闭目打坐了。  相似文献   

2.
西风将夕阳抹成一道苍凉,乐游原上,残阳中,是你双手揖在背后,微仰起头看着那云蒸霞蔚。晚霞正将淡淡的蔷薇色披在大地上,如此绚烂,如此壮丽。  相似文献   

3.
正是寒冬时节,万动俱息,山川寂寥,天地间显得冷清而辽阔,我来到了襄阳。"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一阵曼声长吟从远方传来,仿佛是历史深处的叹息,让人神思悠邈。我循声而去,峰回路转,见一略显苍老的诗人,衣冠古朴。他立在羊祜的碑前,目光展向天际,远方的山峦显得格外冷静、清苦。  相似文献   

4.
又是下雨的夜晚。 独倚小楼,聆听雨点击瓦发出的美妙韵律,我的思绪一时飘得很远:不知在唐代,如果李商隐看见这雨渐渐沥沥地飘落在他的油纸伞上,会有怎样的感触?  相似文献   

5.
正"唐朝有位诗人叫贾岛,早年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某著名特级教师批评说,"这是典型的病句,但大家都这么说,书上也这么写,集非成是,也就习焉不察。"他认为,从语法规范的角度看,"早年"之前,应添上主语"贾岛"或"他"。另外,他建议将这句话改成"贾岛是唐朝的一位诗人,早年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相似文献   

6.
做一回诗人     
我校语文组开设了“外国名家精品赏析系列”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没有选择列夫·托尔斯泰,也没有选择海明威,更没有选择卡夫卡。一来,自己对这些名家的了解只限于浮光掠影,未曾进行过深入研究,若要讲授,不免拾人牙慧。二来,多数学生缺乏相关的文本阅读基础,在课堂上容易形成隔膜,使教师唱独角戏,自我陶醉,学生只有看戏的份,这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无多大裨益。于是,我避重就轻,选择了诗歌,选择了以凝练著称的艾米莉·狄金森,我想带领学生们触摸诗心,做一回诗人。  相似文献   

7.
做一回诗人     
《现代教学》2004,(1):87-88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是自媒体时代,每个人写完了文章,都可以自由地贴到自己的博客上供人欣赏,那么,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们写完了诗,在什么地方发表呢?其实,唐朝诗人也有自己的博客——就是诗墙、诗板、诗瓢及诗屏.所谓诗墙,就是把自己的诗作写到墙壁上供人们观看.当然,墙壁是有选择的,要选择人流量大的闹市街铺、风景名胜、交通驿站等地的墙,这样才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但墙壁毕竟有限,很快就都写满了,而且,过一段时间,想更换内容的话,还得重新粉刷一遍,再把新诗写到上面,有点麻烦,于是,有的诗人便想出了新的办法,就是把诗写到一块木板上,再把木板悬挂在闹市的墙壁等处,既扩大了墙壁的容量,又易于更新,这就是唐朝诗人的第二种博客——诗板.  相似文献   

9.
维斯瓦娃·辛博尔斯卡(1923-2012),波兰诗人,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存活的理由》《自问集》《呼唤雪人》《无止境的乐趣》等。以上三首诗选自作者的诗集《这里集》,这本诗集中共有十九首诗。波兰多位评论家和读者都一致认为,辛博尔斯卡"不放纵读者",不大量供应作品,每次发表诗集,都是名副其实的简短精品,所以她每一本新诗集的出版对读者来说都是长久等待的文学事件,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尤其值得注意和钦佩的是,她直到87岁  相似文献   

10.
以平庸时代人的眼光去打量,伟大的时代总是会有许多奇怪现象的。唐朝就有不少令人感到奇怪的现象。单以文学方面而论,唐朝至少有这样两个:一个是,唐代诗歌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可是,唐朝没有一家发表诗歌的报纸或杂志,没有一个诗人是向政府领取薪水的专业作家,没有成立  相似文献   

11.
一去不再回     
相关课文:《恐龙的灭绝》(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能让人完全信服。所以恐龙灭绝这个谜,至今还没能解开。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  相似文献   

12.
我要回唐朝     
话说一代诗仙李白,有一天在花园里赏花,忽然看见一个拳头大小的天蓝色小球在草地上不停地转动,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他连忙跑过去,把小球捧在手心看来看去。突然,球顶端深蓝色的小洞射出耀眼的蓝光,刹那间,李白不见了……李白突然出现在一条大街上,手上的小球发出声音:您好,我是时空穿越机,您现在在21世纪。21世纪?李白摸了摸胡子,有点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13.
仅仅生存并不够……一个人(的生命里)还必须有阳光、自由和一点点鲜花。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洛阳是一座诗歌的圣城,名人荟萃,群星闪耀。单是重量级诗人在洛阳城留下的故居就达数十处,权威著作《唐两京城坊考》准确地记载了诗人故居的位置,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5.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至今留下两千多位诗人的五万余首诗歌,大多数诗人与酒产生了不解之缘,唐代诗酒文化达到了千古难及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唐代的酒文化精神在唐诗中自然有充分的体现。因此,品读唐朝诗歌不能离开酒,了解唐诗中酒文化的内涵,对于了解唐诗将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诗杰——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其诗构思新奇,流丽婉畅中蕴含着宏放浑厚的气象。他与同时代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后人誉称为“初唐四杰”。故后人称之为“诗杰”。诗狂——贺之章,初唐诗人,字季真。其诗清新通俗,常为人争相传阅。他秉性放达,自称“四明狂客”,故后人称之为“诗狂”。诗骨——陈子昂,初唐诗人,字伯玉。在创作上标举汉魏风骨,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忘年交名洛夫,是一位著名的华人诗人。说他是华人诗人,是他的履历比较复杂:出生在湖南衡阳,解放前去台湾,后来在台湾创办了《创世纪》诗刊,影响深远;再后来,移民去了加拿大,成了海外华人。年已70,还在写诗,写了一本达3000行的长诗《漂木》,远渡重洋地寄给我。不仅如此,他还有大量的书法作品问世,我就为他主持了一个在深圳大学举办的“洛夫书法作品展”。至于他每年到大陆、台湾以及其它地方参加诗歌朗诵会等,更是常事。一个七旬老诗人,虽未必步履如风,但精神健旺、思路敏捷,成果累累,却是不争的事实。洛夫何以保持着这么旺盛的精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从茶的出现,历代诗人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唐朝作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茶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当我们再细细地品读这一首首茶诗时,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了唐朝诗人对茶的浓浓情意,充分体现了唐朝诗人与茶的深深情结。  相似文献   

19.
诗仙——李白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歌多有寻仙访道的思想贯于其中,飘逸如仙,故称为“诗仙”。据《诗话嵬龟》载:“宋景文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有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在当时的首都长安城里,就活跃着一批西域妇女,她们来自遥远的异国他乡,在中原大地生活,她们的奇特形貌、装饰与风俗,曾对长安城的社会风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学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第3课介绍,胡姬歌舞吸引了唐朝众多的文人。那么,她们来自何方?又如何生活?“笑入胡姬酒肆中”,让我们透过唐代诗人们生花妙笔的描述来探求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