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襄阳耆旧记》为东晋习凿齿所著,在语言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经过调查发现,判断句在《襄阳耆旧记》中的使用十分广泛,总的来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仍然是上古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形式“无系词的判断句”占据一定的优势;也承袭了上古汉语中的以“为”表示判断的非名词性谓语判断句;由系词“是”表示判断的判断句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都有一定程度的复杂化。这些情况表明,《襄阳耆旧记》的判断句正处在从上古汉语判断句向近代汉语判断句演化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3.
习凿齿所撰是《襄阳记》而不是《襄阳耆旧传》或《襄阳耆旧记》。《耆旧传》、《耆旧记》是《襄阳记》失传后,后人辑录时所用之名。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录《襄阳记》之文,可视为习氏原作。其它当视为疑似之文,宋玉传即属后者。有人主张删除,但欠缺道理。习凿齿为宋玉立传,天经地义;耆旧记所辑,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4.
陈频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12):F0003-F0003
《校补襄阳耆旧记》(习凿齿撰,黄惠贤校补,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卷3“岘山”条有:岘山下,汉水中,出鳊鱼,味极肥而关。常禁襄阳人采捕;遂,以搓断水,因谓之搓头缩项鳊。  相似文献   

5.
陈寿《益部耆旧传》,是在东汉以来形成的“清议”之风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撰写而成的.陈寿不满意前人所作,故有这部“经远”之作.他出身士族,又职居中正,虽厌恶“清议”弊俗,却不可能完全否定“清议”本身的作用.此书大约亡于唐代,但影响颇大,其佚文散见于唐宋类书及注书征引,有待搜辑.由于陈寿是一个优秀的史学家,故《益部耆旧传》之作,既含有他的爱憎理想,也体现了他的史德和文学才能,如果结合《华阳国志》、《三国志》、《后汉书》等书进行研究,《益部耆旧传》在我国史学尤其是方志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则更清楚了.  相似文献   

6.
《耆旧续闻》是南宋陈鹄所写的记录见闻的史料笔记。长期以来,关于陈鹄其人及其书一直少有人论及,根据《四库全书总目》等的记载及其书自身的一些内容,可推断出:陈鹄自号"西塘",这是其居住地的名称;他大约生活于1140年至1225年或更晚,一生仕途平平,但学问上有一定的造诣,曾与洪迈及陆游长兄陆淞谈论诗词;其书非一次成书,而是经历了几十年的漫长积累,成书年代当在1225年后不久。  相似文献   

7.
《陈留耆旧传》辑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留耆旧传》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一郡先贤嘉言懿行的专书。刘知几《史通.杂述篇》提到了四部此类"郡书",《陈留耆旧传》位列四书之首。《陈留耆旧传》还是《后汉书》的取材来源之一。《隋志》、《唐志》均著录此书,后佚。此书的前人辑本有二,一为元代陶宗仪《说郛》辑本,仅辑出七事;一为清代王仁俊《经籍佚文》辑本,仅辑出一事。陶、王二氏之辑本,合计仅八事。其中尚有误收者。此次辑佚,辑得二十七事,涉及十六人,勒为一卷。  相似文献   

8.
《资江耆旧集》的成书过程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湖南士子如周圣楷、廖大隐等人已开始注意对本土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清代前期产生了一大批与湖南文学有密切关系的诗文集,但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湖南本土诗歌总集。合邓显鹤与陶澍二人之力编辑并刊刻成书的《资江耆旧集》,是湖南文学史上第一部地方性的诗歌总集,它的成书过程复杂艰难,本文就这一过程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石钟山记》第二段一开始有这么一句话:“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我们觉得其中有几个问题需要弄清。第一,齐安(即今湖北省黄冈县),临汝(即今河南省临汝县),两地南北之间相距一千来里,  相似文献   

10.
11.
《白兔记》为"四大南戏"之一,其版本系统大致有三个:(一)成化本与汲古阁本尽管出入较大(前者比后者少八个段落),但仍属于一个系统;(二)富春堂刊本;(三)明嘉靖进贤堂所刊《风月锦囊》所收本。笔者认为,除此之外,《白兔记》似尚有另外一种版本。  相似文献   

12.
偶读《四川师院学报》1978年第1期《苏轼和<石钟山记>》一文,感到文中对某些词语的理解还值得进一步商榷。现简述于下: “是说也,人常疑之。”的“常”字被讲成“经常”。按:“常”字在古汉语里,除了“经常”的意思外,还通“尝”,有“曾经”的意思。这里的“常”也以作“曾经”讲为宜。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山名由来的解说由于太简略,因此曾经有人对他的说法表示过怀疑,这是可能的。但讲成人们常常对他的说法怀疑,就不大合乎实际了。 “舟人大恐”的“舟人”被讲为船上所有的人。我认为应照课本注释,作驾船人讲。只  相似文献   

13.
桐城派殿军马其昶所纂《桐城耆旧传》中附有《列女》1卷,收录了21位桐城女子的贞孝节烈事迹,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列女》主要文献来源于正史、地方志、文集和族谱,间或采摭其他史料;文本特征鲜明,传主生活年代集中在明末清初时期,并根据传主身份背景进行区别刻画。从史学方面来说,马其昶的编纂动机在于发挥《列女》的垂训功能;从社会方面来说,则在于凸显贤妇的示范作用。此外,作者个人志向因素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4.
襄阳记     
<正>1.贴吧这里,是我们精神的家园;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另一种温暖;这里,能教我们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这就是襄阳贴吧。襄阳贴吧是由关注襄阳的成千上万的网友聚集在一起,方便地开展交流、娱乐的地方,也是网友互相帮助的地方。在贴吧,网友们一般用网络来交流思想。不过,这并不能阻碍什么,即使这一切都是虚拟的。这里,有人站出来为弱者说话;有人能帮助解决许多棘手  相似文献   

15.
翻开一本本参考资料,在注释苏轼的《石钟山记》“余固笑而不信也”此句时,多把“固”字理解为“坚持”“本来”。我认为这两种注释不够正确,给人  相似文献   

16.
襄阳记游     
日前受邀参加2011年孟浩然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因有襄阳之行,游隆中,谒米公祠,望鹿门山,得绝句二,楹联一:望襄阳鹿门山鹿门远望白云深,遥想诗人费沉吟:不用非关明主弃,高名竟是天玉成。谒襄阳米公祠论书最爱米襄阳,痛快淋漓驾二王。至今追摹点横处,无尽风流令我狂。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选用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传世名篇《小石潭记》,这是著名的“永州八记”之一。笔者在执教此文时,发现课本上的三处注释值得共同切磋、研究,同时虚心地向方家求教。  相似文献   

18.
由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宁波诗社社长毛翼虎任总编篡、桑文磁任主编的《宁波耆旧诗》最近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该书上起清乾隆中叶,下迄辛亥。共采集选定耆旧之诗4400余首,作者1800余人。全书按宁波区划旧制,分为鄞县(含宁波市区),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宁海、余姚七卷,加上“方外”一卷,共八卷,诗体之排列,以古体诗中五古居先。七古次之;近体诗中,以五律,七律为先,五绝、七绝次之。作者附有简介。  相似文献   

19.
发疑与切分     
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能深入下去的重要一环是善于发疑。宋代思想家张载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能在一般人习以为常不产生疑问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研究才能有发展、进步。语文课乃至古今中外诗文中都有大量“不疑处”值得发疑。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其中“床”和“疑”都值得发疑。人们对“床”一直有争论:有说是卧床的,有说是井栏的,有说是几案的。但对“疑”的怀疑、疑心之意似乎习以为常,丝毫不加怀疑。其实这个“疑”和陆游《游山西村》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疑”一样,是“似、好像”…  相似文献   

20.
从学科定位的基本要求出发,80年代以来兴起于中国美学、文艺学研究中的“文艺美学”的对象问题值得质疑;把文艺美学从美学和文艺学中独立出来的做法,是中国特定学术环境影响下的产物,包含着对美学与文艺学研究对象的双重误读。从中西美学史、文艺学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美学、文艺学、“文艺美学”应当三位一体地向前发展,“文艺美学”无独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