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徽 《中学教育》2005,(4):49-51
在三部曲的第一部《孩子们,你们好》中,阿莫纳什维利张开双臂,迎接了他的孩子们。他的孩子们摆弄着锡制的士兵玩具舒服地依在他的宽厚的身躯边,阿莫纳什维利的眼睛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侧耳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声,分享着孩子们的生活故事。在接下去的日子里,阿莫纳什维利深入孩子们的生活,继续用他的教育智慧谱写着美丽的教育乐章。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对儿女充满着深沉而强烈的父爱。在他的晚年,他先后有5个孩子在海外读书工作,他非常想念他们,时常给他们写信,称他们是“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对岸一大群孩子们”、“一群大大小小孩子们”。从这些称呼中足见他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梁启超对孩子们不仅充满强烈的感情,而且充满深沉的理智。作为一个近代教育大家,他在对孩子们的培养教育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他特别强调趣味教育,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他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  相似文献   

3.
父爱无言     
刘怡君 《初中生》2007,(6):35-39
从古至今,我们看到过很多歌颂母亲的文章,父亲的身影却显得有些单薄,他常被儿女忽视。父亲不善言词,不懂得讨儿女们的欢心;甚至孩子们见了他也是低首垂眉,不敢说话。孩子们犯了错误时面对父亲如坐针毡,只想远远逃离。父亲很少有与自己孩子谈心、得到孩子们认同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理念意义广远,但并非神秘莫测,不可作为。你也能做到,只要用心。噢,原来可以这样!一次,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借班公开教学课。课伊始,班里的孩子们个个正襟危坐,人人屏息凝视,空气近乎凝固。台下的我为他捏了一把汗,暗自思忖:“老师的航船怎样才能驶进孩子们冰封的心海?”“孩子们,咱们围坐在一起好吗?”他像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临危不乱,“围坐在一起,咱们就是朋友,相互认识一下吧!”看着他荡漾在脸上的微笑,听了他亲切随和的话语,孩子们解除了戒备,解放了…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07,(8A):79-80
山·A·阿莫纳什维利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长期在小学里进行一项没有分数的教育实验,他将实验成果写成既有创新意识又生动有趣的《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和《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三本书,成为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赵侠 《山东教育》2005,(5):120-120
16岁的侄儿告诉我,他最大的快乐是踢足球。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在16年的从教生涯中,感到最大的快乐是能一直与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与孩子们在一起,有过烦恼,也有过无奈,细品往事,更多的仍是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片断回放]上课铃响了,孩子们都在盼着于老师来上课。但让大家倍感惊奇的是,走进教室的不是他,而是一位中年阿姨。阿姨扫视了一下孩子们,笑了笑,问:“小朋友,于老师是在这里上课吗?”孩子们疑惑地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8.
1920年3月11日,布洛姆伯根生于荷兰多德雷赫特。他父亲是位工程师,母亲精通法语。他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仅鼓励孩子们多读书,也希望孩子们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特别是让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以培养他们的意志和体魄。父母曾给孩子们定下一个规矩:每天必须固定一段时间禁止读书和搞研究,而去参加  相似文献   

9.
徐鲁对孩子具有博大的爱心。他除了用诗,还用散与孩子们展开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精神对话。他的少儿散内容丰富,题才广泛,形象生动感人。他用艺术给孩子们以愉快的享受,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拓展胸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艺术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0.
和快乐牵手     
“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快乐极了。”这句话是一位著名哲学家对一群正在泛舟的孩子们说的,因为这群孩子曾问过他如何找到快乐,  相似文献   

11.
袁涛 《中学生电脑》2005,(12):27-27
以前,很早很早以前,在北欧的某个小山村里,有对老夫妇,他们在很老的时候才生下个孩子。这个孩子叫“卡夫拉”,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不一样,因为他长着红红的眼睛。于是他想,他应该去寻找和自己一样的孩子们。那个时候,只有精灵们的眼睛才是红色的,于是,一天,幼小的卡夫拉带上小麦面包出走了。  相似文献   

12.
陈玲 《八小时以外》2013,(3):118-118
一位酷爱户外也酷爱女人的朋友说他的故事:他在一个边远山区徒步行走时,在一个当地人聚集的地方住了一宿。当地人对他热情招待,他却无以回报,于是把背包里的一些铅笔送给了那里的孩子们。第二天早上他出发上路,看见孩子们站在路口,手里捧着大束刚从山上采下的鲜花在等着他……“我站在那里,看着孩子们,一直看着他们,说不出话来。他们手上的鲜花比最漂亮的女人送的都要美丽!”  相似文献   

13.
激励之道     
一位做儿童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诉我,他发给孩子们一张表,让每个人填写自己的优缺点和美好的愿望。孩子们认真的填写好了,把表交上来。他一看,顿时傻了眼。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的孩子是少先队员吗?他喜欢戴红领巾吗?他喜欢参加少先队活动吗?他喜欢当少先队干部吗?他在少先队组织里是否结交了好朋友?毫无疑问,在全童八队的今天,每个6~14岁的孩子都与少先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充分发挥謇庭和少先队的互动作用,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搭建一个美妙的平台,这难道不是广大父母、辅导员和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吗?因此,本刊自2014年第1期开始,开办“少先队活动”专栏,欢迎广大父母、辅导旋老师和孩子们积极关注和投稿。  相似文献   

15.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他有七个子女,长大以后个个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陈鹤琴注重教育方法的结果。 陈鹤琴在要求孩子们有礼貌的同时自己先做到对孩子们有礼貌。孩子们帮他做了每一件小事后,他一定要说“谢谢”。他外出办事离家时总要对孩子们说“再见”。孩子们在这样的气氛中长大,待人接物都能做到诚恳和蔼、谦恭有礼。在孩子们刚懂事的时候,陈鹤琴就教育他们:“要想到他人,照顾他人。”兄弟姐妹中谁生了病,陈鹤琴就带头和孩子们一起对其细心照顾,并给他做好吃  相似文献   

16.
陈明华  秦志强 《师道》2003,(4):29-29
有位老人与邻里的孩子们有些麻烦。每天顽皮的孩子总要聚到他这里,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过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威胁,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但都无济于事。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来劲,石头扔得更欢了。出于无奈,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说:“我慢慢喜欢上了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为此我愿意付给你们每天一块钱,作为扔石头的报酬。”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老人这一新奇的提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孩子们一块钱。随后,老人试探着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财政上有些困难,每天只能…  相似文献   

17.
苦恼变快乐     
枯燥乏味的点名已成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项“苦差事”,但又不能不做。我像往常一样清了清嗓子。开始点名。孩子们的应答之声仍是千篇一律的“到”。可点到刘小宇时。他猛地从座位上跳起来,甩甩袖子,做了个清朝宫廷式的动作,来了句:“嘛!”孩子们顿时哄笑起来,我也笑了。他的有意搞笑让我突发灵感。笑声过后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点名,小朋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回答,看谁跟别人说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个6岁的男孩子,名叫王凡,他特别喜爱踢足球。有一天,他又出去踢球玩,~会儿,邻居的孩子跑来告诉我,孩子们在操场上吵起来了。我急忙来到操场,只见儿于正在一旁哭泣。这时我冷静地问他吵架的原因,儿子说:“他们不让我玩,不让我参加踢球。”于是我又来到孩子们中间问,为什么不让他玩呢?原来这些孩子都是上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嫌我儿子太小,和他们一块踢球,跑的速度比较慢,所以不愿意和我儿子玩。问清原因以后,我对孩子们说,你们都是大哥哥了,和小弟弟一块踢球,跑一跑,带一带小弟弟吧!我也来参加你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沙·阿·阿莫纳什维利这个名字对中国教育界来说并不陌生,他是苏联著名合作教育学派的核心人物,也是继苏霍姆林斯基和赞科夫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教育革新家。他于1964年创办了第比利斯第一实验学校,从取消传统教学中的分数、改变师生关系入手,开始了他的长达数十年的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的实验。由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就是他在小学阶段进行教育实验的成果结晶,它们不仅在苏联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苏…  相似文献   

20.
有位老人与邻里的孩子们有些麻烦。每天顽皮的孩子总要聚到他这里,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过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威胁,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但都无济于事。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来劲,石头扔得更欢了。出于无奈,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说:“我慢慢喜欢上了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为此我愿意付给你们每人每天一块钱,作为扔石头的报酬。”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老人这一新奇的协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里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孩子们一块钱。随后,老人试探着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财政上有些困难,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