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违背民意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一大难题,构建和谐的司法与民意关系是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命题,从学理层面应缩小法律和民意"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之间的差距,从观念层面应淡化门户之见,避免法条主义,同时,还要创新民意进入司法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典型案例成为人们生活中关注的目标,南京彭宇案、许霆案和梁丽拾金案,民众对案例表达的心情和愿望与司法判决发生强烈的冲突,本文分析了民意与司法发生冲突的原因,尝试提出了民意与司法之间的平衡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司法权威缺失的背景下,民意影响司法审判的情况时有发生。民意涉足司法审判与法治奉行的司法独立原则相矛盾。通过分析现实背景下民意肆意的原因,提出了汹涌民意下司法审判必须坚持公开、独立及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法意是司法的最高准则,民意是民主国家立国的基石,法意应体现民意。在司法过程中,法官应认真对待法意,正确处理民意,远离民愤,避免佘祥林案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5.
民意对司法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民意与司法的关系应该是在保证司法独立的情况下,吸纳民意。吸纳民意应该以间接的方式实现,即通过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吸纳民意,通过增强立法的透明度表达民意,而不是由公众或媒体直接给予司法压力。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司法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正视民意与司法的矛盾冲突之社会现象。面对民意对司法专业化提出的挑战,固然可以采用司法民主化的方案来应对,但根本则要通过社会基本结构的改革来化解。可以说,司法中的民意构成了推动司法改革向前迈进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民意作为我国法律运转的基础并得到保障和实现,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政治理念的重要体现。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民意介入司法无章可循,以致频频发生民意与司法间的硬冲突。因此,探索民意制度化参与刑事司法机制兼具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导致司法裁判与民意冲突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矛盾多元化与司法最终解决能力不协调、法治建设进程与民众普遍预期之间不统一等.解决冲突应主要从建立民意进入司法裁判的制度通道和技术通道,加强法院、媒体与民意的沟通机制,建立主审法官与舆论的隔离机制等角度人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和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大量通过媒体报道经由网络媒介传播走进公众视野的案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吴英案是网络民意影响司法裁判的一个鲜活范本。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但这并不等于说司法裁判不需要民众监督。如何理性引导网络民意?要走出困境就需要通过制度框架构建民意导入机制,使其在法律适用中发挥恰当作用,确保公正司法裁判。  相似文献   

10.
民意与司法的矛盾冲突正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面对民意对司法专业化的挑战,一方面要以司法民主化的方案来应对,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要通过社会基本结构的改革来化解。  相似文献   

11.
民意与刑事司法二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现阶段民意与司法互动关系进展,阻碍了刑事司法价值的完全发挥。本文在简述刑事司法中民意的定义、特征基础上,对民意与刑事民法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及现阶段刑事司法与民意互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对民意与刑事司法的良性互动策略做以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8年5月22日对许霆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合议庭当庭作出终审裁定:依法驳回许霆的上诉,维持原判。就此,许霆仍将以盗窃罪获刑5年并处罚金2万元,继续追缴非法所得173 826元。虽然这个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案件画上了句号,但是其在法学界产生的影响至今也未结束。盗窃罪、侵占罪与不当得利等观点还依然围绕这个案件在不断地被争论。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法律分析及许霆案本身的具体性和特殊性剖析,以期达到提高普通公民法律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司法运作过程中,有效吸收网络主流民意已成为实现司法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的理性选择。有效吸收网络主流民意是现代司法有效运作的内在要求、司法理性生成的保障和司法机关抗拒其他权力机关不当干预的制度屏障。然而,司法运作如何吸收网络主流民意却存在法律价值和社会事实间的冲突与矛盾。采取陪审制这种传统的公众司法参与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如何有效吸收主流民意这一难题,因此,司法运作进程中的网络主流民意吸收机制需要采取科学化的制度逻辑构造,通过构建司法参与主体间良性互动的运作机制、法意与网络主流民意的理性博弈机制及网络主流民意有序进入司法运作中的机制,才能在司法运作过程中有效认知和判断网络主流民意,最终实现司法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4.
以许霆案为分析素材,从其价值层面分析"道德法律化"中隐含的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不仅对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同时也破坏了刑事司法"无罪推定"原则,从而威胁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价值内涵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5.
没有完美的法律,但可以有完美的司法。作为司法者当然应以践行法律为使命,以维护制度为宗旨。但法律并非“和尚头上的虱子”,面对复杂多变的案件事实,法律是什么,有时是一个难以判断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司法不仅是一个“用法”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法”的过程。因此在处理许霆案这种颇具争议的刑事案件时,应从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刑罚的目的出发,努力克服职业倾向性,权衡社会整体评价,对法律是什么作出一个适当之判断,防止机械适用法条。这样才能以司法灵活之优势,弥补立法滞后之不足,防止国家和公民因刑事司法而两受其害。  相似文献   

16.
没有完美的法律,但可以有完美的司法.作为司法者当然应以践行法律为使命,以维护制度为宗旨.但法律并非"和尚头上的虱子",面对复杂多变的案件事实,法律是什么,有时是一个难以判断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司法不仅是一个"用法"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法"的过程.因此在处理许霆案这种颇具争议的刑事案件时,应从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刑罚的目的出发,努力克服职业倾向性,权衡社会整体评价,对法律是什么作出一个适当之判断,防止机械适用法条.这样才能以司法灵活之优势,弥补立法滞后之不足,防止国家和公民因刑事司法而两受其害.  相似文献   

17.
以许霆案为分析素材,从其价值层面分析“道德法律化”中隐含的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不仅对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同时也破坏了刑事司法“无罪推定”原则,从而威胁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价值内涵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8.
经访谈调研、理论分析,指出经政治吸纳的民意才能影响判决这一观点的不全面性,进而选取明确、具体、直接的民意样本,研究民意影响司法的非政治化路径,从案件判决结果观察其对法官的影响,并深挖民意影响司法在实践中的法理困境及其正当性。  相似文献   

19.
药家鑫案中被告人的行为挑战了社会道德底线,激怒了社会公众,而受案法院在公众情绪化的影响下作出一个情绪化的司法裁判。公众情绪化的行为对我国司法进程与结果产生影响难以避免,但应当划清公众道德评判与司法独立的边界,让司法民主制度化并建立在司法理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
民意自古以来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法律的运行,被认为是评定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双重标尺。在罪刑法定的刑法基调下,民意在司法运行中陷入了困境,这一切主要是源于我国所构建的封闭的刑法理论体系。鉴于司法机关传统的独白式刑法解释论,民意的理性引导和适当的介入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