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姓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明家族的字”。其实,“姓”与“氏”的内涵是有区别的。 一、“姓”是一种族号,用以表明家族系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的。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源,“氏”是分支。所以,“姓”与“氏”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后代“姓”与“氏”不分了,如“张氏”、“王氏”,即“姓张”、“姓王”。 二、在夏、商、周三代之前,贵族中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后来,“氏”又用来区别贵贱了。如:对显贵之家称“氏”,而低贱之家则有“名”无“氏”。在婚姻方面,“氏…  相似文献   

2.
“小朋友,你姓什么?” “我姓王。” “你为什么姓王?” “因为我爸爸姓王”,机敏一些的孩子,可能会这样回答。 “为什么你爸爸姓王,你就一定也要姓王呢?” “……”。对这个问题,恐怕再机敏的孩子也难以讲得明白了。就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大人,恐怕也对回答。 其实,从姓氏的形成,或者说从姓氏的来源说来,儿子并不一定要随父亲的姓,古人就有“以大父为姓”的规矩。所谓“大父”,是指祖父。一般说来,祖父的姓,应当就是父亲的姓,而孙子倘不依父姓却随祖父的姓,岂不是一回事?问题是“以大父为姓”,并不是依祖父的姓为姓,而是以祖父名或字中的某个字为姓,这一来,孙子的姓可完全不同于父祖两辈的姓氏了。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的确切含义有四个,核心是生产力标准和政治标准。即改革开放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又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为此,在改革开放的局部上就不要问姓“资”姓“社”,相反还要多利用资本主义,但在总体上一定要问姓“资”“姓”“社”。“三个有利于”决不允许在总体上不问姓“资”“姓”“社”,这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本意和邓小平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形成了“百家”姓氏。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姓氏中,有一些是很容易读错的,请同学们一定注意,不要出了笑话。“任”姓,不读任务的任,应读(人)“纪”姓,不读纪念的纪,应读(己)“燕”姓,不读燕子的燕,应读(烟)“区”姓,不读区别的区,应读(欧)“解”姓,不读解放的解,应读(谢)“朴”姓,不读朴素的朴,应读(瓢)“查”姓,不读检查的查,应读(扎)“过”姓,不读过去的过,应读(锅)“黑”姓,不读黑色的黑,应读(贺)“单”姓,不读单独的单,应读(善)“种”姓,不读种子的种,应读(虫)“盖”姓,不读覆盖的盖,…  相似文献   

5.
去年,由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改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后,一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学校定性问题有意见。经学校与家长、学生对话、做工作,按照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解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认真思考起来,围绕北师大珠海分校姓“公”姓“民”的争论所涉及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分析理清这些问题,可能有利于我国高教体制改革健康地推进。作为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可以说与其取得的成绩一样巨大。姓“公”姓“民”的困惑与争论,从一个侧面表明公立学校的改革,已走上国有经济多种实现形式的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6.
姓氏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代表自身和家族的符号。在姓氏大国中国,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可谓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其中最为奇特的是,“姓”和“氏”这两个字本身也各为姓氏。对于“姓”姓,清朝张澍《姓氏寻源》:“其人本无姓氏,因即以姓为姓。又或蔡公孙姓、射姓、丁姓之后,以名为氏。”南朝宋朝何承天  相似文献   

7.
百家姓     
(配苏教版课本第六册《百家姓》)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氏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名、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百家姓》是北宋初期写的,…  相似文献   

8.
幽默快餐     
称呼一个姓周的称姓陈的为“东翁”。姓陈的不知其意,一天大悟,见到姓周的,称他为“吉先生”。姓周的说:“我不姓吉,姓周。”姓陈的说:“我姓陈,不姓东,你割了我的耳朵,我不能剥你的皮吗?”琵琶一筐有个乡绅为了巴结新任知县,送去一筐枇杷,并附赠帖一张。上面写道:“敬奉琵琶一筐,祈望笑纳。”知县看了帖子不禁笑道:“枇杷不是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座上有位客人又随口续上两句:“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弄得那个乡绅十分尴尬。考场旧闻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学生考川大,做几何题时无能为力,便在卷上写打油诗一…  相似文献   

9.
教育管理的归属与定位之我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管理的归属和定位,实际上就是关于教育管理是姓“教” 还是姓“管”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按照逻辑学“同一律”的基本要求,对我们每个研究者来说,应当是同一的。 然而,目前在教育管理理论界对教育管理姓“教”还是姓“管”的问题,仍各持己见,分歧始终存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上竟还有人姓“毒”!河海大学的夏静庐老师对“毒”姓来由作了解释。夏老师说:唐代有个名叫窦怀正的宰相想夺权,被皇上发现,叛乱没成功。皇上为惩罚窦丞相,就给他的后代赐姓为“毒”! 姓“毒”已经够奇怪了,在南京上班的谢鹏飞提供的姓氏更古怪。他说,他在西北政法大学上学时, 学校有个“名人”,叫第五念东。“第五”是他的姓,“念  相似文献   

11.
古代姓氏谈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这是《屈原列传》开头的一句话.为什么屈原与楚同姓呢?上古有姓有氏,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就说明了这种情况.先秦时期,平民百姓是无姓的,只有贵族才有姓。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合而为一.汉以后天子庶人都有姓了.如:《柳敬亭传》中,有“如优孟摇头而歌”一句.优孟是春秋楚人,“优”不是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一说到姓和氏,大家都觉得是一回事。所渭“张氏”、“李氏”,换言之即“姓张的”、“姓李的”。但在先秦时代,一般平民是没有姓氏的,奴隶更没有姓氏,有的连名也没有,而且姓和氏是有区别的。中国姓氏的产生,大概可远溯到原始社会。姓从女生,该是母系氏族时代的产物,同一姓代表有共同的血缘关系。《说文》释“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这表示姓是同一母亲所生育的后代。所以,古帝王其姓多  相似文献   

13.
一次听讲授《孟姜女》的课,学生问:“孟姜女”三个字中,有两字个表示“姓”,是不是孟姜女原来姓姜,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又姓了孟?执教老师回答:“姜女”是名,“孟”是姓,其它问题无据可考。此说法似乎已经圆  相似文献   

14.
台湾奇姓特别多,据统计,台湾 2000多万人口中就有5925个姓,而仅 有一个人的奇姓竟达100多个。 台湾人来自大陆的奇姓不少,例如 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大陆有这七姓,台湾也都有;文人的 “七雅”:琴棋书画诗酒花,大陆有人 姓,台湾一个也不少。  相似文献   

15.
陈璧耀 《中文自修》2023,(11):60-61
<正>据说有母亲教孩子写“■(cuàn)”姓教到崩溃。说崩溃当然只是夸张,但一年级小朋友要把这个30画的姓写在方格里,确实有相当难度。我们每个人都有姓,你的姓难写吗?是不是可以简写?另外,你是否知道,你的“姓”来自哪里?你最早的祖先又是谁?以下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人人都有的姓氏。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祝福》的过程中,当论及小说的悲剧主人公祥林嫂的姓氏时,有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姓“卫”,理由是小说里曾写道:“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因此许多同学认为祥林嫂该姓“卫”。  相似文献   

17.
在西欧各国的人名中,有的音节既非名,又非姓,而是贵族出身的标记,如法国人姓前用“特”,西班牙人姓前用“德”,德国人姓前用“封”,荷兰人姓前用“梵”,英国人姓前用“劳特”或“恰尔德”等。“恰尔德”,系古英语,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你知道,我们的“姓”都是从哪里来的吗?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姓“语”,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想说的是,小学语文还姓“小”。 小学语文姓“小”,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学生,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天,阿Q喝了两碗黄酒,手舞足蹈地说自己是赵太爷本家,结果被赵太爷痛骂一顿,还挨了一记耳光。小说中的赵太爷,是一位势力者,在他看来,像阿Q这样的“浑小子”不会姓赵,也不配姓赵,根本不可能和自己是本家。未庄上的人都认为阿Q不一定姓赵。赵太爷为什么认为阿Q不配姓赵?村里的人根据什么认为阿Q不一定姓赵?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中国“姓”的传统说起。在古代,“姓”是一种徽号。同一个姓,代表着一个血统的强大民族。从字形上分析,“姓”是“女”和“生”构成的合体字,它最初的意思是为某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