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与语文实践、生活实践的关系非常密切。所谓“生活处处是语文”。这就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丰富的课外知识.能与生活接轨。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语文教学就不能只局限于狭隘的课堂的教材内容.必须有着适度适当的课外延伸。  相似文献   

2.
识字是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树立大语文观,把学习的渠道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学生现实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识字教学应以课堂为基础,课外为巩固。必须打好基础,拓宽识字渠道,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指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性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考虑语文课外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课程标准》提出:“课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仅仅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言教学必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确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优化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既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天地,又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向课堂以外努力延伸,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即语言和文字的简称。是语言,就必须说出来,如果不能说出来,它就成为一种符号,起不到交流的作用了。疯狂英语的教学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语言的教学方法,它让学习语言的人开口说出英语,使语言真正地用来交流,这也是疯狂英语能风靡全球的原因。同样的道理,不开口的语文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语文。小学生初入课堂学习语文,就必须开口说语文,为学生的交流打好基础。因此,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王仙梅 《甘肃教育》2014,(21):45-45
正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学习语文的经验是什么,他们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局限在课堂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不可能是高效的。课内的阅读固然重要,但一学期下来,学生阅读的文章有限,即使篇篇读得滚瓜烂熟,语文水平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语文素质教育要扩大课外阅读量,拓宽语言实践范围,加大语言实践的力度,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  相似文献   

8.
开放语文教学,多渠道地开展课外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展学生语言学习的接触面和语文学习的空间,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美国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重视课堂语文教学,还十分重视课外和家庭的语文教育活动.他们认为“在各种有意义的经历和活动中使用语言时,那么能动的交流就会兴旺起来,学生每天读和写,他们与伙伴或者小组组员们一道学习知识,研究策略并互相影响.他们对语言有一种新奇感,他们乐于高效以及富于想象地使用语言。”正因为如此,教师要尽力安排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并与家长配合开展家庭语文教育活动。关于课外语文活动,常常是采取和课内语文学习密切结合的方式来安排。在语文课上经常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去完成,以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在一所高中,语文课讲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语文教学之路越来越窄,怎么办?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走大语文之路。 一、语文教学要走“大语文”教学之路 只要稍加考察就会发现,语言文字表达出色的学生,他们除了在课堂上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外,课外也定然是酷爱读书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走课内外相结合的“大语文”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语文教学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这是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而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城里学生丰富,课外知识的积累也极少。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学生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弱,从而缺乏信心。农村学困生更是没有多少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写作文时常常会无话可写,或者语句不通、不知所云。这就导致学困生畏惧写作文,出现"谈作文色变"的现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  相似文献   

12.
"得益于课外",大凡语文学习上有突出成绩的,谈起经验无不如此。而在我看来,"得法于课内"更为重要,因为课堂上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也是不错的尝试。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自然成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渠道,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但是,课堂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渠道,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从课外渠道中学习语文.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必须正确处理好课堂与课外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可见,"课外"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是学海心湖的源头活水。课标明确提出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完成如此数量的课外阅读,必要加大指导力度,促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昕 《教育导刊》2006,(9):33-34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做诗,黛玉没有先讲做诗的道理,而是叫她去揣摩王维、杜甫、李商隐等名家的几百首作品。香菱在黛玉的指点下进步神速,不到半年,诗就做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黛玉的为师之道、香菱的学习经验给我们语文教学以启发:要学好语文,必须让语文学习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引领学生由课本延伸开去,阅读大量的课外诗文,积累大量的语文典范,形成深厚全面的语文素养。这里说的语言典范,是指从古至今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它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而且还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成功范…  相似文献   

16.
正回首自己磕磕绊绊走过的这十年教学生涯,我在课程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当然也收获了很多。现就自己在课程教学资源中总结的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一、重视课本资源的整合。"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凭借。选入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经典名篇,无论是语言、内容,还是写法,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关系之三]文本与课外语文资源显而易见,这里的文本指“课文”。围绕“文本”是引入广阔的课外语文资源走进课外语文堆里,还是首先尊重文本的语文教学价值?这里自有一番争说。光靠课本和参考书远远不够——段天洪:语文的领域是相当广阔的,这就需要一个更大的学习空间与之相匹配。所以,语文学习光靠书本和参考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从网络中挖掘  相似文献   

18.
张燕 《广西教育》2011,(25):54-54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主要体现为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也就必须引导他们学习语言形式。因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学好语言是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叶圣陶在《略谈语文学习》中提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贯起来。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  相似文献   

20.
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就阅读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明确提出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部~3部)”。要落实这一要求 ,我们认为 ,这需要解决好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的问题。一、更新语文教学观念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考试内容的制约 ,语文教学总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学生学习语言 ,以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积累。正如于漪老师所言 :“语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