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出版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网络出版”,人们往往从与其紧密相关的“网络出版物”进行定义,而对“网络出版”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对其特点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2.
网络传播道德是网络编辑从事网络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规则、理想的方式。道德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为维护公众利益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即“善”;另一个方面是为维护个人利益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并用这些行为准则来压抑和约束人们追求快乐和满足的欲望,这种欲望一旦强大到足以突破这些行为准则,人的行为就构成“恶”。前者是“超我”的要求,后者是“本我”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立彬  陈镭 《图书与情报》2007,(6):50-54,58
网络作品是指在互联网络上出现的作品,它为普通情报与学术史料的搜集、整理、交流与利用,提供了一个高速而便捷的平台,并成为当前文献史料工作一个新的“聚居地”。其中,网张作品的电子表述改善了史料的技术呈现;网络作品的虚拟色彩增强了史料的“史感磁场”;网络作品的开放性质扩大了史料的搜索空间;网络作品的交互特性拓展了史料的交流渠道;网络作品的个体属性更新了史料的表现形式。在新环境下,网络史料有“静态网络史料”与“动态网络史料”之分,而“动态网络史料”又有“显性动态”与“隐性动态”之分。网络作品的史料价值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实用功能,同时,它也从反方向推动了网络作品自身呈现形态的变化进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与出版     
一、“网络出版”众说纷纭“网络出版” 在业界炒得沸沸扬扬 仿佛在一夜之间,“网络出版”变成最为时髦的名词而进入了社会生活的角落中来。尘埃落定,网络出版到底是虚拟的空间,还是对传统出版的挑战,引来了许多的争论。 究竟什么是“网络出版”,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白说法。现主持多项国家级有关因特网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5.
王菲菲 《青年记者》2009,(24):86-8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指出:“以往依靠某一个(类)媒介的强势覆盖而‘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所指的“新兴媒介”无疑是网络。与传统媒介舆论监督相比,网络舆论监督有着诸多优势。近年来,许多社会热点事件无不是通过网络曝光后迅速成为公众话题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网络讨伐”是“高跟鞋踩猫事件”之后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就在人们的神经逐渐开始冷静下来,一起关于婚外恋的“铜须门事件”在网上又被传的沸沸扬扬。这一次,“网络讨伐”同样显示了巨大威力,漫天的流言蜚语和指责谩骂如狂风暴雨般充斥着各大网络论坛,讨伐的风头一边倒的指向当事人之一的“铜须”,在很短的事件内,他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址、照片、手机号码甚至居住国外的女友姓名都被曝光,而针对他的“追杀令”、“通缉令”、“审判”等更是五花八门。应该承认,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监督形式,具有其他传统新闻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网络也需“把关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媒体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确立了“把关人”的地位,受众对社会的认识有赖于“把关人”对信息的选择、过滤和加工。而网络似乎提供了一个没有人把关的无限自由的信息平台。人们不必只阅读单一信息源的消息,而能够从许多信息中随心所欲地“拉”出自己所需信息,甚至可以将自己独家的信息和个性化的观点传播给他人。一些支持这种变化的人甚至欢呼:“网络使少数人垄断信息和文化的圣人时代宣告结束了”,“网络以其无障碍式的交流宣告了‘把关人’下岗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8.
夏天是一个成长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变的季节。 网络世界倒春寒的一片凄风苦雨已然不见,中国传媒和网络行业传来的是号角声声和一个接一个的惊喜。 先是“财富论坛”再次在中国香港亮出了“亚洲新一代” 的旗帜,接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 为中国信息化建设擂鼓,连传统的“世界印刷大会”,也直面知识经济的挑战,吹响了迈向数字印刷时代的号角。 我们迎来了一个电子和印刷相聚合的时代。“Web将成为印刷的救世主,而不是掘墓人。”未来的印刷就是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在任何设备上为任何用户提供任何类型的印刷眼务。”…  相似文献   

9.
朱巍 《青年记者》2010,(12):4-5
网络实名制是针对网络虚拟人格而言的.从法律层面来看,实名制建设是一个系统而浩大的工程。国务院新闻办对此表示,“我国正积极探索网络实名制,包括在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推行论坛版主实名制、取消新闻跟帖匿名发言功能”。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然而网络在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问题。“网络暴民”成为网络传播中一个新生的词汇,而存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网络暴民”现象,在传播的舆论监督与引导上,带给我们更多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对提于网络传播效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寇晓蕤 《东南传播》2011,(11):61-63
互联网发展的“无组织性”和网络信息发布的低门槛给网络传播规律的挖掘及传播效果的提升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传播的主要平台是www,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网络。本文以复杂网络相关理论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无尺度”等特性以及“六度分隔”、“马太效应”等理论和现象的分析,结合实际统计数据,在传播途径、传播策略和传...  相似文献   

12.
丁国蓉 《新闻界》2006,(6):124-124,56
2006年初,流行于网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案件》短片使得“恶搞”成为一个流行语汇和行为,再加上网络上的诸如“芙蓉姐姐”“、猥琐男”等现象,这一切令众多的“老一辈”迷惑不解。有人捧腹大笑,有人担忧,有人愤怒。其实,这意味着一个“恶搞”时代的到来。如何看待“恶搞”文化,如何在这个“恶搞”时代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这是研究者和实践者们面对的一个新课题。一“恶搞”文化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表征:无厘头、戏仿、ACG、网络。①其一,无厘头。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话,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语言…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引擎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兴起的一种资料搜索方式,很多人把它误会成单纯的“寻人”机制,而实际上“人肉”的内涵远不止如此,它更多时候代表着依托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要寻找的目标。它是一个依托来自五湖四海的网民而不再依赖网络数据库的新型搜索工具,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间人、人碰人、人挤人、  相似文献   

14.
网络言论形成的舆论力量日益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总的来说,网络对推动中国的三个文明建设功不可没。但是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和真实世界并行、交融的现实世界:其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网民不负责任的言行演化为“网络暴力”。从“陈易卖身救母”到“艳照门”等网络暴力事件在最近几年的层出不穷,“铜须事件”甚至引发海外媒体的关注,被认为是中国网民的“暴民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无网络"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地域的人群,甚至同地域不同技术层次的人对Internet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因掌握网络技术、信息传输工具的能力的差异而不同。对于那些计算机技术处于弱势的群体或非计算机网络用户来说,更是难以利用和共享Internet信息资源。那么,如何使非计算机用户(即“无网络用户”)和弱势群体也能享用Internet信息资源成为我国综合信息服务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所论及的无网络用户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多用平台”)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基于Internet的信息服务系统的解决方案。一、多用平台的运行模式和特点无网络用户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6.
庄庸 《出版广角》2016,(6):24-26
本文在研判与预判党和国家“大力发展网络文艺”顶层设计的思路、逻辑和智慧之后,针对当下“如何有效加强网络文艺评论工作,推动网络文艺健康有序发展传播”的热点、难点和盲点,提出“一个中心(指导思想)”“三大抓手”“十二个突破点”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阿贵”是台湾地区春水堂公司于1999年9月创造的一个华人网络的卡通明星,在两岸三地都有极高的知名度,而且陆续被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国所接受,正在成长为一个超级卡通形象。 而阿贵的“阿爸”——“春水堂”公司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多元、平等、开放、互动、自由的信息交流平台,正如《网络空间独立宣言》所说:“我们正在创造一个谁都可以自由进入的世界。不会由于种族、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或出生地的不同而产生任何特权和偏见。”①草根化的网络成为网民的“秀场”,可以参与各种事件、发表言论,影响网络传播的信息质量,网络舆情的变化与发展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在网络舆论旋流中,网络推手已经形成一定的组织、规模和一套完整的运作模式来“搅动”公众的视听。2013年8月21日,北京刑拘多名网络推手,再一次使公众将目光投向这一群体。网络推手在利益的驱使下,企图掌控网络话语权,网络公共空间媒介生态正迎来新的挑战。这对众多网民的道德认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暴力事件中的受众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负面影响。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从“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很黄很暴力”到“艳照门”、“范跑跑”等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每一个事件几乎都以一个或真或假、或实或虚的争议话题为由头,先是在网络上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刘谷仪 《网络传播》2006,(12):66-67
““网络推手”就是利用网络手段推出新星,这是最快速、最廉价、影响最广泛的推星方式。在这个不断造星的年代,“网络推手”又是如何凭借着特殊的传播逻辑和方式发掘、打造、经营一个又一个网络superstar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