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颢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年轻时喜欢写爱情诗,或许这是年轻人的共同爱好,然而老年人却看不惯。据《新唐书》的记载,当时的文坛老前辈李邕听说崔颢有文才,他邀他到家里来见面,崔颢进门便献上一首诗,打头一句便是“十五嫁王昌”,李邕气坏了,大喝一声:“小子无礼!”随后便掉过头占,连话都懒得再跟他说。  相似文献   

2.
(一)崔颁的《黄鹤楼》诗问世一千二百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称赏。历代诗评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重视,并作出了极高的评价。早在唐代,人们就把崔颢与当时颇负盛名的王维并称。如窦(?)(jì,同暨)《述书赋》有注说:“时议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曰王缙、李邕”。(见《全唐文》卷447)可见崔颢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到了宋代,由于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诗评》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因此,崔颢和他的《黄鹤楼》诗就更蜚声诗坛了。南宋计有功编撰《唐诗纪事》,又收载了《黄鹤楼》诗,并记述了一个小故事,说是大诗人李白游览黄鹤楼时,本想写  相似文献   

3.
崔颢诗歌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颢是盛唐时名诗人,其在言情,边塞,写景等题材方面都有脍灸人口的名篇佳作传世,然其诗却未能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如人们多肯定其边塞,写景诗,而对其写女子,情受的诗颇有微辞,殷Fang,李邕等人就曾有对其“轻薄”,“无礼”的无端指责,实际上崔颢此类诗篇不仅言情纯正雅洁,而且寄恨遥深,含蕴丰富,艺术上多见创新之处。《卢姬篇》,《邯郸宫人怨》更是在主旨,题材,结构,叙事,语言,表现诸方面给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诗以巨大而深刻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人崔颢到武汉黄鹤楼时,曾经写过一首名的《黄鹤楼》诗。后来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诗情洋溢,正想写首诗时,一抬头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就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并拍手叫道:“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佩服之余,也打消了写诗的念头,只挥笔在崔颢诗后题了十四个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相似文献   

5.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作年早于《鹦鹉洲》诗,且二诗并非全然摹仿崔颢《黄鹤楼》的争胜之作。《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有诸多不同,难以断为摹拟。《鹦鹉洲》诗的模仿痕迹虽较明显,但并非刻意的模仿之作,而与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遭际及流放夜郎的特定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作年早于《鹦鹉洲》诗,且二诗并非全然摹仿崔颢《黄鹤楼》的争胜之作。《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有诸多不同,难以断为摹拟。《鹦鹉洲》诗的模仿痕迹虽较明显,但并非刻意的模仿之作,而与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遭际及流放夜郎的特定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据说令李白拍案叫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为之敛手。该诗也因此更加名声大噪,一直被人们奉为咏黄鹤楼之绝唱。  相似文献   

8.
南朝顾野王所撰《玉篇》经唐代孙强、北宋陈彭年等人的重新修订,题为《大广益会玉篇》流传于世。未经修改的《原本玉篇》失传已久,直至清末民初由黎庶昌、罗振玉等人从日本传回国内。二书皆保留有众多《诗经》材料,在引《诗》体例上互有异同。《大广益会玉篇》虽然大量删减《原本玉篇》中的《诗经》经文,但保留了不少注解训释,且二书所据皆以《毛诗》为主以《韩诗》为辅;《原本玉篇》引《诗》皆标明是毛家还是韩家,《大广益会玉篇》则只称为《诗》而不言何家,但可以推断为毛。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疏于辨别二书的引《诗》体例,并将二书混为一谈,通过“非毛即韩”的排除法认定《玉篇》所引之《诗》为韩,出现了一系列辑佚失误。  相似文献   

9.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唐朝诗人崔颢写的《黄鹤楼》诗,全诗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怀古、思乡、忧国之情。全诗煊赫动人,震撼肺腑,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汴州人士,盛唐诗人,为人性异狷介。早年诗作浮艳轻薄,后曾漫游出塞,诗风因之而大振,多有风骨凛然之篇。《全唐诗》录存其诗42首。  相似文献   

11.
裴洪印 《语文知识》2002,(12):11-12
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都被《唐诗三百首》等书列入了七言律诗之中。崔颢的《黄鹤楼》还被列为七言律诗之首,南宋诗评家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见《沧浪诗话校释》181页,1962年版)据《该闻录》载:  相似文献   

12.
古迹胜地黄鹤楼,题诗无数,为何独以崔颢的一首冠压群芳呢?即使“心雄万夫,激昂青云”的李白,也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评为“庸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实为得体褒誉。  相似文献   

13.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实则“蛾眉讵同貌俱动于魄,芳草宁共气而皆悦于魂。”严说未必能令人人首肯。但崔颢此诗流传千古,后人竞相仿似,却是事实。诗  相似文献   

14.
《国秀集》收崔颢诗7首,其中《结定襄狱效陶体》与后世诸多集本比勘,发现从诗题到诗句有异文若干.惜前贤、时俊多罗列异同而鲜有按断.今据史地、名物、音韵等方面加以校考,并呈献己见于读者.  相似文献   

15.
崔颢是开元、天宝年间知名的诗人,时人将其与王维并举,《旧唐书》和《新唐书》也在对其品行存有微辞的同时,一致认可他在当时的文坛声名。但是,由于存留至今的崔颢诗作数量有限,也可能鉴于史书立传时对其人品有所质疑和否定,所以今人对于崔颢及其诗歌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代表作《黄鹤楼》一诗。实际上,若以诗人作品中的几个典型地标为切入角度,以行踪为经,以思绪为纬,从盛世背景下的士人理想、佛学的兴盛和渐露端倪的历史转向等三个层面加以考察,可以对崔颢其人其诗有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陆贾的《诗》学观,是一种致用的《诗》学观。他主张以《诗》治世,要求以《诗》来重建与维护当时濒于崩溃的君臣、父子等人伦关系,从而达到治世的目的。为此,他提出《诗》以仁义为本;诗生于道,诗言道;而此道即仁义之道,也即是人伦之道,进而提出孔子编定《诗经》以维护人伦之道等新的《诗》学观。这些新的《诗》学理念对董仲舒、司马迁等的《诗》学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到汉代通经致用的《诗》学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东汉之后,《诗序》成为对诗义最为权威的论述,然自北宋欧阳修以来,学者不满汉唐旧注,对《小序》、毛《传》、郑《笺》都提出了怀疑,其中对《诗序》批驳尤为激烈。朱熹的《诗集传》就是在这个疑经改经、存序反序斗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以《二南》、《郑风》的作品为例,探讨朱熹《诗集传》对《毛诗序》诗旨取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清朝“字狱”是我国封建时代思想专制统治发展的鼎峰时期。乾隆朝末期发生的《一柱楼》诗案,使得当时与乾隆帝以“诗友”相称的沈德潜亦未能幸免,但沈德潜在“字”上的遭灾并非只是受到《一柱楼》诗案的牵连,而是由于他所选辑的《国朝诗别裁集》已不符合当时统治政策的变化,所以沈德潜身陷“网”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柱楼》诗案加重了对他的惩罚。  相似文献   

19.
<正>送李邕之秦王昌龄别怨秦楚深,江中秋云起。天长梦无隔,月映在寒水。赏析这是一首深情的送别诗。李邕是诗人的朋友,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新唐书》说他"词高行直","素负美名,颇被贬谪"。"之秦"就是到秦州(唐时地处陇东的一个边防军事重镇)去。诗中的"楚"即"楚州"(治所在今江苏淮安),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到过楚州,并写有《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一文。当时,李邕是王昌龄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崔颢为人轻薄,却写了一首颇为沉厚的《黄鹤楼》诗。诗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鹅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唐人七律,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此“第一”当谓其最早,非谓最好,然亦足见宋人对此诗之推崇。《唐才子传》卷一曾记大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