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阅读切入 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灵智隽永,奇警深刻。他在古希腊寓言的石头墙上,竟然别凿一隙,让一株钟灵毓秀的智慧之树藏根其间而旁逸斜生,“满树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赏,止息乘用”。钱先生读《伊索寓言》,并不止于对其中所寄寓之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的感悟,而是打通古今作出位之思,将那些古老寓言的情节嵌入现代文明的画布背景中作个性化的新解与改制。其文的旨趣亦绝非是在炫其博雅,而是以闪烁着妙悟的博采并蕴含着真理的佯谬的“钱氏解读”为利器,对现代社会的弊端及现代人性的丑陋做犀利、痛切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研读文中九则寓言,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训练学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二、教学设想其一,本单元教学重点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适合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可以考虑采用分课题组研究讨论的形式实施教学。其二,课文妙处不仅在寓言含意及作者新的阐释,更在作者对寓言的“新解”方法,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进行迁移式仿写训练。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读写结合。四、媒体设计Flash主体课件;网页视频片断;网站专题资料:http//chineseview.vicp.net/bbs/dispbbs.…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欣赏钱钟书先生的散文作品,更多的不在于情感上的愉悦,而在于智性上的满足.此言不假.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选用的<读<伊索寓言>>,就是一篇启人心智的妙文,妙就妙在全文充满矛盾,又能够和谐统一.<读<伊索寓言>>作为一篇随感,深邃睿智的思想便蕴含在看似矛盾的内容之中,蕴含在那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又形同悖论的议论语言之中.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以下简称《读》)是他早年的散文作品,虽然写作年代较早,但他的机智隽永、比喻新奇、旁征博引的写作风格已露端倪,讽刺却不辛辣,批评而不尖刻,显示出温柔敦厚的传统美学风格。《读》的体裁应当属于读后感之类,但写法绝不同于一般的读后感,真是自出机杼,别有洞天。本文试图从研讨结构入手来破解《读》的微言大义。一般的读后感是先写所读,再写所感,由读生感,感由读发。像臧克家的《纳谏与止谤》就是采取此种写法。而《读》却不如此。第一段似乎在漫不经心地谈自己的一点人生感想,谈年龄相差大小对长辈的不同态度,言…  相似文献   

5.
<正>钱钟书读《伊索寓言》读出一个新的《伊索寓言》,或者可以说又创造出一部新寓言——钱钟书寓言。这个新寓言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超过《伊索寓言》,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我并没有否认《伊索寓言》自身的价值。相比较而言,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更贴近我们的时代,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要求,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是《伊索寓言》不能企及的。且不说钱钟书那诙谐机智的语言给人感情上的愉悦,那独到的见解给人  相似文献   

6.
钱锺书 《考试》2014,(3):39-41
  相似文献   

7.
《伊索寓言》是给儿童读的,现在老师让我们再去读它,然后写一篇感想。没法子,我翻箱倒柜,终于找出小时候看过的《伊索寓言》。大致翻了一下,却还有些兴趣了,因为那里边的故事让我不仅学到每个故事总结出告诉我们的教训,还使我想到另外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8.
就像很多人,有时我们可以不看文章本身而生发出一大段一大段“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的评论。这种情况往往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望题生义,灵感大发,文思如泉湍湍不绝,低眉抬脑之间就有洋洋洒洒千万言。对于这类人,我们往往说他充满着文学创作的冲  相似文献   

9.
富兰克林说:“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所以我们要博览群书,写作文时才能“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名叫《伊索寓言》。你想听听这本书里有趣的故事吗?下面就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相似文献   

11.
在新教材选篇中,国学大师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可说是一个另类,这篇被认为是“厚重而奇妙”①的文章体现了作者对世相人生独特而睿智的见解.不失为一篇启迪心智、从另一个侧面提高我们对人生世相认识的不可多得的好文章。但限于作者的超常思维及超常规的表现手法。人们在理解本文时往往碰到较大的障碍。有专家评曰:“就文章本身而言,思路奇崛,生面别开,借古寓言传新意,化腐朽为神奇;就阅读效果而言,多重意味,似是而非,亦庄亦谐,藏头护尾,把捉不定。”②因此,要较透彻地理解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中似是而非、藏护着的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了解其超常思维及把握其超常规的表现手法就成了一个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读<伊索寓言>》一文的学习重点之一,是理解难句含义。其作者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博大精深。其思想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这种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反映到他的文章中,又总是用最简约的形式去表述,是真正的“言简意赅”。这样,钱钟书先生文章的语言就具有了立体化特征,因此对其语言的解读也必须是多维度的和多层而的。下面就《读<伊索寓言>》的几句话,试作这方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知识目标] 1.探讨9则寓言的原意和作者的独到见解。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14.
金亦挺 《学语文》2002,(2):13-13
教学目的: 一、深入研讨《读〈伊索寓言〉》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借纠正伊索寓言故事的偏见,对人性的丑陋现象进行批判。 二、理解文中难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研究探讨、质疑解难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文句深层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拥有一本好书,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知心的朋友。在书中,你可以分享朋友的睿智与经验,快乐与激动。但如何有效地去汲取这些精神养料呢?这还要从《伊索寓言》这本书的特点说起。《伊索寓言》由一个个单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 :《读〈伊索寓言〉》选自钱钟书于1 941年著的《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该文主体以九则寓言故事为例 ,对寓言作“眉批”式的“翻案” ,或“反对” ,或“引申” ,揭露和批判了现代文明人的“文明”面目 ,语言机智隽永、含蓄风趣 ,把平凡的思想写出了新意 ,见解非常独到、深刻 ;文体也富有创意 ,融读后感、评论和创作于一体。这两点足见钱先生学者文人的智慧。该文的教学 ,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使其得到智性的满足。教学目的 :1 .了解钱钟书及其文学创作风格 ;2 .通读课文 ,领会首尾类比议论段大意 ,感受中心意思 ;3 .理解主体九则故事…  相似文献   

17.
18.
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中说:“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是的,一切都在进步,我们这个世纪的一切尤其品格又要比上世纪进步多了,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中的新见解,到我们这一代似乎又“衰朽”了。蝙蝠的故事———现代的蝙蝠无论碰到鸟还是碰到兽,他都不假冒,而依然是———蝙蝠。现代人矫揉造作的技巧太多,弄虚作假的本事太多,道貌岸然的嘴脸太多,一切都易戳穿,所以他干脆以蝙蝠的身份出现,解剖自己,坦荡胸襟,习惯虚假的人们顿时惊佩不已,于是他立即欣欣然成为媒…  相似文献   

19.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以上是著名文学家钱钟书先生就卢梭观点对儿童该不该读《伊索寓言》所作的一番真知灼见。其实每当我考虑到“该不该”这一问题时,总是很矛盾。因为人生中有太多的机缘巧合,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正如钱钟书说:“我认为寓言要不得。”但“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也正如我写下这段文字,其实直到我写完上段文字才明…  相似文献   

20.
【自读导言】  1.此文不能仅仅当作感想来读,而应该看作是对社会现象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的精深论著。  2.体会作者字字珠玑的语言与文学技巧。【自读程序】  1.故事切入法  《伊索寓言》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本文却能想他人之所不想,写他人之所不能及,别出心裁,写出了一番新意。只要将《伊索寓言》原本的故事与此文所引,两相比较,自然就能读出钱文之高妙来了:  ①蝙蝠的故事原题目作《蝙蝠和黄鼠狼》,讲的是“我们遇事也不要一成不变,随机应变往往可以躲过大风险”的道理。  ②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原题作《蚂蚁和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