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审美神性早已有之,而且相当重要;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审美神性的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审美神性的建构需要培养现代科学精神。通过科学精神的培养来建构现代审美神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批判精神,培养求实精神,培养逻辑精神。  相似文献   

2.
审美神性早已有之,而且相当重要;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审美神性的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审美神性的建构需要培养现代科学精神.通过科学精神的培养来建构现代审美神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批判精神,培养求实精神,培养逻辑精神.  相似文献   

3.
广告是现代生活的主要部分之一,不容置疑。论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析广告文本,引申原创理论——文化守恒,并结合符号学观点,提出关于"广告文本的非物态化审美空间"的概念。旨在探讨广告对现代消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精神的影响,以期提升现代人的审美境界,完善和谐社会的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西方美育观念特别是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中国现当代美育基本上都是以文艺审美为中心。自然审美和社会审美处于边缘位置。虽然文艺审美能够重构人们的美学想象,促使人用最敏锐地感觉来感受生活。提高人的道德高度,但文艺审美自身潜存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社会区隔作用以及略嫌严酷的审美主义特征也时常为人诟病。随着中国进入消费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不断审美化,审美逐渐成为人们建构自我生活的基本美学原则。在这样的文化情境下,美育有必要走出过去以文艺审美为核心的樊囿,重建社会审美维度,奠定社会审美在美育活动中的坚实地位。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7,(6):46-50
在广西金秀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中被反复演绎的瑶族黄泥鼓舞体现了审美认同与仪式的一种重要关系,即审美认同可以营造仪式。黄泥鼓舞以其经典舞蹈动作营造了仪式化审美认同现象与审美认同仪式化现象,表征了审美认同与仪式的互动关系:仪式建构审美认同,审美认同也建构仪式。这说明审美认同既是"他律"的,也是"律他"的。  相似文献   

6.
培养健全人格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健全人格是健康和完善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格。审美能力是人格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审美教育为健全人格的生成提供动力,在人格的发展中培养个体顺应环境的能力。审美教育不仅自身参与健全人格的建构,还有助于人格结构中的认识能力和道德意志能力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论的升华,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求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这种关系中的人需要具备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8.
顾梅珑新著《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紧扣审美主义思潮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细致梳理了它充满矛盾与悖论的发展轨迹,在全面把握审美主义特质的基础上,多方面探索了审美现代性对启蒙现代性的纠偏作用以及它在文学层面的种种表现。专著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浸润于文学个案分析、审美主义本身的困境阐释,在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观照中,不仅展示出审美思潮文学中的表现,还为现实人生提供了建构性参考。著者将严谨的学术思考与深厚的人文情怀密切结合,在对审美主义思潮的探索与展望中为现代人的审美困境寻找出路,体现出当代优秀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9.
自然审美是中国古代关学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积淀,从庄子到陶渊明到柳宗元再到现代社会,我们看到自然审美逐渐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由整体到个别、由理想状态到实体状态的历史变异,使得现代人在寻求人类心灵的整体解释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阻。  相似文献   

10.
以审美教育中互动性关系为视角揭示审美教育本质。人与现实构成审美关系是逻辑基点,审美教育在建构人的和谐意识体系过程中具有互动性特征。表现为:主动性与被动性的互动,包括主体与外界客体之间、主体与以自身为客体之间的互动;科学意识与伦理道德意识建构之间的互动;教育的无目的性与以自身为目的的目的性之间的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审美对象并不是人们眼前的物理事物,而是以物理事物的知觉表象为基础,结合大量的社会内容与审美主体的情感重新组合而成的感性形象.这一规定能更好地对审美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并能弥补当前美学理论的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12.
“格式塔”与文学审美品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任何形状或形式决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而是经过主体知觉活动重新加以建构使之完形的结果。格式塔心理学这种标举整体 ,弘扬接受主体性的意蕴 ,对文学审美品鉴有较大的启示。文学接受既可以是一种整体品鉴 ,又可以是一种闭合品鉴 ,同时还可以是一种同构品鉴。这些品鉴可以说触及了文学接受的审美真谛。  相似文献   

13.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学生通过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个性。  相似文献   

14.
艺术欣赏的修养有高下之分,背景有“化圈”的差异。由此,艺术欣赏有不同的审美层次,欣赏艺术必须了解艺术和认识艺术,包括产生艺术的条件和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从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否定大众文化到以费斯克为代表的肯定大众文化的嬗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理论家所处社会环境变化对理论家的影响造成的,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观众是很具有生产力的,他们的审美接受推动电影人去生产属于观众的电影文本。当前优秀华语电影的观众能动力既决定娱乐也决定电影的生存和发展。电影观众很大程度上是充分狂欢的人,在观众狂欢之时,代表当前电影的观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发生矛盾,并且在某种意义上获得胜利,开始了"殖民"。  相似文献   

16.
《楚辞》的美学意韵表现为诗人冲破现实的理想之美。以神游的方式体现的精神冲突和情感矛盾,以及诗人直指本真生命情感的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7.
音乐审美体验阶段是音乐欣赏活动进入最活跃、最积极的阶段,使音乐欣赏得以成为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是对音乐自身的感知与把握,进而要求欣赏者在充分感受音响形态中深入体验其中丰富的内涵和音乐美的构建,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审美境界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兆升  方英姿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19-121,124
模糊语言的出现由来已久,其存在发展的客观根源在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界限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止引起的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主观根源在于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目的地使话语言外有义。模糊语言有其审美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所带给审美主体的模糊朦胧美、精确美、以及得体美和幽默。  相似文献   

19.
荀子以一篇《劝学》而名传千古,庶不知其他诸篇更是精美绝伦。文章从"天行有常"、"名无固宜"、"国有诤臣"、"独留青冢"等八个方面阐述了荀子散文的巨大审美价值,以期使人们为之更颠倒、更销魂。  相似文献   

20.
诗歌欣赏具有三大美学价值:赋予生活激情;引发对生活的反思;启发心灵,激发创造性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